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从复数的方位概念与方位关系式的引入开始,阐明了复数间的关系。指出了复数可类似实数那样研究各种“不等关系”——即“方位关系”,从而丰富了复数构造论.最后给出了它在复集理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空间维度词“上”、“下”关系的隐喻意义的分析可知,隐喻的体验意义是人类方位认知的基本策略之一。人类躯体是这种体验的主体。方位认知以人体和地面为组成维度,其本质是认知心理中从人体域向方位域的投射。  相似文献   

3.
杨进 《考试周刊》2009,(5):37-38
英语与汉语中都有方位和处所的表达方式,英语方位介词以介词为核心,表达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而汉语方位成分以某一方位词为核心,起到表达方位、处所概念的作用。由于表达的具体方式、寻求的参照点及英汉双语使用者的认知特点不同,在结构、句法、音律、文化等方面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方位成分都表现出差异。本文从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中表达方位的成分的语言特点入手,进行两种语言的多层面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分析了英语中几个方位介词的多义现象及其深层联系,指出当方位介词表示"经过"时,TR与LM的关系是动态关系,表示"方位"时,TR与LM的关系是静态关系,在教学中对帮助学生全面深刻认识方位介词一词多义现象,并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叶红 《福建教育》2024,(8):12-15+37
空间方位认知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遵循循证教学理念和实践路径,按照“学情搜集—获取证据—教育实践—评估改进”步骤,分别对3~4岁幼儿基本空间方位认知及4~5岁幼儿在游戏中建构空间关系经验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理论循证、教育支持和评估反思,有效地支持了幼儿空间方位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回答现阶段小康社会的历史方位是当前学习、研究、贯彻十六大这一精神的首要问题,本从认清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是党的重要经验,现阶段小康社会的历史方位及其起止时间这三个方面探讨了此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了《诗经》中的三种方位话语“左右”、“四方”和“南山”为考察对象,探究这些方位话语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方式、基本特点及文化意蕴,揭示出方位观的演变与中国古代诗学及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方位语素属于封闭类,方位语素中有的可以独立构成方位词,有的可以和另一方位语素或其他语素组合成方位词。方位词不是语法功能上的类别,根据能否做句法成分,它可以分为方位名词和方位助词,方位名词和方位助词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9.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方位词所体现的空间文化是其不可缺少的成员,而空间方位文化与方位词的文化含义及由此产生的空间方位的隐喻意义的成因是分不开的.中外学者对文化及空间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0.
陈华  马冬妮 《山东教育》2002,(15):61-62
认识空间方位是幼儿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实际生活的需要,可促进幼儿发展空间知觉,培养观察、想像、思维等能力。幼儿认识空间方位是从以自身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因而,最初可让幼儿认识自己身体的部位:上部是头,下部是脚,前部有脸、眼睛,后部有后脑勺,自己有左手、右手等;再以自身为中心,知道外物在自己的哪一方位,再以客体为中心,知道什么东西在客体的哪一方位。教幼儿认识空间方位,应让幼儿初步认识空间方位的相对性。空间方位的相对性主要表现为:1.客体的方位是随主体的变换而变化的。这个意思可…  相似文献   

11.
袁平 《考试周刊》2012,(20):136-137
本文分析了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产生的原因,以及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方位隐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它借用空间位置来表达抽象概念。该文基于《红楼梦》前十回的语料分析了汉语中“上、下”,“高、低”,“深、浅”,“里、外”的方位隐喻现象,发现这些方位隐喻可以表达数量、地位、时间、情感、状态等抽象概念,它们既是人类认知的普遍现象,有些又极具汉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小说的叙述方位灵活多变。在第一人称叙述中,作家巧妙运用第一人称叙述兼主角,第一人称叙述兼参与,第一人称叙述兼旁观,第一人称叙述兼全知等四种叙述方位。其中,第一人称叙述全知的叙述方位是新时期作家大胆而有益的新尝试。在第三人称叙述中,作家透过选用第三人称叙述兼旁观,第三人称叙述与人物视角相结合的叙述方位,使叙事更富客观色彩。  相似文献   

14.
确切地说出自己所在位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有很多可供选择的表示方位的词语或地理术语,这些词可能都合适,但在特定的情境下,要从这些词语中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所处的方位,要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就必须得知道“我们现在在哪儿?”“谁想知道我们在哪儿?”“对方又在哪儿?”。文章在借鉴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对如何确定方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方位隐喻是隐喻中既常见又较重要的一种,它是人们参照空间方位概念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由“上/下”域(up/down)生的隐喻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位隐喻,它以uP/down的空间意义为核心拓展出一系列丰富的隐喻义。  相似文献   

16.
方位标的性质、意义及标的替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明方位标(以X.D表示,D为方位标,X为D所依据的基准物)有易视性和非易视性特点;方位标之方所意义在于表示基准物X的外部、内部和广延形态;方位标的替换有同质和同义替换两种。  相似文献   

17.
视角描写是小说常见的技巧,而视角与叙述人称结合形成叙述方位,共同参与叙述角度的构建。本文以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伊芙琳·刘的短篇小说《碎玻璃》为例,分析了小说中的叙述方位,及其对主题构建的意义。在小说中,第三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以及第一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轮番出场,使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到全面展示,她内心的挣扎轨迹也在“我”与“她”的对话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刘婷婷 《文教资料》2012,(18):44-45
方位表义与方位别义是甲骨文遗留的早期文字的特征之一。甲骨文文字系统中方位别义的字共有195个,其中,方位不别义字的基本元素有40个,不别义的字有12组。方位不别义字多是对现实现象的描摹,而方位别义的字是人们用有限的现实表达无限的事物间关系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四兽 在古代神话中,苍龙(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合称为“四神兽”。古人将它们与地理方位一一相配.称作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班固《白虎通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我国古代宫城的四方城门和街道桥梁、湖泊等也常用四神兽来命名,如长安、金陵的北门都叫玄武门。  相似文献   

20.
官话方言方位介词与体貌标记的关系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不同音,如: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冀鲁官话。一种是方位介词和持续貌同音同形,如: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一种是方位介词和持续貌完成貌同音同形,如: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方位介词与体貌助词关系的地域性分布与移民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