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唐书》订补二则《旧唐书》卷70《王王圭传》:“王圭每推诚纳忠,多所献替,太宗顾待益厚,赐爵永宁县男,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新唐书》卷98《王王圭传》则云:“封永宁县男、黄门侍郎,迁侍中。”两者记载略同。按《新...  相似文献   

2.
原本《玉篇》部分抄本残卷中的书证、例证之于传世文献典籍的整理、校读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原本《玉篇》残卷所引《尔雅》这条书证材料,并以《名义》《玉篇》《切韵》《广韵》等传世字书、韵书为佐证,结合汉字俗写变异规律,考证出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即“”字之误。同时,在考辨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这一讹文的过程中,利用原本《玉篇》残卷引用《尔雅》的书证材料,校补了传世本《尔雅》的两处脱文。此种研究路径也可进一步佐证版本校勘在文献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两《唐书》订补三则《旧唐书》卷70《王传》:“每推诚纳忠,多所献替,太宗顾待益厚,赐爵永宁县男,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新唐书》卷98《王传》则云:“封永宁县男、黄门侍郎,迁侍中。”两者记载略同。按《新唐书》卷5《...  相似文献   

4.
《为郑冲劝晋王笺》是阮籍替郑冲为首的群官代拟的劝进文。据《世说新语·文学》、《晋书·文帝纪》,郑冲时任司空(或以为司徒之误)一职。三公职位,以太尉为首,司徒次之,司空为末,太傅又在三公之上。有人便为郑冲领衔寻找理由。《世说新语·文学》余嘉锡笺注引张火曾《读史举正  相似文献   

5.
该论文在《世说新语》衔接标注语料库的基础上,从语篇衔接的视角,描写了《世说新语》中零形回指的类型、句法位置及和先行语的关系,统计了各种零形回指的出现频率,并根据可及性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制约零形回指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屈赋标题论     
《诗经》的标题比较随意,大多从诗歌的第一句里摘取二、三个字作为篇名,并没有别意。如《关雎》来自“关关雎鸠”,《江有汜》来自“江有汜,之子归”。而《庄子》三十三篇的命题则较《诗经》有了很大进步。“内七篇都是特立题目,后做文字”,外篇十五“其命题但取篇首两字”(宣颖《南华经解·庄解小言》)。就是说《庄子》的命题除继承  相似文献   

7.
两《唐书》校误二则《旧唐书·韦凑传》云:“景龙二年,转太府少卿,又兼通事合人。”按“景龙”(各本均同)应为“景云”之误,中华书局本校勘记失校。以其前文有“凑,景龙中历迁将作少匠、司农少卿。尝以公事他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即位,拜鸿护少卿,加银青光...  相似文献   

8.
荀况的《正名》篇和《墨经》(包括《大取》《小取》)一样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逻辑著作,学习研究中国逻辑史者不可以不认真研读。在《正名》篇中,苟况论证“所为有名”时说:“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贵贱不明,同异不别;如是,则志必有不喻之患,而事必有困废之祸。”其中“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句,孔繁同志在《荀况逻辑思想述评》一文中认为“甚为费解”(贵阳师院学报,1980年第2期),可谓先得我心。研究中国逻辑史的任务在于探讨历史上重要思想家的逻辑思想,总结出应有的思维教训,从而揭示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的规律。但对原著文字首先要有正确而清楚的理解,否则,一切进一步研究总结都成为一句空话。沈有鼎先生在其《墨经的逻辑学·序》中就认为:“若是诂解的工夫不先作好,正确的全面的估价是不可能的”。这里虽然指的是《墨经》,但对其他古籍的研究,也具有同样意义。因此我认为对“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的(?)切含义,也有认真疏理、考辨、诂解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编后记     
本刊“楚辞研究专栏”在姜亮夫先生鼓励下创办起来,至今已有三年。承蒙学界同仁及各校教师支持,常年赐稿不断,我们十分感谢。此期专栏四篇,首篇评论,乃本刊意见,良言可能苦口,还望同仁明鉴。熊、周二位先生对骚学史上有争议的《卜居》、《渔父》和《招魂》进行探讨,郑先生则是对层次分析法专作评价。均属千虑一得,还请学界指正。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近代汉语词语“挣扎”、“扎挣”、“度用”、“明透”、“放开”、“事物”、“承担”、“解劝”、“添加”、“告禀”、“调教”、“考查”、“细心”、“心细”、“透明”15条。其中“挣扎”、“扎挣”、“度用”、“明透”5条《汉语大词典》未收,“放开”、“事物”2条《汉语大词典》释义不全,以下作补正,并就教于方家。一、词语失收[挣扎]用力支撑。始见于元。例如《全元杂剧·高文秀·须贾大夫谇范叔》:“且待我慢慢的挣扎起来,只索逃我这性命去。”《全元杂剧·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俺公公撞府冲州,挣扎的铜斗儿家缘百事有。”《全元杂剧·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您这些富产业,更怕我顾恋情惹,俺向那笔尖上自挣扎得些豪奢。”《全元杂剧·马致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痛哀哉,身遭残害,他如何敢挣扎。”[扎挣]挣扎。始见于元。例如《全元散曲·刘庭信》:“嘴脸迷稀,身子儿扎挣,眼脑儿乜斜。”《全元杂剧·贾仲明·铁拐李度金童玉女》:“我怎么这一会也昏倦起来,扎挣不得?”《全元杂剧·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只见他金锤落处,恰便似轰雷着顶,打的来满身血迸,教我呵怎生扎挣。”《全元杂剧·郑光祖·梅香骗翰林风月》:“忙哀告膝跪着,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人鲁迅和郭沫若几乎在相同的时间,不约而同地都写过一些历史小说。鲁迅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三五年,历时十三年,先后写了八篇历史小说,名曰:《故事新编》。这些作品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自选集·自序》)。鲁迅对历史题材,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故事新编·序言》)。为了突出其针砭现实、讽刺世俗的意义,鲁迅还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细节引入历史题材,并称它为“油滑之处”(同上)。这些鲜明的特点构成了鲁迅的历史小说前后一致的、新颖独创的艺术风格。郭沫若从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三六年,同样经过十三年的时间,先后写了九篇历史小说,后收在《沫若文集》第五卷中。他曾经说过:“关于秦前后的一些历史人物,我倒  相似文献   

12.
间隔号“·”是一种标号。在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明确指出:(1)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列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2)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物  相似文献   

13.
裴矩在隋朝官至黄门侍郎,参预朝政,为炀帝所信任。炀帝曾对侍臣说:“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其实,裴矩迎合炀帝,并非奉国用心,而是由于炀帝残暴,拒谏饰非,“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裴矩可谓佞臣。裴矩在唐初任民部尚书。唐太宗听说有些官吏受赂,“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果然,有一司门令史受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裴矩规谏说:“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相似文献   

14.
前人校勘《水经注》成果甚巨,然其中亦有不当之处.这里,仅就《江水》篇中的一处校勘提出管见,刍荛之议,还请方家指正.先看王国维校《水经注校》(袁英光、刘寅生整理标点)中的有关文字:  相似文献   

15.
“陟降”一词在《诗经》中凡四见,如:《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周颂·闵予小子》:“念兹皇祖,陟降庭止。”《周颂·访落》:“绍庭上下,陟降厥家。”《周颂·敬之》:“陟降厥士,日监在兹。”“陟降”应作如何解释呢?人们一般都引用毛《传》:“言文王升接天,下接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三百零五篇,但《毛诗序》却有三百十一篇,以为《小雅》还有《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六篇。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这六首诗在孔子删定三百十一篇之内,遭战国及秦而亡。子夏序《诗》,篇义合编,故诗虽亡而义犹在。陆德明的说法是一种猜测。宋·朱熹《诗集传》以为《南陔》等六诗是"笙诗",也就是吹笙以奏的诗,有  相似文献   

17.
古代官职名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其英译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典籍文化的传播。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官名为例,参照杨宪益译本与倪豪士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倪译本中的官名多采用大写方式突出其术语特质,倪译本的主要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文内注释法和添加脚注等。相对来说,倪译本的务实度较高,利于推动西方的汉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历代史志目录中,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首次对“小说”进行相关记述。《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这一“源”对后世子部小说这一“流”产生深远影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对后世子部小说的选材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思想三方面。《汉书·艺文志》还在小说观方面确立了两种基本模式:一为实录精神;二为“君子弗为”与“一言可采”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9.
左思是西晋的著名作家,而《三都赋》是他早年的力作之一。《晋书·文苑列传》叙左思作此赋的甘苦说:“(思)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偶得一句,即便疏之。”而“赋成,张华见而咨嗟,都邑豪贵,竞相传写”,以致京都“洛阳,纸为之贵”,说明《三都赋》在当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至于后世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对之也多极力赞扬,东晋孙绰(字兴公)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世说新语·文学》)刘勰也说:“太冲(左思字)、安仁,策勋于鸿规”,“左思奇  相似文献   

20.
在封建礼教的统治和儒家思想的浸染下,传统封建妇德要求女性的道德修养和举止行为遵循“贞顺”、“守节”、“三从四德”的准则与规范。但在《世说新语》中,魏晋女性在政治生活、家庭生活、爱情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传统妇德的顺从和守贞要求相悖的“出格”举动,呈现出魏晋女性妇德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