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美国赫斯特评估系统公司推出的《赫斯特职业评估系统》(1992年版)作了简要介绍,并介绍了对其的修订。该修订工作自1997始,于2000年结束,在修订后的10项纸笔测验和8项操作测验中,有2项开发出了计算机测试软件并制作了光盘。标准化样组由江苏省13个地级市随机抽样的1320名被试组成。该测验结构效度好,信度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修订的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一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的修订要点.  相似文献   

3.
适用于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的心理教育量表(简称PEP量表)在中国大陆的修订和发展历时近20年,PEP量表跨文化中文修订的前期研究重点主要在于测验工具的标准化及测验性能的初步验证,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评估结果来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PEP中文版的跨文化修订,编制中文版心理教育量表(C-PEP)的中国城市常模;验证这一中国城市常模的有效性;对比中美两国发展常模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对C-PEP量表在未来研究和教育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这是对北京八中少儿班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两个标准化测量用于我们的研究,它们分别是<多项能力倾向测验>和<学生情绪感受问卷>.与同龄儿童的对比测量结果显示,少儿班学生具有出色的学业能力倾向,与此同时,少儿班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感受.因此,这些条件被看作是少儿班学生形成优秀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瑞文(J·C·Raven)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1938年瑞文设计了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即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ave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简称SPM,测量对象的年龄范围为5岁半儿童至一般成人。瑞文测验的编制者分别在1947年和1956年,两次对标准推理测验进行了修订工作。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一经问世,就受到世界各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已经先后在美国、前苏联及西欧等许多国家里被修订以后而得到广泛使用。中国近年来也引进了瑞文标准推理测验,1985年10月成立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全国修订协作组,由北京师范大学主持修订工作,全国六大地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阐述了网上能力测验系统的设计思想和采用的技术.该系统从功能的集中化要求出发,集智力测试、常模制作、形成等值测验、辅助测验设计与修订等功能于一身.其中,系统的辅助测验设计与修订功能以及常模制作功能,又为当前能力测验中普遍存在的单一、缺乏等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方法.在实际的模拟开发基础上,又提出在智力测试计算机化的特定环境下暗示语、特殊标记等使用的必要性.同时也对网上能力测验可能产生的问题谈一点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2013年9月,英国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国家课程》,该文件取代了2000年《新国家课程》所规定的现行标准和要求,并将于2014年9月付诸实施。此次修订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英国中小学课程评价制度进行改革,该项措施给英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赋予学校更大的评估自主权;教学与评价的关系更为密切;兼顾所有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提高对学生的期望。  相似文献   

8.
追踪NCATE机构评估标准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年NCATE机构评估标谁修订的基础上,系统介绍NCATE的使命和愿景、评估范围、评估概念框架、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并对评估标准的修订情况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校1-3年级普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验的基础上,就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学校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赵桂玲 《辅导员》2011,(22):59-59
测验(考试)是一项常规教学活动,是一种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方式,对于衡量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测验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考察手段。但测验这一评价手段并不是万能的,测验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杀敌(各种疑难知识点);用不好则容易伤身(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必须科学利用和合理安排测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