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年级的升高,小语单篇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相对来说变多了,而留给的教学时间并不十分充裕。于是,老师便在范读课文之后,集中教学生字新词,教学目标集中。可时间长了,倘若方法依旧,学生便有乏味感。教者便改在讲读课文时相机出现,紧密联系课文“词不离句”的优点明显。出现的新问题是师生于不经意间时有漏落。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近日听一位老师教《登山》,其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进行教导,是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其他学科的教学是这样,中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但是,教导教导,其中包含着教和导两个方面;正确处理教和导的关系,这是关系到培养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实质问题。 目前,我们听到不少中学教师的“叫苦”:一是教材的篇幅多,内容多,课时紧,每学期教不完的课文多;再是不少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语文学习水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陶行之说过:“语文即生活.”这句话有可能暗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学好语文是一个学生非常重要的事.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思想是:“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叶老把教师的作用概括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教是为了不教”.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而使用语文的先决条件是学好语文.一、教给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呢?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进行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规律,寻求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门径,首先应“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容易受教材上课文的局限,出现“课文中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现象,甚至完全忽视学生知识水平的现状,企图把每一篇课文从字、词、句、段等方方面面向学生进行解读。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们教就是为了不教……教就是要教学生不会的,学生已经会的何需再教?”  相似文献   

5.
不管是在新教材还是旧教材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教育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和“学”的共同客体为教育内容(即“教材”)。而怎样把两个主体联系为一体,则就要靠“教材”这个客体来完成。导入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的引入,我们称之为导入。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其产生学习欲望的重要一步。无可否认,一个好的老师,总会重视导入设计,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既发挥了“教”的主体地位,也保障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重视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忽视朗读,朗读训练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用“讲问”替代朗读,挤占朗读的时间拿到一篇课文,老师就用提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  相似文献   

7.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学习过程中有“疑”有“问”,才是真正有成效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争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教师还要通过鼓励质疑,引导解疑,让学生自主学习,变“我学会了”为“我会学了”。教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且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逐步进行,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下面几点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前人的读书方法中,不难看出质疑问难,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多么重要。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也提出: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会学生质疑是新课标的要求,是教育教学工作中较重要的一点。如何质疑,质疑什么,什么时候质疑。这些: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曾经让我感到棘手,感到困惑。当我们老师上完一堂课后,问学生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说明学生的学习还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之所以提不出有…  相似文献   

9.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改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状况已经迫在眉睫了。面对新的教育机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每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树立追求真理的观念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能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敢问;创设一种宽松的质疑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障——愿问;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会问。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育是青少年的基础教育。整个基础教育都必须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在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是“先生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成不变的模式,学生完全从属于老师,只要能学好老师所教的知识,就可成为一名优等生。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不乏佼佼者但同时也出现高分  相似文献   

11.
谈长文短教     
长文短教 ,也是创新教学的一个方面 ,它能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下面我们以高中第三册中的《祝福》为例为谈长文短教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知道 ,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的宗法礼教对她的摧残所造成的 ,我们抓住了这一点 ,紧扣“夫权、神权、族权、政权”这个纲 ,让学生揣摩寻找“四权”统领下的小说情节材料 ;这样整篇小说的情节就带起来了。学生要弄清这一点须深钻课文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就突出出来了。“四权”的含义的展示就比教师讲要形象得多 ,学生的想…  相似文献   

12.
《不懂就要问》,这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读书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这让我想到,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了“有问不敢提,越不提问越多,问越多知越少”的恶性循环。这既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更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它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三主”、“三自”、“三争”课堂教学改革,我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研究课题,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敢于提出问题,变“问我”为“我  相似文献   

13.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大学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摆在每个大学教师面前的任务是:不仅向学生灌输这一或那一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教会他们认识学科的范畴和方法,培养他们具体运用科学探索方法,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技能与方法。教师有必要扩大学生在时间方面和知识探索方面的视野,有必要广泛运用发展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与手段。其中问题教学就是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力。 一是教师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发问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对于教师把握课堂质疑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巧妙的课堂质疑,有助于教师事半功倍地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培养学生去积极思考。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针对不同情况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力。比如: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被语文教育工作者奉为经典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教师“下水作文”进行大胆质疑,反对摹仿,主张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造才能,在作文教学中注入创新教育思想,培养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一、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从根本意义上看,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因此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探讨极为重要。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为实施素质教育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使教师角色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师与教材以物态的形式合二为一,教师由固定的课堂权威演变成带路人,由信息源变成控制器。导师化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导”中培养学生的素质,使教师由传统的授业者变成引导者,主要任务由“教”变成了“导”。一是情境诱导。认知心理学揭示,认知内趋力是学生学习的有力动机,而真切的探索情境则是诱发认知的内趋力的最佳条件。在课堂上教师借助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文言文教学往往以句读开始,立足于热读和背诵,即“多读书,不求甚解”,久而久之,便形成语感,依靠语感又逐渐提高了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由于那时只读圣贤,知识结构较单一,这种方法当然奏效。到了当代.文言文教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由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做记录,有的甚至把教学翻译的内容一字不漏地抄录下来,对于课文的篇章知识,教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课改”成了教育改革的前沿用语,而教师又是这场改革的主力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能否正确领会课改精神实现自己的角色转换成为了这场改革成败的关键。很多教师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怎么讲教师就怎么教,教材讲多少教师教多少,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还比较多;教学中讲授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导致“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这种教…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学生物教学的弊端是 :老师依纲靠本地教 ,学生死记硬背地学 ,唯分数为重 ,教学效果差 ,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教育是改变这个弊端的最好途径。下面谈点个人看法。1 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把学置于突出位置 ,实现教学活动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 ,倡导先学后导 ,先做后教的教学方法 ,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如在教授《环节动物门》一课时 ,我们设计了一节“玩蚯蚓”的实验专题课 ,让同学们在草坪上玩蚯蚓 ,玩了一会儿学生就有问题了。学生 :“老师 ,哪一端是蚯蚓的头部” ?不同见解的同学间引起了争论。…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必豁人耳目”。做为“情文并茂”的课文,本身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大多独具真情美感。这里既有喜、怒、哀、乐、又有惧、爱、恶、欲;既有骨肉情、师生情、朋友情,又有爱国情,故乡情,阶级情感等,语文教师如何方能把课文的情,传递给学生,使之接受文中之情,化为自己之情呢?只有在作者的作品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的桥梁。才能沟通二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共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还必须进行情感的传授和教育。如果缺少了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