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振铎先生所译的《飞鸟集》是公认的最著名的译本,诗歌中的名句被反复引用,堪称经典。但由诗人、作家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出版,引起很多争论,自古文人相轻,但学术本应该在一个"和而不同"的氛围下进行探讨,本文将从诗意、美感以及形式等多个角度入手,通过对比郑振铎和冯唐两个不同译本,浅析冯版《飞鸟集》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教学现场 一、揭题谈话,走近诗歌,整体感知:师: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阅读一篇非常美的文章《金色花》。金色花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欣赏。(播放金色花的图 片)谁来描述一下刚才你所看到的金色花?  相似文献   

3.
郑振铎是20世纪著名的学者兼藏书家,他作有大量藏书题跋,具见于《西谛书跋》。其书跋内容丰富,记藏书思想、收书来历、校勘辨伪、品评议论等,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备。梳理分析郑振铎的藏书题跋,于探讨郑振铎的藏书活动与其学术思想及文学成就的关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张进 《学习之友》2010,(7):50-50
人们都知道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著名爱国作家、学者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5.
第一课时 一、简介出处,导入课文 师:80多年前,也就是1927年的5月,有一位名叫郑振铎的作家乘海轮去欧洲学习和考察。(板书:郑振铎)他在大海上看见了熟悉的小燕子,心情很激动,第二天夜里就写成了一篇文章《海燕》(见郑振铎《欧行日记》)。文章前半部分主要是回忆家乡的燕子,后半部分是写大海上的燕子。  相似文献   

6.
临上市级评优课了,我上的课是蓝兮的《金色花》(苏教版八年级下的自读课本),各个环节已构思成熟,唯独课的结尾使我颇费周章,苦无良策。晚上,在钢琴曲《泪之歌》优美的旋律中,我动情地朗读着这篇散。配乐朗读的感觉很像在读一首诗,何不也把这篇散改写成一首小诗作为课的结尾?于是,我在《金色花》中寻章句,写下了这些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可从三个角度入手,首先通过与同单元其他课文进行对照,初探课文的主题;其次通过探究《金色花》《荷叶·母亲》两篇课文的文眼与朗读方式,体会两篇课文的诗意;最后探究课文的写法,以体会作者的写作初衷,完成课文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王秋 《辽宁教育》2009,(3):25-25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赞颂的是母爱.也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母予之爱。孩子之所以快乐、天真、活泼、可爱,是因为他沐浴着母爱.而孩子怎样以孩子的方式回报母亲呢?他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伤不到眼睛。  相似文献   

9.
胡春玲 《教育文汇》2007,(12):30-30,4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选录了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纸船》。当我和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共同学完这两首感人至深的诗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眼前似乎闪动着摇曳的金色花,那圣花的神秘香气也袭上心头,闭上眼,耳畔就萦绕着我们师生彼此朗诵的声音:“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还有全体女生那稚气纯真而溢满真情的话语:  相似文献   

10.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学者.他不仅亲自参与反帝斗争的实践,而且通过发表战斗性文字等方式与反动当局进行斗争,突出反映了他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民族气节.终其一生,共创办、主编报刊45种,尤其是他所主编的《小说月刊》,有力地配合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与《中国俗文学史》两部名著,力求为俗文学正名,拓展了文学史研究的内容,体现出厚重的包容性.综观郑振铎的社会活动与学术实践,从多方面折射出他所具有的爱国、创新、包容的品格,这种品格的塑造实为闽都文化长期孕育的结果,而在郑振铎身上所体现的这一风格又进一步丰富了闽都文化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小学语义教材中有一篇根据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的《海燕》改编的课文《燕子》。课文主要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灿烂无比的春天中飞行、休息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初期,郑振铎创办《民主》周刊,同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作坚决地斗争.他呼吁国共谈判,反对内战;鼓吹民主自由,支持召开政协会议;抨击官僚政治,倡导专家政治.郑振铎为民主和平的斗争代表了人民的呼声,代表了第三党派的共同利益.《民主》被国民政府取缔,标志郑振铎为民主和平斗争的失败,也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中国政治力量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3.
已经读了不知多少关于母爱的章,可当自己欣赏的眼波流淌在《纸船》和《金色花》的字里行间时,感动的航母还是淹没在了冰心打造的情感海洋里.字中那富有生命质感的线条深深浅浅地牵扯着那不设防的心灵之网,此时.无所适从的思绪如漫天飞雪,纷纷扬扬裹卷了整个意境的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郑振铎的《淡漠》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借爱情故事关注青年人生观的作品。二篇小说在艺术表现方法方面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表现了二位作家对小说艺术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5.
诵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就像是在观赏一幅流动的、甜美的、温馨的图画,又像是在聆听一首圣洁的、优美的、永恒的旋律,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金色花》何以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与诗人泰戈尔的一生创作有关。他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 说。  相似文献   

16.
经《中国新文学大系》主编赵家璧证实,郑振铎在《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导言》中所做的"无数青年们的呐喊的热忱,只是形成了他们的‘高高在上’的地位,他们践踏着青年们的牺牲的身体,一级一级的爬了上去。当他们在社会上有了稳固的地位时,便抛开了青年人开始‘反叛’"评价是指的胡适。这一评价主要蕴含两层意涵:一是踩着青年爬了上去,获得了很高声誉;二是在获得稳固声誉后,"反叛"了曾倚重的青年。对郑振铎做出此番评价的原因、其所牵涉的文学场的复杂生态进行探讨,从而观照胡适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中自我形象的建构以及郑振铎及其他编者叙述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问题呈现】 案例一:一位老师在教八年级语文《读本》中的《金色花》时提出探究问题:“作者的情感变化这样大(遗憾——嘲笑——吃惊——惭愧——赞颂),原因是什么?”一学生高声说:“是因为这种花丑。”学生哄堂大笑,这位学生满脸沮丧。  相似文献   

18.
1.对郑振铎、孙楷第、马廉、王重民和刘修业等在“前《型世言》研究”中的书名、内容、篇数、章回之异同,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书贾出版《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别本时,用源自《型世言》的篇章,有的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2.《型世言》是1987年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陈庆浩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的。出版后在中国的大陆、台湾以及韩国展开了《型世言》研究的新纪元。3.中、韩、日各国研究者在学术会上或出版物中的论见,超出陈庆浩在《型世言》台湾刊影印本的《导言》和本人的文论者甚微。  相似文献   

19.
郑振铎的历史小说集《桂公塘》由三个短篇小说《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毁灭》组成。它们取材于历史故事,却不为史实拘囿,融合历史与现实,隐射社会与时代,颂扬忠义之臣,鞭挞不义之徒,因而体现了高度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鸡西大学学报》2022,(1):151-158
基于阐释翻译观,研究《飞鸟集》郑振铎和冯唐译本在翻译四步骤中译者主体性的差异。郑振铎和冯唐出于对原作的兴趣,“信赖”并翻译《飞鸟集》;“侵入”性地理解原文;在“吸收”步骤,郑振铎运用异化以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风格,冯唐则使用归化改变原文的形式;最后都对译文进行了“补偿”,力求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平衡。研究发现,两译本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差异源于他们所处时代背景、所受教育、翻译目的、个人意识、文化观念和诗学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