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爱民 《课外阅读》2011,(4):266-266,259
本文主要从回鹘汗国的兴亡和裕固族东迁两个方面阐述了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目前的史学家一般都将甘州回鹘做为裕固族正源来看待,笔者对已有历史资料的研究和判断,认为过去甘州回鹘大约就是今天西部裕固族的前身。东迁是促使今天裕固族形成以及其民俗文化形成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利用汉藏文资料及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佛教文献资料,对明朝中叶裕固族东迁之前各历史时期藏传佛教在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考证;并对裕固族东迁的宗教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藏传佛教在裕固族东迁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7,(1):13-17
裕固族是我国甘肃西部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作为服饰重要组成部分的裕固族妇女头面,是裕固族妇女服饰中最重要、最独特的部件,也是是裕固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相当于裕固族的"族徽"。裕固族妇女头面中隐含着民族语言,隐含着裕固族自身的发展历史,体现着个体的身份和年龄,还隐藏着我国古代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裕固族长期与周边各民族文化交汇相融,铸就了裕固族多元的传统文化,这一切都充分体现在裕固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中。基于裕固族民间文学之上的语言、文学、民俗和历史研究,是裕固族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其进行反思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  相似文献   

5.
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中,裕固人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并以此来规范社会关系,这就是裕固族习惯法。传承至今,裕固族习惯法在弘扬民族文化,提倡民俗道德,维护本民族共同利益以及法制建设补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和整理裕固族习惯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5,(6):44-49
不同民族间的通婚联姻,是民族学研究领域尚待深入展开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结合裕固族族际通婚的文献记载和田野考察,梳理了历史上裕固族与外族通婚的演变历程,重点探讨了新中国成立后裕固族族际通婚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7.
裕固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介绍裕固族的发展历史,分析裕固族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和特征,结合我国民间舞蹈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提高裕固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严格意义上的裕固族研究发端于19世纪末期,至今已有100余年曲折发展的历史。学术研究虽有自身的习性和特点,但总体上受制于时代条件。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裕固族研究也随之发生了三个重要变化:一是,古今中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发掘与梳理工作和裕固族及其周边地区相关田野调查工作同步展开,"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裕固族部分相继出版,为新时期裕固族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传统上裕固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由射箭、赛马、摔跤组成的“草原三技”.本文从裕固族历史发展的追踪出发探寻了裕固族“草原三技”的渊源及演变发展,以求促进裕固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裕固族的形成历史,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关键问题之一就在于裕固族大头目的来源及其世系说法不一。综合各种文献记载及社会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元代蒙古豳王家族及其后裔在河西的活动,尤其是对回鹘文化的接受与吸纳,使二者间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对裕固族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今天的裕固族大头目,与元代的蒙古豳王和明代的安定王是一脉相承的,今天裕固族的"安"姓即来自"安定王"之首字,传说中的安帐实际上指的就是首任安定王卜烟贴木儿。  相似文献   

11.
甘肃作家雪漠的长篇小说“大漠三部曲”通过叙述一家农民、一个村庄的日常故事,再现了现代性冲击下的乡土生存。三部曲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大漠祭》表现了乡镇基层官僚宰制下的乡村被动处境,《猎原》再现了乡土自然环境的极度破坏,《白虎关》揭示了现代性对于传统生活秩序与价值观念的挤压。三部曲总体上表现了一种关怀乡土苦难与乡土路向的深重焦虑。  相似文献   

12.
把有关裕固族音乐方面的研究置身于裕固族文化研究的背景之中去思考,在音乐人类学的视阈下,重新审视裕固族音乐研究中我们所持的学术观念和研究视角,是当下裕固族音乐研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重要课题。从裕固族音乐的历史渊源、生存环境、裕固族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裕固族音乐继承与发展四个方面,对裕固族音乐进行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的梳理,为裕固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寻找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13.
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召开的裕固族教育研究所成立大会暨七世顾嘉堪布教育思想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裕固族教育、宗教、历史、文化传承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来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总结了学校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和双语教学的经验与问题。裕固族教育研究所的成立是裕固族现代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会议的召开为研究所进一步展开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口头传统过去在人类社会中占据着显要的地位,今天却遭遇到面临消失的窘境,这也是裕固族口头传统的发展轨迹。回眸裕固族口头传统研究,会看到在其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存在着芍多的问题。通过对裕固族口头传统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反思,指出过去研究中存在的缺失和不足,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对推进裕固族口头传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花是丝绸古道边裕固族地区的一个乡村社区,也是最受国内外裕固族研究者关注的田野地点。百年(1907-2007)来,明花哺育出了一批批国内外专家和裕固族本族学者。明花研究是裕固族研究的一个真实缩影,对其发展历程、取得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回顾与评论,能对裕固族研究的总结、反思和推进起到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和不断深化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裕固族的研究在研究对象上保持着很大的一致性:重操西部裕固语的裕固族而轻操东部裕固语的裕固族;同时,在研究方向上又各有偏好:国外重语言学而国内重历史学。本文拟对目前国内外裕固族研究作一综论,并在此基础上试析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上,裕固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人口只有一万余人却有着丰富的文学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裕固族作家文学的创作与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裕固族作家文学的创作与研究,可以发现裕固族作家文学经历了八十年代初潮期研究的基本空白,九十年代涨潮期研究的开始活跃,21世纪以来续潮期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大致轨迹。通过对裕固族作家文学研究历史的回顾,本文探讨了裕固族作家文学创作以及研究的一些缺憾及原因,以期新世纪在新老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推进裕固族作家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裕固族地区的牧业生产在今天面临着水源枯竭、草质退化、草场沙化等诸多危机,人们在当地生活不得不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使得裕固族的民族文化也一直处于变迁之中。本文就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为例,以笔者采录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从居住文化和饮食文化两个方面分析裕固族传统社会文化变迁的原因,就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为裕固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彩娥 《天津教育》2021,(8):69-70,73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历久弥新的宝贵财富。裕固族农牧区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有利于规范裕固族学生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裕固族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浓郁的诵读氛围,通过多种方式向裕固族学生展示国学资源,优化裕固族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裕固族农牧区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0.
作为"河西走廊人居环境跨文化研究:历史与现状"研讨会专题之一,裕固族及其相关研究专题吸引了许多知名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学科出发,就裕固族命名文化现象、裕固族东迁前居住地、裕固族生态移民与文化重建、裕固族书面文学的文化释读、裕固族游牧文化的传承价值、裕固族生态观念与生存智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提出了具有实践价值的建议和意见。研讨会创新了传统知识生产方式,政府、业界、大学共同围绕具体问题进行跨学科、跨行业的研讨和交流,注重学用结合,对裕固族研究学者、地方政府而言均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