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1283年1月9日(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于元大都(今北京)柴市,距今已七百年了.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景仰,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诗句始终激励着后人,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在全国人民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的今天,我们以探讨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思想来纪念他就义七百周年,是不无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文天祥是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交错复杂的南宋末年。文天祥的一生有过很多波折坎坷,但作为封建士大夫,他渴望有所作为,以一展宏图。忠君爱国是其最主要的精神品质。细读其诗作,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又表现为:豪情壮志、铮铮铁骨、幽愤情绪、耿耿丹心。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他爱国主义人生的深刻读白。爱国主义思想的深入人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因而,对全体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主试就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如何收到理想效果谈点浅见。 一要把握时代性 爱国主义是具有一定时代特性的。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战国时的屈原在列国纷争的时代为维护楚国的利益“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南宋文天祥冀“挽  相似文献   

4.
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一文,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这是一篇很好的序跋文章。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文中以简洁健劲之笔叙其事,说明了他的诗集《指南录》从写作到编纂之由来;快笔淋漓抒其愤,表达了他“壮心欲填海,苦胆为优天”的爱国之忱。读懂这篇文章,便能深刻理解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文字並不难。只要了解南宋末年的大致形势,  相似文献   

5.
<正>江西省文艺学会古典文学专业委员会,江西省高等学校古典文学研究会一九九五年年会以文天祥爱国思想及其创作为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对赣文化研究,古典文学研究与教学等议题作了分析探讨。 一、文天祥研究:1995年是文天祥赣州起兵抗元(1275年)720周年,又值抗战胜利50周年,因之,深入研究文天祥的思想与创作,追溯华夏儿女爱国传统的历史渊源、历史发展意义深远。代表们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作了发掘: 1、以文天祥为标帜探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文化特征及其在古典文学中的表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传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爱国志士,他们崇高的爱国思想、伟大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是我国人民的精神长城,激励鼓舞着炎黄子孙奋发向上、拼搏进取。无数革命先烈、有志之士正是吟唱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壮志饥誓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壮丽诗句而走向战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因此,“修我精神长城”,弘扬光大这一人类珍贵文化遗产,不仅于振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十分必要,而且唯其如此,才能加强古典文学研究教学的深度力度,发挥体现它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文天祥“气节观”的形成及内涵表现。文天祥是中华气节之上的杰出代?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蕴涵着丰富的深刻的内容。目前高校教材中的邓小平理论,虽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专门的理论划分,但是在邓小平著作和讲话中,无一不渗透、贯穿着他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客观、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并为其服务。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把爱国主义提升到更高的境界。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纵横交错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诗人,如元、白的新乐府,晚唐的杜荀鹤、皮日休,宋代的陆游、文天祥,直至清末的黄遵宪等都受到杜诗的影响。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的爱国诗人(如文天祥等)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广泛的共鸣。杜甫更为重要的影响,是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8.
改革思想是文天祥爱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一认识,作者在本文中系统介绍了文天祥以改革南宋权力结构为主的改革思想,并对文天祥改革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在文天祥爱国思想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杨友今同志所著小说《末朝顶梁柱──文天祥》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这是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又一新收获,是一部令人精神振奋,给人以情操陶冶的优秀作品,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热烈诓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这部作品其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首先是因为它是一曲激越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颂歌。作者以高亢的情调,雄健有力的笔触,满腔热情地描写了以文天祥为代表的南宋爱国将士们抗敌救国的英雄业迹,塑造了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歌颂了他们救国爱民,万死不辞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赞美了他们舍身救国,宁为…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光辉战斗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他那异采生辉,永放光芒的爱国主义思想便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似乎有这样一种认识:鲁迅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如果谈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就降低了他的思想高度,其实不然。爱国主义思想本身就是一个伟大思想,而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又具有它的鲜明特点。他的前期是彻底的民主主义的爱国主义;他的后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因此,研究、继承、发扬鲁迅的爱  相似文献   

11.
爱国词人辛弃疾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其身上有着深深的儒家思想烙印,如伴随其终生的浓厚的忠君爱国思想和强烈的入世情怀。但由于其人生坎坷,仕途不顺,他身上又表现出与儒家相背离的反儒家思想,表现为安贫乐道的归隐情怀和叫嚣怒骂、粗露直豪的性格以及崇尚力田的观念。辛弃疾与儒家思想的这种相亲相离关系与其人生遭遇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刘坊是闽西上杭的亡明爱国诗人,他一生不仕不娶、孤高傲世、崇尚忠义、劝政为民、怡情山水.所著诗文<天潮阁集>被近世柳亚子称之为"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刘坊不愧为明清之际的杰出文人.足以让闽西人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3.
文天祥是以其与金石同坚的忠肝义胆流芳千载的。人们交口赞誉的,无非是其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坚韧不拔、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勉力支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刚正坚守,以及以死尽忠的民族气节。然而,究其一生的艰难历程,甚至是在挽狂澜于即倒的征战与奔波之中,忠君与事亲、庙堂与江湖也都难以割舍地共处在他的意识深处。他至死不肯仕元,却衷心地希望弟弟去做元朝的官员;他积极用世,但也向往山水田园。这种丰富立体的情感人生,铸就了文天祥的伟大与真实。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的一生,是在南宋朝廷的动乱中度过的,他把自己的命运始终同南宋朝廷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他的这种爱国思想是通过对冷酷现实的愤慨;寄希望于明主贤臣的社会理想和对南宋统治者否定与批判表达的。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作家.他出生在楚国故地,受过良好的教育,研究过屈原的楚辞,深受其作品思想的熏陶和高尚人格的影响.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以死抗争的大无畏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纾的爱国思想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而翻译爱国思想研究也较为丰富。学者们考察林纾译著的序跋,提炼出林纾的爱国思想,这方面工作做得较为充分。也有学者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后殖民翻译理论研究林纾译著本身反映的翻译意识形态,包括爱国意识形态。但到目前为止,林纾翻译爱国思想研究基本以定性为主。  相似文献   

17.
王一桃是香港文坛享有盛誉的一位爱国诗人.他坚定不移地遵循现实主义的审美创作原则,且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把这一审美创作原则的精髓概括为"示人以真,导人以善,给人以美".他强调诗是真善美最完美的结晶,认为诗人笔下只有流露出生活的真,心灵的善,艺术的美,其诗才具有活生生的生命,才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陈天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华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宣传家。他的思想主要包括反帝爱国思想、反封建民主革命思想、史学思想、哲学思想及教育思想等。而反帝爱国思想是其思想的主体部分。研究他的生平及其思想对于进一步研究辛亥革命乃至中国近代史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李纲是南宋抗金名臣,以忠诚义气炳然史册。他著述甚富,诗文留存也较多。建炎二年,他被谪移万安军,于是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海南之行。虽然路途艰难,所经之地也多荒绝之乡,但李纲却以平静坦然的态度面对这一折磨。他一路上作诗近百首,绝少悲怨之气,却多忧国之泪,呈现出雄健光明的风格面貌。李纲诗歌的忧国情怀与刚健之气开启了南宋爱国文学的先声,成为南宋文学的最强音,有力推进了南宋文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屈原向来以爱国诗人著称,他的爱国精神也被一代代传承,中唐诗人李贺的诗歌也流露出明显的爱国思想。屈原和李贺都是当时君主的同姓宗族,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宗国情结。此外,他们的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乡土之恋、渴望为国效力以及对英雄的歌颂等方面。由于所处的时代以及人生遭遇的不同,李贺和屈原的爱国精神是有区别的,其中既有程度上的不同,也有范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