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穿越时空,感受岁月的沧桑在王老师的课堂中,几百年前的事情如在眼前,学生读的是“古诗”,看的是“古事”,心中的情感却早已和诗人共悲凉,共沧桑,这强烈的共鸣,归功于教师的有效引读,这种穿越时空的“引”有如抽丝剥茧,让学生的心灵通过反复的朗读走近“遗民”,走进“沦陷区”,体会到岁月的沧桑、国破之凄凉,在引导学生朗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句诗的时候,王老师是这样引导的——(生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读了这首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师板书:凄凉)师:…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小语第十册第26课《古诗三首》课后的第一道练习题是:解释下面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道练习题既要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又要解  相似文献   

3.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绝句作于1192年,时陆游六十八岁,被罢官闲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已经四年。 1126年冬天,金人的军队冲进都城汴京(今开封),掳去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从此灭亡了。徽宗的儿子赵构逃到长江以南,以临安(今杭州)为首都,另建南宋王朝,过着苟且偏安的生活。金人在  相似文献   

4.
在王老师的课堂中,几百年前的事情如在眼前,学生读的是“古诗”,看的是“古事”,心中的情感却早已和诗人共悲凉,共沧桑,这强烈的共鸣,归功于教师的有效引凄,这种穿越时空的“引”有如抽丝剥茧,让学生的心灵通过反复的朗读走近“遗民”,走进“沦陷区”,体会到岁月的沧桑、同破之凄凉,在引导学生朗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甸涛的时候,王老师是这样引导的——  相似文献   

5.
正[板块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寺呢?  相似文献   

6.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师: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师: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学生自由读诗)师:谁来试一试?(一生读错了一个音)师:同学们听,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生:“径”不读第一声,应该读第四声。师:呵,你的耳朵真灵。我们一齐读。这个字的意思是———生…  相似文献   

7.
一、读所见师:今天我们要来重读一首诗。什么叫重读?就是已经读过的诗,现在再来读一读,这就叫重读。为什么要重读呢?因为同样一首诗,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龄,读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今天我们重读的这首诗叫做———生:《夜书所见》。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生齐读)  相似文献   

8.
一、点词读句 帅:这节课老帅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生:读了. 师: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今天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生:熟读成诵).现在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练习朗读.开始! (生自由朗读)  相似文献   

9.
一、读一读师:徐老师很小就喜欢背古诗,先背一首给你们听听,喜不喜欢?生:喜欢。(师边背边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能读一读这首诗吗?(生自由读古诗)师:还没有完全读出诗的韵味,看样子对这首诗还不太理解。有哪些问题,可以提一提,问题搞懂了,自然就会把诗读得有韵味了。师:能提问题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生纷纷举手提出许多问题)师: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读了《黄鹤楼送别》你就会懂了。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读了后你会学到很多东西。打开书认真地读一读,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师随即指导,尤…  相似文献   

10.
一、读悟比较,发现韵律美师:自开展诗文背诵大赛活动以来,很多同学都积累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谁能给大家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众生背诵《早发白帝城》、《从军行》、《竹枝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师: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背诵得趣味盎然;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学习古诗。今天我们要新接触与古诗体裁相似的词。(板书)(投影仪出示全词)(师配古筝曲范读全词)师:大家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了!想来读一读吗?(生自由多遍地诵读词,随后指名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着这首词,你发现在题目、语言形式上,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生1:诗只有一…  相似文献   

11.
(上课了,师直接指名读题)师:知道作者吗?生:朱熹。师:能用“熹”组词吗?生:晨光熹微。这个词刚在《游天然动物园》里学过。师:还记得“熹”的意思吗?生:早晨的阳光。师: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心里照得亮堂堂的呢?我们来读诗。(生或沉静或略带夸张地朗读起来)师:知道诗写了什么吗?生:池塘。师:什么样的池塘?生:是很清澈很可爱的池塘。师:你说得没错。再读读诗,你能把作者笔下可爱的池塘说具体些吗?(生读,讨论)生:门前的半亩方塘清澈透明,看上去就如同刚刚打开的一面镜子。生:(不太明白)镜子怎么说是刚打开…  相似文献   

12.
一、点词读句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相似文献   

13.
师: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生默读课文)生:世上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妈妈。生:母爱是最伟大的爱。生: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给我吃药。生:妈妈晚上给我盖被子。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想怎样学这首诗歌?生:我想把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生:我想多读几遍。生:我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来学习。生:我想把诗中写的事演出来。生: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自由组合自学)师: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喜欢它?生:我最喜欢第三小节…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 (屏显刘禹锡介绍,配乐《高山流水》.)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关于诗人的情感. 生: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师:关于背景.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板块一:以读悟诗 (屏显.)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苏轼 师:这里的“并”是合起来的意思.苏轼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学诗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以读悟诗. (师板书“以读悟诗”.) (一)字正腔圆地读 师:朗读古诗,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圆,即要读准字音.我们请一位同学试读一下.  相似文献   

15.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诗题,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写钓鱼的事。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先教你们背一首诗怎么样? 生:好! 师:这首诗《门》共有两节,每节有四句话.我每次说两句,而且只说一次,如果你没记住就只能在同学们复述的时候再记了,听清要求了吗? 生:听清了! 师: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生复述) 师:鼓掌!你真行,老师只说了一遍,你就把这样复杂的诗句复述下来了,你觉得自己行不行? 生:还行吧! 师:挺谦虚的,看来你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师接着念诗句) 师:"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生复述) 师:你能把这四句诗一起背出来吗? (生连着把四句诗背了下来) 师:你看你多行,一次背了四句诗,今天回家就告诉妈妈,说一个姓赵的老师说你表现得特别好!我要接着说了啊."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真诚把爱的门推开了,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谁能把这首诗完整地背出来?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   师:读了这首诗(&;lt;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gt;),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师板书:凄凉)   ……  相似文献   

18.
教学陆游的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对"遗民泪尽胡尘里"中"胡尘"一词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去年4月,我在小学语文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观摩活动中听了湖州市安吉外国语学校王自文老师的课,受到启发,此后在自己的实践中进行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教学片断】师:(板书课题)谁来说说,怎样读这首诗的题目?生:要注意停顿和重音。师:说得好。请你上黑板标出停顿和重音。(生标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班齐读)师:文有文眼,题有题眼,题目中最关键的一个词就是题眼。谁来说说诗题中哪个词最关键?  相似文献   

20.
师 :同学们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一篇课文 ,课题是———《万里长城》(板书 :万里长城)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 :你感觉读得好吗?生 :一般。师 :再读得好一点 ,再读。———生二读课题师 :读得怎么样?生 :好了一点了。师 :还能读得更好吗?———生三读课题师 :读得更好了 ,你为什么要把课题这样读呢?生 :因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生 :因为万里长城气魄雄伟。生 :在宇宙飞船上第一个看到的地球上的建筑物就是万里长城。师 :哟 ,你带着崇拜的心去读了。是吗?在宇宙飞船上能看到的建筑物可不多啊 ,其中就有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