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为《中国官制史》所写的一篇概述,列在该书的前面,旨在将历代官制勾画一个轮廓,供有关的同志参考。研究中国历代官制,是研究中国制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为整理文化遗产,发掘历史资料等工作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学史、哲学史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也为我国当前制定有关的方针、政策、法令等提供一些借鉴性的参考资料,因此,这项研究工作,是有一定用处的。《中国官制史》正在起草中,由于内容较多,篇幅较长,一时未能完成,先将这篇《概述》印出,征求意见。希望起点“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罗先南 《历史学习》2001,(11):28-28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本)第一章第一节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一览表”,其中涉及的官职较多,有总督、巡抚、提督、总兵、都统、副将等。本拟对这些官职作一简要介绍,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清代的官制与兵制。  相似文献   

3.
《历代兵制》共八卷,宋陈傅良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书上溯成周乡遂之法及春秋秦汉唐以来历代兵制之得失,于宋代言之尤祥。……盖傅良当南宋之时,目睹主弱兵骄之害,故著为是书。追言致弊之本,可谓切于时务者矣”。此书当系陈氏亲撰无疑。然事实并非如此。南宋建炎末,王铚奉旨编修《祖宗兵制》,高宗赵构赐其书名曰《枢庭备检》。王铚自云:”谨列自建国已来兵制沿革,与夫祖宗御戎备边,又请军兴废所因”。是书凡二百卷,乃藏于枢密院。其子王明德在他的《挥尘录》中不仅记述了此事,还完整保存了该书一篇自序。然由于《宋史·艺文志》不载,故到元时已失传。  相似文献   

4.
自北宋《武经七书》出现以来,直到2013年《滨州学院学报》"中国古代十大兵书论稿"特刊刊出,历代学者在兵书经典化和普及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但形成的结果仍有整数概念的束缚和作品时代、作品类型覆盖不广等遗憾。为了更好地推进古籍的经典化和普及化,以文献学视角为中心提出一种看法:将《太白阴经》《武经总要》《历代兵制》《三十六计》《训练操法详晰图说》《练兵实纪》六部兵书,结合"中国古代十大兵书论稿"所论述的十种兵书,共同列为十六部经典兵书,作为整合中国古代军事学资源的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职官制度,历代均有所不同,甚至在一个朝代也常有种种变化。秦汉以前,我国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官制,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官制,把官吏分为中央官和地方官两类。汉代基本沿袭秦制,以后历代虽有变化,但两千年来大致是以秦汉官制作为基础发展演变的。下面就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些古代职官。  相似文献   

6.
秦朝官制尊左卑右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朝的官制在中国古代官制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正如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所说:“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多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书·百官公卿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它的中央官制的设置情况,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或略或详的记载,尤其是《汉书》的“百官公卿表”更是一目了然。但是,官制中丞相一职前面冠有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问:什么是会要?我们有哪些会要?其价值如何?答:会要是记载典章制度及一些与典章制度有关的事迹的历史书,其主要内容有官制、兵制、田制、赋税、行政区域、刑法、教育以及重要的政  相似文献   

8.
"科举制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一方面为历代王朝选拔了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的读书人也成为了受害者和牺牲者。本文主要分析了明、清朝的"科举制度",介绍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为今天的考试管理和人才选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选官制度史上的一次创举。在屡经更迭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以其"选士公平"的特点得以发展和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成为历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并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政校士式六种》是适应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度改革需要而出现的应试必读类书目之一。士子们主要学习四书经义、历代史论、中国政治、外国政治、中国艺学、外国艺学等六个方面的知识,反映了科举改革变通时期士子学习内容的变化,有着这一时期应试必读类书籍的鲜明特点,是研究清末新政时期科举考试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1.
肖立军《明代中后期九边兵制研究》(以下简称《九边兵制》)一书,于2001年12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颇属可喜之事。  相似文献   

12.
一、科举制度的渊源和演变科举制度,是历代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政权所采取的重要政治手段之一。“科”是考试的科目(就是门类),“举”是指地方上的选拔或推荐。从当前能见到的古代文献资料来看,科举起源很早,《周礼》、《礼记》中都有记载。在周代,地方官选拔“贤能”之士输送到中央王朝,是他们应尽的职责。《周礼》记载,乡大夫每三年举行一次“大比”,考察乡人的“德行道艺”,选拔“贤能”,这就是  相似文献   

13.
<正>科举制度诞生于隋唐时期,是隋唐以后中国历代王朝选拔官吏的制度。在封建社会,这种制度是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更是封建王朝吸引人才充实政权的主要方式。在科举制度的推动下,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并推动着中华文化圈的发展与扩大。随着中华文化圈的不断扩大,科举制度也影响了东亚、东南亚,甚至西方国家和地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科举制度的人才选拔方式被引入欧洲地区。直至今天,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仍有科举制度的影子。可以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变化最小的一种制度,也是影响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最重要一个社会化变量。在中国戏曲艺术舞台上,以"状元"为题材来演绎人物故事的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最具影响力的剧种当属京剧。长达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大大丰富了历代剧作家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并延伸了"学而优则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古老的戏剧舞台拓展了科举的表现形式,再现了科举制度的芸芸众生;统治者坐收渔人之利,达到了延揽天下人才为己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丁举人在《孔乙己》中是一个未出场的人物,是虚写的形象,其作用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深化对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批判 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本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后果如何,单靠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是很难加以全面展现的,而丁举人这一形象的设置,则起到比照、补充的作用,会更加深刻地展现出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特征的实质。 在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是一个值碍重视的社会力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总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度     
在人类官制史上,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独标一格,引入瞩目。欧洲的中世纪,也处于封建社会时期。但那里实行的是世袭制:贵族总是贵族,平民总是平民;下层人没有任何合法途径进入社会上层。所以自16世纪意大利的利玛窦,到18世纪法国的伏尔泰、狄  相似文献   

17.
邓嗣禹著《中国考试制度史》一书首次出版于1936年。恒慕义曾于1938年撰写此文,首次向美国学界及西方国家推荐邓嗣禹的著作,并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作者从西方汉学家的角度,评述了中国科举制的演变与发展历程,并归纳了我国历代科举考试实施与遗漏的次数,这在目前国内出版的科举论著中是不多见的。这篇文章仅刊载于1982年台湾版的《中国考试制度史》书中,以后再版的书籍中均未见此文。现将全文翻译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在“贞观之治”一目里写道“……再有,进一步完善了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对此,笔者认为,唐朝贞观年间,科举制度尚处在发展阶段,还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要说清科举制度是否完善,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官制的因革损益纷繁复杂,主要经历了从“同制京师”到“食租衣税”、从“右武”到“重文”、由暂置到定制、以及宦官势力的消长四大变化,而每种发展变化均与封建统治秩序的自我调整、封建统治权力的内部再分配密切相关。掌握中国古代官制的因革损益及其发展趋势,有助于了解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变革与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20.
我们骄傲,骄傲有八千年的文明史,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了“国家”且从未中断过。然而,事物的另一面是,“封建主义”的沉重负荷,压得我们几近窒息。譬如官吏制度和“官本位”意识,就是一个大包袱。近来读新书《历代职官沿革史》,更有上述两大感叹的交叉袭击!作者陈茂同从典章制度入手搜罗素材,统计出我国古代的官吏称谓竟达万种以上,历代中央和地方、内廷与外廷、一般选官制和特殊选官制、中枢首辅和行政机构等相当繁复,同中有异,同得惊奇,异得古怪,催人浮想翩翩。读毕该书,无疑读了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