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颖 《文教资料》2006,(10):173-174
定势思维对译者的影响不容忽视,它影响着译者在翻译方法选择上,对直译和意译的侧重。在颜色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利用定势思维的积极影响,克服其消极影响,选择能映照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汪卉 《文教资料》2006,(29):147-148
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实践中常常会犯思维定势的错误,被套在思维定势的框框中跳不出来,而导致翻译的失败。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译者不明持英、汉两语民族的思维差异;二是因为译者没能牢固掌握英、汉两民族的习俗、文化差异。译者要从思维定势的牢笼中走出来,需找出根源,采取措施。首先需排除思维差异对翻译的消极干扰;其次需排除文化习俗差异对翻译的消极干扰。  相似文献   

3.
正定势思维就是习惯性地按旧的思维方法往一个方面去思考,从而形成思维的定势。定势思维有其好的方面,使思维有如破竹之势,往往能迅速、熟练地解决一些问题,一些难题也会迎刃而解。但定势思维也有不好的方面,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就是定势思维的负影响。新世纪的竞争,是人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思维定势的形成过程和对数学学习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通过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说明思维定势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双重作用.对有效地控制思维定势形成正迁移和克服、消除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减少解题的方向性错误,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会影响语言的学习与掌握,尤其是汉英翻译.为此,从文化、词语、句子结构和语态等方面探讨了思维定势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也给翻译增加了难度。该文探讨了中西方思维差异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体现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旨在通过这种对比,提高翻译的质量,使译文更精准、更地道、更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进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7.
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实践中常常会犯思维定势的错误,被套在思维定势的框框中跳不出来,而导致翻译的失败.本文主要从英汉区别来探讨其原因,找出根源,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艳 《考试周刊》2008,(21):204-205
男女性译者自然性别上的差异使其在情感表达和文章理解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同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兴起更加深了译者性别身份时翻译的影响.本文拟以<简·爱>二译本为例.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比较男女性译者在翻译同一篇文章时采取的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长期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向。这种思维方向可以使人们从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飞跃”。如同归纳猜想等思维方式那样,它有助于人们探求未知的结论,以至于解决所研究的问题。然而这种思维方式也存在负迁移的消极一面。当人们取得某种经验后,便自觉或不自觉地依照某种固定模式去认识事物,使思维活动走入歧途,从而导致判断错误.相声中的“逗哏”之所以令人捧腹,正说明这种思维定势所产生的负迁移确实可笑。拙文拟就学生在解三角问题中常见错误浅析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凯 《文教资料》2008,(15):41-42
翻译是一个思维活动过程.译者在将原语信息变为译语信息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以往对翻译过程研究所忽略的.本文认为,正确的翻译过程的水平程序应该是"理解-释义-表达".在这个程序中,存在着两种语言间的迁移现象:原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对翻译过程的研究,目的不在于去规范翻译行为,而是由此追寻译者的思维轨迹,以便对译文作出客观的评价,进而达到对翻译质量乃至翻译对交际的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母语负迁移指的是二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对二语的阻碍作用。汉英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语系,它们之间虽然有相同点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语言决定思维,因此汉英翻译中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译出不合英语表达习惯和语法结构的句子。结合教学中所遇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母语对汉英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语选择、句式结构及语篇衔接三个方面。汉英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多关注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语法特点、句式特点及语篇衔接习惯等,并多进行两种语言间的比较,以期将母语对翻译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思维定势亦如此。数学教学既要发挥思维定势正迁移的作用,又要培养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的正迁移和怎样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呢?对此,谈点粗浅的做法与体会。一、培养思维定势,发挥正迁移作用思维定势的作用,表现在合适的条件下,能迅速地联想旧知识和技能,以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交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源语文化经由译者的创造性劳动传递到译语文化中去,各种主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在其中.译者在选择翻译材料,进行翻译活动时,译作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其所属译语文化的烙印.而处于文化转型时期的翻译活动更倾向于翻译的社会功能,其时代赋予译者的文化重任更凸现在其译作之中.  相似文献   

14.
思维定势产生的负迁移,指的是已有知识和技能干扰或阻碍了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产生思维定势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思维受到局限和僵化,被题目表面现象所迷惑,机械地套用公式、定律和规律等,使解题误入歧途,产生错误。要克服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思维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调动翻译思维,从而得出具有创造性的译作.本文试从翻译思维的三个层面,即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分别简略探讨思维活动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运动规律以及译者通过翻译思维实现翻译创造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会影响语言的学习与掌握,尤其是汉英翻译。为此,从文化、词语、句子结构和语态等方面探讨了思维定势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指出: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或活动的倾向性称之为定势。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思维方式不可能不受到先前活动(知识、经验、技能……)的影响,从而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必然具有某种倾向性、依赖性和心理准备,因此思维定势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环境、条件、问题实质等)不变的条件下,这种思维定势会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作用(即正迁移),但有时也会对后继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即负迁移)。本文拟从思维定势的产生因素上分析其消极影响及克服负迁移的方法. 一、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形成从传统的经验中引出来的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只要求人从相同的方向去思考,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译者翻译心理并分析译者在文本翻译中的心理表现,求得了符合外语习惯性表达心理内容、方法、对象、模式和逻辑的翻译,使译者的不同心理表现能在不同文体翻译中得到较好的运用,并在译者的心理思维模式上固化。由此培养译者翻译心理,使他们的水平得到较高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马兰芳 《天中学刊》2004,19(4):86-88
思维是翻译活动的基础。思维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而思维的差异性又对翻译造成障碍。在语言翻译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充分考虑到不同民族思维的独特性。只有这样译出的作品才能够自然准确,更符合译者的思维方式及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思维容易受到定势的干扰,易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影响了高考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本研究在对高三物理复习中学生由思维定势引起的错题收集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学生个体案例,针对思维定势中负效应的具体表现进行分类,从心理学和物理学两方面找到形成思维定势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策略并进行检验,最终在实践中总结相应对策,形成系统有效的解决思维定势负效应的可操作性复习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