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散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作者以自己家庭的一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把"尊老爱幼"作为内涵蕴积于小小的"分歧"之中,并设计"背"这一动作来强调作为中年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很多老师喜欢以此来作为散文教学课例研究,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和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走上了矫枉过正的道路,今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 ,当你打开第五单元的课文时 ,浓浓的亲情 ,真真切切地展现在你的面前 ,你一定会为之动情。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 ,亲情是人类最美的情感之一。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作者努力用心灵去捕捉生命的灵感 ,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 ,诉之于文。学习本单元 ,你的心灵会受到一次洗礼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会更加地珍惜生活、珍爱亲情、友情。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体味亲情《风筝》是鲁迅的一篇充满柔情的散文 ,讲述了“我”小时候不许弟弟放风筝 ,并将他做的风筝毁坏 ,待明白游…  相似文献   

3.
马维华 《考试周刊》2013,(99):47-47
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不少经典散文,我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散步》一课为例,谈谈我对该课的感受和思考。《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易于理解的文章,但是它意蕴丰富,回味悠长。耐人寻味。在短短的600多字里,能让情节此起彼伏,作者对人物描写浓墨不多.但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作者一家三代人去田野散步。通过散步凸显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深沉的亲情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一泓清泉折射出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烁人性的关爱。  相似文献   

4.
《道士塔》是余秋雨先生散文集《文化苦旅》的首篇,是一篇饱含作者深情,有着深厚文化意蕴的散文。情感的体验是散文阅读的重点,理性的反思是阅读文化散文的更高要求。教学这篇散文,可以分为品渎和反思两个步骤。品读主要有三个层次:感知认读,学生一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情感诵读,学生二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思辨悟读,学生三读课文,探讨散文主旨。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由情入理,引导学生逐步把握课文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蒋成云 《今日教育》2006,(7S):60-62
这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根据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散文改编而成。整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隽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篇典范的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分为三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要在保持散文的整体美、语感训练的整体性的前提下,以课本为点,通过朴实的语言训练、清爽的学习过程、自然的生活对话.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6.
生命只有一次。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对孩子们进行生命教育是我们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云南省率先倡导的“三生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对生命观的认识、生活技能的习得、生存能力的提高,这得到了众多教育者的认同。文中,“保蛋”行动是一次对孩子们寓教于乐的生命教育,“保蛋”行动是一次对孩子们进行珍爱生命、懂得感恩的践行活动。孩子们保的术仅是蛋。还有对生命的珍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7.
杨霞 《教育》2015,(7):72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认识。作者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个故事,由自然界的昆虫、植物,引向作者自身,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引导学生对课文思考本课教学目的有三个方面:第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第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第  相似文献   

8.
引领学生解读课文,通过了解文中我家养的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及结局,增加对生活的积累及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加深对生命意识的思考,从而认识生命的脆弱,教育学生要珍惜生活、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9.
《羚羊木雕》是鄂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四课,本单元流淌着拳拳亲情,荡漾着浓浓的友情和亲情。情感的波涛碰撞出对理解的渴望和呼唤,对真情的思考与追求。本篇课文选取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同时更加珍爱友情。  相似文献   

10.
莫怀成的《散步》是一篇有着丰富思想内涵的特美散文。以“我”为支点的祖孙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多么惬意的家庭生活!八百字短章,浑然天全,笔调冲淡,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其思想内涵的三个层面清晰可辨,耐人寻味;与此相关的教学问题也很值得研讨。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想: <我与地坛(节选)>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中的一篇散文.教学这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渗透在文字内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存在的深刻思考.这篇课文第一部分紧紧围绕"缘分"二字,不断重复叙述着"我"与"地坛"之间那种特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的散文。在朴实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亲情、人性、生命等人间之美的颂扬和深思,这或许正是其两度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原因所在。理想的体验性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对文章中朴实无华却又真挚感人的语言产生感性的体验,唤起学生对亲情、生命、人性的思考和热爱。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黄鹂》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1篇课文。本册书现代文阅读共三个单元,每单元围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以文体组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赏析散文的语言。这是阅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基础。《黄鹂》是一篇散文名作。作者笔下的黄鹂,不仅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的鸟儿,而且是艺术的化身、一切美的事物的化身。作者从小黄鹂身上悟出大道理,表达了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所创造的美的意境的向往。传统语文教学仅把课文当作学…  相似文献   

14.
《散步》探美三题湖北省监利县朱河镇中学夏雨舟莫怀成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读完这篇文章,有如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  相似文献   

15.
《散步》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该单元要求学生"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深化理解,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于一体,含蓄地表达了浓浓的亲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继续学习并巩固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紫藤萝瀑布》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语言精美、富有哲理的散文。品读这篇文章时,我们仿佛在进行一次美的旅行。一路上我们陶醉于那如画的紫藤萝,欣赏着语言之美;一路上看着那流动的瀑布,欣赏着生命之美;一路上体会着作者情绪的变化,欣赏着结构之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联系生活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发现美,分析美,感受美。一、通过朗读,品析语言之美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主要构件,是散文美的重  相似文献   

17.
另一种珍爱     
乔叶 《阅读与鉴赏》2003,(12):46-47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珍爱”,无论时光、生命还是亲情、友谊。本标题是另一种珍爱,那么另一种珍爱是什么呢?作为什么又说要“学会爱自己”?读读这篇章,你是否能够重新理解这个世界,真心善待自已?[编按]  相似文献   

18.
<正>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我与自然”,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单元选文是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类情感的散文,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三年级学生学习散文往往关注事物之美而忽略语言之美,以“生动的语言”作为学习主题,旨在锤炼学生对散文语言的敏感力,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美好的事物。  相似文献   

19.
《散步》是一篇饱含着浓浓亲情和伦理孝悌的短小散文,是源自莫怀戚心灵深处的一种生命的律动,这里有明媚的春景、欢愉的心情、喃喃的诉说、深沉的思索.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感悟文本的. [创意设计A]走进文本 说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只是近十几年来,人们忙于事业,忙于生活,忽略了身边融融的亲情,呼唤、发现亲情是本文写作的基本动因,所以,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切入文本,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开启了学生心灵的律动.  相似文献   

20.
一、读出课文的意境之美 在《灰椋鸟》这篇课文中,描绘优美环境的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林场的静态美;另一方面是灰椋鸟的动态美。教学中,简要地揭示课题和介绍作者后,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并整体感知课文。接着,教师引导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