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那些年”真火,电影、歌曲再加上微博都是轰轰烈烈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XX”。  相似文献   

2.
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他们不值得爱的时候。”诚然,爱优等生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可是爱那些“不值得爱”的“学困生”却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对那些“学困生”,不妨多给他们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与周围环境发生交往的活动。正常行为是指那些符合人的身心发展和符合社会基本准则的行为;非正常行为是指那些损害人的身心发展和违反社会道德规范与礼仪要求等基本准则的行为,人们称之为“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有的称之为“不良行为”、“过失行为”,前苏联称之为“偏离行为”,在美国则称之为“越轨行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儿童的那些妨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施以特别教育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和文艺作品中,经常出现新的词汇(包括短语、成语等)。如:“点子王”——用来概括那些在改革开放时期,主意多、办法多,善于用恰到好处的“点子”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下海”——是指在改革的大潮中,辞去原有的工作,扔掉了“铁饭碗”,投身到改革的商海之中,一显身手。“大款”——是用来概括那些在经济上大富的,并且十分阔绰的人。“大腕”,是指那些在文艺界颇有名气的人。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似乎不那么强调教师的“讲授”。其实,好老师总是那些善于“讲授”的老师,是那些“能说会道”的老师。传统的条件下如此,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之后,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中国一个主要的弱势群体,当社会广泛关注城市那些“90后”们时尚的火星文、挖洞的牛仔裤时,有多少人想到了那些作为农民子女的“90后”?  相似文献   

7.
怀念是永恒的话题。无论你身在何时,人在何方,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勾起我们内·心无限的情怀。“偷青”、“香市”、“歇渔节”,那些逐渐消逝的习俗,那些与众不同的生活,都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lo回忆中,充满了“偷”之乐,充满了“市”之香,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是否能“数学地看问题”和“数学地思维”,而不是仅仅体现在是否能解决数学难题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现行数学教材中那些对学生来说犹如“天外来客”般的难以琢磨的内容是要简化的,那些必须通过高强度训练但效果普遍欠佳的内容是需要简化的,那些偏离《标准》要求的内容是需要简化的……一言以蔽之,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价值不大的教学内容需要科学、合理地简化。  相似文献   

9.
经验告诉我,在文学领域谈论“大师”是件危险的事儿,“大师”是文学界的一只火药桶,碰一点火星子就爆炸.工艺美术大师、魔术大师、非物质文化传承大师、汽车技能大师……此类“大师”尽可以封号,但“文学大师”“语言大师”这类与文学搭钩的“大师”不能随便封号——要不有人会跟你急——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写作者和读者在乎,说明了在人们心中“文学大师”这顶桂冠象征着文学至高无上的尊严,同时也说明了文学的模糊性和丰富性让共识成为奢侈.所以,“文学大师” 这顶桂冠只配极少数人佩戴,那些众望所归的、那些经历了时间检验的、那些征服了无数读者的作家才拥有这份幸运.  相似文献   

10.
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这是“黎明的通知”中的第28节。这里“健康而美丽”指代的是什么?发表在本期的王尔龄同志的文章认为是指“那些不易叫醒的‘健康而美丽’的少女”,即承接第19节所说的“那些贪睡的少女”。叫醒她们的目  相似文献   

11.
父爱的姿势     
父亲是家中的“天”,每每望着“天”的背影,我都会读出一腔感动和敬畏——不独因他是父亲,也因为那些定格在记忆中的姿势——那些父爱的姿势。  相似文献   

12.
我被封为家里的“总司令”,只要我一个眼神,家里的那些小兵们(表弟、表妹、表哥、表姐)都会一呼百应,听候我的调遣。可是我也会受人调遣,那就是我的“上级”们,因为他们掌管着我玩电脑和外出玩耍的大权。那些“上级”可厉害了,“总统”是老爸,  相似文献   

13.
“法轮功”是地地道道的邪教。那些痴迷的“法轮功”练习者任由李洪志操纵、摆布,最终丧失理智,葬送生命,弄得家破人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政府取缔“法轮功”,深得人心。春节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前的自焚事件让人们进一步认清了“法轮功”的邪恶本质。那些“法轮功”痴迷者自信一  相似文献   

14.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课本注为:“我们社里那些道德行为高出一般读书人之上的人”,这里把“行为”当作一个词,欠妥。“行”“为”应是两个词:“行”是名词,“为”可以看作判断词,原注应改为“我们社里那些德行是一般读书人的先导的人”。  相似文献   

15.
镜头一:“我要青蛙!”一声充满童趣的喊声,激发了蕴藏在孩子们心底的天真,四十几双好奇的眼睛,争相观察着那些装在瓶子里的小生命,“这是蜜蜂、蚂蚁、青蛙……”“还有蚯蚓、泥鳅……”“噢,这好像是蝗虫……”“呵,这里还有蚱蜢呢!”“那是海螺,老师,这条长着胡须的是什么鱼呀?”这些小动物就这样被孩子们亲近着,接下来的实验更是忙坏了这帮孩子,他们一个个按照老师的要求:把瓶子里的小动物倒出来,可是不管怎么亲密接触,就是没能把那些“小生命”“吸引”出来。这下可急坏了那些急性子的学生,“老师,真的能倒出来吗?”“肯定行的!老师已经…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在我们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评“三好学生”,总是选上了那些“荣誉专业户”;在校内外出现了不留名的好人好事,老师首先联想到的是那些“好学生”;作业批改和试卷评阅中,有赋分弹性的题目,在同样情况下,往往是“好学生”得分高,  相似文献   

17.
红尘少年 《良师》2010,(9):25-25
有人问罗斯福总统夫人:“尊敬的夫人,你能给那些渴求成功特别是那些年轻、刚刚走出校门的人一些建议吗?”  相似文献   

18.
对于那些在学习中经常犯错、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教.学生却总是无数次地重犯。这是屡见不鲜的事实。因为我们真诚的态度孩子并不领情,在孩子眼里那些泛泛的说教只不过是师生之间的“训话”.他们最多和老师也只有“是”或“不是”的简单交流.而且这些简单的“是”与“不是”的回答还是被迫的.所以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和孩子心与心的真诚沟通。  相似文献   

19.
痛并快乐着     
告别昔日的幼稚与茫然,登上学习生涯的第九级台阶,回首往事百感交集……教室是一个偌大的烤箱,我们却在这里不停地跋涉,和那些“ABCO”粘黏在一起,和那些“XYZ”锻炼成一团,满耳是“之乎者也”,满目是“正反数”。我们忙碌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敢稍做停留。  相似文献   

20.
李菲 《湖北教育》2010,(7):22-23
关于“人中人”的教育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28年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一文中指出:“我们应当知道民国中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就没有人下人。”在陶先生看来,所谓“人上人”是指那些作威作福、盛气凌人的人;“人下人”则是指那些奴性十足、盲目奉迎、失去自尊的人;而“人中人”则是陶先生心目中理想的育人标准,会学习、爱学习、懂生活、感情丰富、品德高尚、身心健康、敢于承担、快乐幸福等则是“人中人”所应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