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接刺激迷走神经可终止阵发性心动过速,但对心房纤颤一般无效;本文报告以深吸气后屏气方式刺激迷走神经使心房纤颤转为窦性心律。患者男性,55岁,因发作心悸,心前区压痛于1986年4月10日入院。心悸多在午夜发作,每次持续半小时至两小时左右,心前区压痛白天活动时多发,发作持续时间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变化及转归。方法对27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上多表现为不典型性心绞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闷及心悸;心电图示持续性缺血ST-T改变、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界向左或左下扩大,心电轴不偏或左偏。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症状、体征相互掩盖,病情复杂,容易误诊和漏诊,所以明确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乙胺碘呋酮(胺碘酮)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抗心律失常药,现将治疗观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共选择患者58例,其中冠心病并心律失常32例;心肌炎并心律失常19例;风心病并心律失常4例;肺心病兼冠心病并心律失常3例。年龄:60岁以上12例,40~60岁33例,20~40岁10例,15~20岁3例。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早搏25例,结性早搏5例,房性早搏8例,心房纤颤20例。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现将我院238例Af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我院内科1980~1996年住院的Af患者共238例(均经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证实),持久性者152例(63.9%),阵发性者86例(36.1%)。男性164例,女性74例。发病年龄:<40岁者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7岁,工人,因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而服复方丹参片(西安中药厂产,陕卫药准字[1986]00736号)0.75克,2小时后全身皮肤潮红、肿胀,布满米粒大小红色皮疹。有搔痕。颜面高度肿胀,潮红,广泛红色皮疹,伴水泡。眼睑肿胀闭合,不能睁开,口唇红肿增厚。其他器官未有阳性发现。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心肌劳损。入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药物  相似文献   

6.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老年甲亢心),由于其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不明显,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我院自1992年7月至1998年12月确诊3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51-78岁,大于60岁者22例,病程半年至10年,<1年3例,1—5年17例,6—10年10例。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2~1998年共收治甲状腺机能异常患者48例,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甲减)6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42例。共有5例误诊为冠心病,误诊病例中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3例,男性1例,女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7岁,因阵发性胸闷、胸痛8年,心悸6小时而住院。患者于8月前于劳累或情绪激动后感胸闷,胸骨后隐痛,每次持续10余分钟即自行缓解曾多次诊为“冠心病”、“心绞痛”而口服“消心痛”“心痛定”等药物治疗,症状控制不理想。来院前6小时活动中突发心悸,头晕。查体:B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亢性心脏病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90.2%的患者有心悸胸闷症状,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87.5%、53.7%、24.4%和14.6%;多数患者在甲亢治愈后心脏病变亦逐渐恢复.结论:甲亢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关键在于早期明确诊断、尽快控制甲亢.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系内分泌疾病中的常见病。由于甲亢的特殊性往往引起心脏受累,甲亢性心脏病是甲亢的严重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由于甲亢表现不典型、心脏受累的多样性,误诊、漏诊、误治的不少,有报道高达50%。现将我院近十年甲亢性心脏病的临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功能亢进 (简称甲亢 )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一般起病缓慢而且隐蔽。女性患者常出现月经减少、稀发、甚至闭经 ,但临床上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少数患者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1](简称功血 ) ,故容易误诊、漏诊。现将我们在 1998.1~ 2 0 0 2 .12月收治的 2 5 3例功血患者中有 9例以功血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患者误诊为功血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患者均为已育女性 ,年龄30~ 4 0岁 ,平均 35岁 ,均生育一胎 ,顺产 8例 ,剖宫产1例。1.2 典型病例 患者 32岁 ,3年前分娩一胎 ,因阴道不规则出血 3个月…  相似文献   

12.
美国纽约大学的科学家从智利狼蛛的毒液中提取出一种化合物,能够抑制兔子的心房纤颤,在此基础上有望开发出治疗这类心律失常的新药。 心房纤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病情发作时,心脏跳动会变得极不规则,因而大大增加了血栓和中风的危险。 科学家在近期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从狼蛛毒液中提取出的这种化合物名叫 GsMtx- 4,是一种小分子肽类物质。他们对 10只兔子进行的动物试验表明,该物质能有效缩短心房纤颤的时间。 研究人员认为,心脏细胞中某些输送钙、钾、钠等离子的特殊通道可能是导致心房纤颤的根源,而 GsM…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患者女,48岁15年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92年9月15日因泌尿系感染症状而就医。血压l5/11kpa。二尖瓣面容。心界稍向两侧扩大,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心尖区可闻及双期复音。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规整,临床拟诊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膀胱炎。透视所见:肺内无病变,肺血偏多。心影星怪异状增大。主动脉球缩小。右心缘下段突上延长,右房高/心高明显大于二分之一。两肺门增大。增浓、搏动明显增强。食道钡餐检查示右房压迹明显增深,但受压后移的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心衰是指对各种正规传统治疗均无良好反应,心衰持续存在或进行性加重的心衰。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死亡率高。我院自1992年12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5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50例病人均系住院病人。诊断标准见讨论。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45—84岁,平均69±1.5岁。慢性肺心病16例、冠心病11例、风心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2例。临床表现:咳嗽、气促、夜间阵发性呼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系因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而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类型。带状疱疹位于胸部者,皮损未出现时,其疼痛与心绞痛较难鉴别,易延误诊断,笔者收集了3例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的病例。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3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0岁、52岁、55岁。均因左侧胸痛来诊。心电图:1例为Ⅰ、Ⅲ、avF浅倒,2例大致正常,入院后初诊为胸痛原因待查:冠心病?心绞痛?给予常规扩  相似文献   

16.
房颤是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为异位性心律失常的一种。且多为持续性。健康人亦可偶发房颤,称为良性发作性房颤。房颤一经出现,对心功能影响尤为严重,因为此时心脏失去了整体收缩的能力,各部分以极快而细的乱颤代替了心房有效统一的收缩。同时心室率快而不规则,以致心室血液充盈不全,心输出量减少,冠脉供血不足,加之心脏工作量和耗氧量的增加,故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引起心绞痛或心衰。病人感到心悸、不安、头晕、。此外,房颤发生后,心房内一部分血液容易发生停滞,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以引起周围动脉栓塞。体检时,可发现心率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度不一,脉搏强弱不等。心率快,每分钟可达120—160次,并有脉搏短绌现象。其形态特点大致相当于祖国医学促脉或代脉范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8岁,1996年11月17日因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半月余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住院治疗。入院后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300毫升,加三磷酸腺苷二钠40毫克,辅酶  相似文献   

18.
应用食道心房调搏术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项无创性新技术,此法设备简单,挥作方便,安全、价格便宜、结果可靠,易被病人接受,特别是对于揭示室上速发生机理,诱发和终上室上速价值更大.近几年随着射频消融术的发展,腔内电生理检查越来越多我们报告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食道心房调搏和腔内电生理的对照研究及射频消融结果,从中使我们对食道调搏在室上速诊断中的价值有更高的认识.三资料和方法阵发性室上速患者ZO例,经心血管方面系统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年龄在15~63岁之间,男13例,女7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心动过…  相似文献   

19.
微创伤疗法现年46岁的古德曼住在纽约长滩,是一位按摩师、瑜伽导师、冲浪运动员、划艇爱好者、游泳健将、自行车运动员和4个孩子的父杀。他一生都在努力运动,以保持强健的身体。但不幸的是,他的家族有严重的心脏病史。10年前,古德曼开始感到头昏目眩,结果他被确诊为阵发性心房纤颤,这是一种反复发作、无规律的心跳加速症状,能导致心脏衰竭甚至中风。药物治疗有效果,但有很多副作用,包括疲乏,因此他经常停服那些药。他说:“我的健康状态最好的时候是在瑜伽垫子上。那时,我能正常呼吸,集中精神。但离开垫子后,我便反应迟钝,疲乏不已。”1999年…  相似文献   

20.
三七粉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具有活血、止血的双重作用。本草纲目谓其:“止血、散血、定痛……”我们根据其散瘀止痛的原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依据1997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所拟定的缺血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择1993-1996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上述标准者4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47-58岁10例,59-69岁25例,70岁以上5例。心绞痛占36例,急性心肌梗塞4例。病程1天—5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40例患者中按中医辩证均以血脉瘀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