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吸收了各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从个体行动者与法人行动者出发,将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对理性选择理论作了系统的社会学阐释和分析。在“理性人”假设和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认为个体行动者总是依据最大限度的获取效益的原则在不同的的行动或者事物之间进行有目地的选择。但是,他的理论忽视了行动者的偏好、欲望以及心理预期,忽视了感性选择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对个体行动以及社会行动的制约作用。当然,任何理论都不能穷尽社会生活所有的复杂性。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对社会学的两大主题社会行为、社会系统还是作了较为有效的解释,同时也对解决社会学的理论困境和方法论争论做出了贡献,提出了社会理论研究与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产权与合约及交易费用理论,推出最后通牒博弈试验的结果完全与理性的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相符合,否定了试验经济学所谓人类追求公平的本性偏好使然的观点,从而巩固了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这一最基本的假设基础,并进一步推出,如果考虑了所有局限条件,人的所有行为均是在理性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功利主义的后果最大化原则要求对行为的功利后果进行计量、估算和比较,但严格意义上的功利估算在实践中却遭遇了困境,这种困境包括功利后果的可公度性与是否可以累加和相互抵消的问题、各种功利后果的明确的量值问题、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概率的问题、功利后果的复杂性问题等。以边沁为代表的古典功利主义的探讨和论证没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现代功利主义将行为或制度的客观效果而非主体的感性体验作为功利估算的对象,为功利主义走出困境提供了启示。功利估算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在于一方面要扩大评价的信息基础,另一方面要诉诸人的理性能力和人的道德直觉、价值偏好等非理性能力所构成的综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贝叶斯决策理论是经典基础性决策理论,要求基于"理性人"假设的决策主体按照规范性决策模型并根据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作出决策。然而,该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却面临着共同结果效应、信念度函数的不稳定性、偏好逆转现象、"结构"影响等与实际选择行为相悖的认知困境。对该理论的改进存在着传统和非传统两种模式,从认知角度修正和发展该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何将决策的逻辑和心理过程有效结合,应成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朱青 《新疆教育》2012,(4):23-23
自律是指根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思维,为自己立法,并按自己的意志和立法去行动。即指不受外界困境和影响,不为快乐、幸福、欲望等情感所驱使,也不受神意、天命的支配,而是根据自己的“立法”,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而行动的道德原则。自律能力,指道德选择和行为是依据通过作为道德活动的主体的人理性思考后选择的道德原则自愿作出的,它可以表述为道德上的“三自能力”的特点:即自立、自行、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理论的观点,由于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促进了整个社会的丰裕,同样,英语语言习得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可以推动外语教育事业发展。试从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提出作为“经济人”身份的英语语言习得主体:政府、学校、受教育者,在市场规则下参与英语教育活动,其结果在保证经济行为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促进了外语教育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互为消长的两大思潮.经济自由主义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的一个共同特点即是相信自由市场的作用,主张放任市场机制去调节经济,反对国家或政府对经济行为的干预.崇尚经济主体的自由放任和市场竞争的力量,并以此为自由的市场经济辩护,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从伦理上反思经济自由主义,发现其经济学研究宗旨的缺陷不在于研究财富增值最大化,而在于离开人生幸福这一最高目标来研究财富最大化.它的自由论利用规则层面的自由权利回避人们在自由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经济自由主义与当今世界的金融危机虽无直接的关联,但它蕴涵的伦理困境却是造成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值得我们予以深度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最大化活动是指人们的活动总是以追求最大化效益为目的并为实现这目的而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最大化活动的普遍性既有经验的支持,又有人类学、社会学方面的根据。研究最大化活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以及利益与价值等对立统一关系有重要意义。追求最大化效益是人们活动的一个原则,遵循这一原则首要的是遵循思维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9.
思想力“原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并不是指简单地选择高尚或不计后果的自我牺牲,其中应当包含着类似经济行为的成本核算因素,即在社会条件容许的前提下,追求风险的最小化,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道德理性的问题,在积极引导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同时,理性地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对外决策中理性决策模式的特点和缺陷,指出该模式在“利益最大化”原则和“国家单一行为体”假设两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文章用“满意理论”、“渐进理论”以及组织过程模式、官僚政治模式对其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1.
闫永博 《文教资料》2006,(28):183-184
当代主流的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资源稀缺性、“理性人”这两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之上的。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是人们在经济行为中理性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全社会而言,理性就是追求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2.
西方人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主客对立、感性与理性相分裂,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开始,思想家们就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认为自由就在于征服自然,与此同时,人们也陷入了困境.而中国古代哲人的思维方式则是主客不分,感性理性混杂,他们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对解决因科学主义的泛滥而导致的人类困境,无疑提供了某些思想素材.故二者在天人观上的观点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自律是反映人自身本质的一种主体性活动,它是指人们通过对外在制度、伦理、规范的认同,并将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内在认知模式来指导自身行为。从自律心理机制与实现角度看,自律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依据自我心理需求与感受拒绝对自己价值最小或不符合大众道德价值观的行为选项,舍弃某些近期(享乐)需求,换取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或者说是个体做出相对客观理性的选择并行动,它影响到个体人生经历的轨迹与质量。抑制短期享乐,着眼长远,承担责任,符合人类普世价值是自律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公共选择理论用理性行为模型解释了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所存在的困境问题.唐斯以"理性的无知"的模型论证公民不参与投票具有合理性,但是现实当中又存在着大量公民积极参与的投票困境,为此公共选择理论从获取利益的角度、节约成本的角度以及因人而异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公民投票参与的原因.为了使参与和不参与的行为都得到理性行为的解释,公共选择理论又试图对理性行为假设进行批判与修改,提出了新理性行为论,这种理性行为既包含利己主义,也容纳了利他主义,从而可以更有说服力地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前提假设,经济人主要是指在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制和道德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般市场经济主体,经济人的产生是自然的、合理的,它是市场有效的前提,市场经济需要独立的、自主的、理性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16.
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尤其国产卡通片的不景气,在于传统文化形成的思维定势束缚了创作者的手脚,所谓语必颂“经”,言必讲“道”;在于创作思维模式的弊端──想象的匮乏,理性的超前,感性的丧失,它往往把成人社会既定的理性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作为特定社会的传统“说教”式灌输给儿童,以期从思维意识上培养儿童对既定传统及观念的服从,如此恰恰违背了儿童道德态度内在自主性的特点,忽视了儿童思维的特点,更违背了儿童娱乐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感性怀抱的主体诉求、价值理念、社会理想和精神境界,也是一种用理性把握的社会发展模式和状态;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憾和现阶段的中国国情来看,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理性思维;建立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是社会理性发展的重要表现;建构和谐社会应该实现感性和理性的辩证统一,养成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是一个关于人的局部特性的假设,在解释人的利他行为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透过“社会经济人”假设及其内核分裂与激活模型,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制度环境如何塑造并彰显个人利他行为的偏好,从而在人与制度的互动中推动“社会经济人”个人偏好与社会偏好的契合,实现一定“道德阚”中个人追求快乐最大化目标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一致。  相似文献   

19.
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社会中,国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带来的是“集体行动的困境”。新自由制度主义基于理性选择和微现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国际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国际制度在约束国家行为、协调国家间关系、减少冲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尤其国产卡通片的不景气,在于传统文化形成的思维定势束缚了创作者的手脚,所谓语必颂“经”,言必讲“道”;在于创作思维模式的弊端——想象的匮乏,理性的超前,感性的丧失,它往往把成人社会既定的理性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作为特定社会的传统“说教”式灌输给儿童,以期从思维意识上培养儿童对既定传统及观念的服从,如此恰恰违背了儿童道德态度内在自主性的特点,忽视了儿童思维的特点,更违背了儿童娱乐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