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耻》在出版之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评论界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批评,然而评论家们似乎忽视了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元素,尤其是对主人公"卢里"男性觉醒的探析。卢里的觉醒包含了对女性态度的转变、对自然态度的转变以及遏制男性觉醒的宗教根源的解构。通过对卢里男性觉醒表征的分析,揭示了作者库切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同时也为《耻》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针对社会网络对个体知识创新影响研究中存在的争论,建立包含个体特征的社会网络—个体知识创新理论模型,着重探讨动机、能力异质性与网络特征的交互作用对个体知识创新的影响。社会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点度中心性与规模均对个体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个体能力异质性与点度中心性、规模与动机及点度中心性与规模之间的交互效应均对个体创新产生影响。总结研究结论对管理实践的启示,为知识型团队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知子 《百科知识》2008,(4):52-53
饮食活动本身,由于参与者是独立的个人,所以表现出较多的个体持征,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同习惯。但是,饮食活动又表现出很强的群体意识,它往往是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在家庭内,或在某一社会团体内,所以还得用社会认可的礼仪来约束每一个人,使各个个体的行为都纳入到正轨之中。  相似文献   

4.
宁南  陈国权  付悦 《软科学》2014,(1):81-85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假设模型,基于10个企业68个团队350个个体的样本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结果表明:个体从经验中学习的"知""行"维度与个体基本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都显著正相关;个体对学习导向3个维度的感知对个体从经验中学习的"知""行"维度有不同的影响;个体从经验中学习在感知的学习导向与个体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提出在工作情境中,个体情绪在组织文化影响个体学习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对357个样本统计分析得出:工作情境中,积极情绪对个体学习存在正向影响,消极情绪对个体学习存在负向影响。企业发展型文化通过情绪的部分中介作用对个体学习产生影响。同时,个体的情绪调节策略会对情绪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认知重评在积极情绪对个体学习的正向影响过程中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对于认知重评水平较高的个体,积极情绪对个体学习的促进作用更强;另一方面,表达抑制在消极情绪对个体学习负向影响过程中起到消极的调节作用,对于表达抑制水平较高的个体,消极情绪对个体学习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张婧 《科教文汇》2008,(33):53-53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目标的确立尤为重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过程进行了分析,就为如何更好的实现个体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个体价值实现的阶段中遵循个体价值实现的规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过程是促进个体价值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杨锴  赵希男 《科学学研究》2019,37(1):184-192
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是解决人才短缺的一种跨区域人才“软引进”方式,当前研究在西部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如何构建创新团队方面存在理论缺口。以成员个体特点和优势为切入点,根据个人构念理论,采用凯利方格技术提炼选拔评价指标;以竞优思想为指导,运用个体优势判别方法,据此构建创新团队成员选拔模型,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验证。研究显示,在认同个体差异前提下,识别出的评价指标突出成员的个性化特征,明确成员个体关注的重点;指标的价值参数为个体优势量化表现形式,在发挥成员个体优势基础上构建创新团队,实现优势互补,符合多主体、跨区域、操作灵活的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特点。依据研究结论,从识别个性化特征与发挥个体优势两个角度对西部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如何构建优势团队给出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企业管理者人格类型与个体学习能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回顾了个体学习理论和MBTI人格类型测量工具在组织背景下应用的研究成果,探索性地对企业管理者的人格类型与个体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N/S维度与个体学习能力关系显著;除T/F维度以外的三个维度对个体学习的九种分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影响。这些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环境下个体学习的研究,同时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煤炭市场形势的持续下滑,煤炭价格的日益下滑,如何降低成本成为煤炭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新矿集团赵官能源有限公司按照全面市场化管理思路,制定并实施岗位经营个体市场化考核体系,将材料投入细化到岗位,通过材料消耗与工资挂钩,提高全员经营意识,实现成本的降低从岗位自主经营做起。  相似文献   

10.
构建团队心理资本对个体双元创新行为的跨层次影响模型,以60个团队476个成员为研究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团队心理资本与双元创新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个体反馈寻求行为在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双元创新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团队认同正向调节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团队认同对个体反馈寻求行为在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双元创新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结论为促进科研创新人才以高水平的双元方式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关于员工多样性与绩效的关系,已有的研究并无定论。将研究层次限定在个体层面,以信息决策理论、社会分类理论、断层线理论等为基础,选取个体感知差异来刻画组织的多样性情况,深入研究其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具体作用机理。面向全国多家企事业单位展开调研,回收有效问卷306份,对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员工多样性与个体创新绩效正相关;知识共享部分中介了这一正向关系;员工对待多样性的态度对此中介过程发挥调节作用。随着个体对多样性的态度越来越积极、正面,多样性对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和平奖     
《中国青年科技》2004,(1):28-28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由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John MaxwellCoetzee)获得。 库切在1940年在南非开普敦出生,今年63岁。他在一所英国学校接受教育,并且在1984年出任开普敦大学英国  相似文献   

13.
朱婕  张艳英 《情报科学》2008,26(12):1806-1809,1813
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对个体的信息需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把信息需求定义为个体对信息的不足感和求足感;同时以承载个体信息需求的载体形式的不同对信息需求层次进行了划分并在国内外学者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个体信息需求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完美主义人格倾向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并且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体成长。研究完美主义人格倾向,并对这些大学生个体加强引导,扬长避短,对于减少其心理困扰,帮助个体形成健康的人格、获得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集体教育个体——基于从众的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宏 《科教文汇》2009,(12):76-76
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体,教育的机制主要是利用从众的正效应,即提高从众率。主要分以下几方面:提供有关从众的真实且详尽的信息;集体对个体接纳需求的满足或回收;让个体在公众面前做出承诺;通过集体中关键人物的影响来教育个体;使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网络和媒体两类社交媒体应用对提升众包个体知识贡献意愿发挥着不同功能,本文基于嵌入理论和卷入理论,探讨众包个体嵌入、卷入与其知识贡献意愿之间的关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最优尺度回归方法对389份来自我国众包虚拟社区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众包个体的网络嵌入和媒体嵌入都对其知识贡献意愿有正向影响,网络嵌入通过个体卷入(企业卷入和社群卷入)对知识贡献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媒体嵌入对知识贡献意愿的影响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既可以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个体卷入间接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17.
提高个体创新素质,从总体上看有三个问题要解决好,一是创新意识,二是创新能力,三是创新精神,三个问题相互依存。一个人如果创新意识不浓,或者根本就没有创新意识,那就不会去致力于创新,也不会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反之,一个人虽然有创新意识,想创新,但是缺乏创新的能力,那么也无法创新。如果有了创新意识和能力,但是缺乏那种敢于拼搏、敢冒风险、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创新精神,总怕枪打出头鸟,总是患得患失,也不能很好地创新。所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三者是一个创新者必备的创新素质。单就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就有许多问题需…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采纳理论发展迅速.根据多年的ERP实施经验及对国内外企业实施ERP现状的调查实证研究,依据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为基础构建了ERP系统实施环境下的个体采纳模型,并从个体行为方面探讨了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体,教育的机制主要是利用从众的正效应,即提高从众率。主要分以下几方面:提供有关从众的真实且详尽的信息;集体对个体接纳需求的满足或回收;让个体在公众面前做出承诺;通过集体中关键人物的影响来教育个体;使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组织中个体层次的创造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拓展,将之定义为一个多元的过程变量。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组织中的个体创造不但是前项变量(包括个体差异变量和情境变量)的函数,也受到后继的创新变量的影响。据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并构建了组织中个体创造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的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