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茶高手     
《大观周刊》2006,(18):I0031-I0031
通慧堂里的“东方美人”;2006东盟茶文化博览会召开;“北京普洱茶都”正在招商;吃茶处:“通慧堂”;堂主素描;堂主宝典;七饼七年喝;东方美人。  相似文献   

2.
大观茶事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21):I0032-I0032
“云南十大名片”不能没有普洱茶;“普洱天下”举办茶文化普及活动;云南世博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免费开办周末“百家讲坛”。[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其他     
《新闻实践》2006,(5):62-62
“网络论坛建设交流会”在杭召开;浙江在线打造“2006春茶诗会”。  相似文献   

4.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18):I0032-I0033
在思茅制茶、爱茶和收藏茶的人当中,何仕华这个名字很是响亮。从15年前发现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葳“国宝级”古茶树,到十几年间一直致力保护和宣传古茶树资源;从2001年一款令景迈古茶声名远扬的茶饼,到思茅多家知名茶厂的技术指导,经他手的普洱茶点石成金一样,总是成为众多茶客追捧的“玩家茶”。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的话     
《大观周刊》2006,(30):61-61
勐海茶厂举行“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庆功大会;西苑茶城举行俄罗斯油画精品专场拍卖;以石会友、以茶达意。  相似文献   

6.
杨阳 《大观周刊》2006,(16):I0007-I0007
工夫茶讲究“高冲低筛”,这是相比较而言。所谓“高冲”只是将开水锅略为提高一点,从茶壶口周围注水,使周围直至底部的茶叶同时受热。若将开水壶口临壶面慢慢注入,则壶口茶叶受热太过而周围底部热度偏低;但若说“高冲”便将水壶高高提起急促直冲下去,非但使茶苦涩,且也动作不甚文雅。合理的冲法是:沿周围逐步冲,因为沿周围逐冲能使茶味平均泡出,有人说直冲壶心是“冲破茶胆”,说得玄虚一点,“冲破茶胆”,这壶茶便全报废了。其实是因小陶茶壶是圆形的,沿壶口周围冲水,中心和边缘的茶叶也同时平均受热,所以不冲中心点是对的。  相似文献   

7.
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有个众芳谈茶的场面。那位凤辣子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结果赚了林妹妹的一句“讨人厌”。可也是,林黛玉乐于给贾家作媳妇,那是因为有个宝哥哥,仅为喝杯茶就要人家作媳妇,未免有点霸道。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就在产生大观园里那一群小说人物后两个世纪,还真有怕“成为他家的人”,而不敢喝“他家的茶”的事。30年代在上海,有个善写“妹妹我爱你”之类的作家,受到同行的鄙视;鲁迅曾讽刺此人的“小说学”可概括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那人不甘寂寞,大肆…  相似文献   

8.
拉莎拉亚     
《大观周刊》2006,(22):I0033-I0033
“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藏民们对茶,是种生命的信仰。  相似文献   

9.
大观茶事     
《大观周刊》2006,(46):81-81
首届普洱茶商务大会明年1月举办;云南茶企参加西部文博会;茶马古道国际文化之旅进入尼泊尔;中华茶馆应成为第二张民族名片;安吉白茶嫁接上海新茶文化;23吨贵州珠茶漂洋过海抵达非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醉茶消客所辑关于茶的诗文,没有序跋,首页已失,不知原来是什么书名。南京图书馆早先将其标作“《茶书》抄本”,《茶书总目提要》按照清代《茶书》加以收录,其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改定为“《茶书七种》七卷,明抄本”。《茶书七种》七卷现存二份抄本,旧抄本藏在南京图书馆,转抄本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所藏本在《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中题作“《石鼎联句》抄本”,副题为“历代咏茶诗汇编”。这些书名不同的抄本,实质上是同一部茶书。  相似文献   

11.
走进天方     
《新闻世界》2012,(6):298-298
天之道 七千年时光,有多少瑰宝,可以璀璨至今,历久反而弥新?九万里大地,又有多少经典,可以世代珍藏,传承乃至不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中华文明的时光长河中,我们的远祖曾无数次地仰首苍穹,追逐日月星辰,叩问这万物造化之道,他们认为“天”为圆,“地”为方。“茶,发乎神农氏。”这是对中国茶最初渊源的记载,也是对茶的最早定义:茶者,荼也,起始为药用,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陆羽《茶经》中将“荼”改为“茶”,并认为是天赐良方矣。  相似文献   

12.
钱红梅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21):I0031-I0031
“2006中国云南首届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简称“茶博会”)将于今年9月22日至26日在昆明金实小区“云南茶叶交易市场”举行。  相似文献   

13.
茶事     
我喜欢喝茶,觉得比饮料好,苦涩中有清香.且能提神。由喝茶而想了解茶.于是去翻阅了一下《茶经》,知道茶有“轻汗发而肌骨清”、“有力悦志”等好处,能“与醍醐甘露相抗衡也。”然而.我却不是那种会品茶的雅士,仅仅一直喜欢喝茶而已。或可说是那种喝“自然主义的茶(冈仓觉三语)”的人吧。  相似文献   

14.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10,(29):23-23
在历史上曾作为朝廷贡茶的迷帝茶,相传曾被乾隆皇帝大为赞赏:“联品茶无数,唯‘她’色味具佳。”“迷帝茶”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15.
张锦绣 《大观周刊》2011,(44):23-23
本文探讨了道家与茶的关系是“茶艺”;儒家与茶的关系是“茶礼”,佛教与茶的关系是“茶道”。揭示了道、懦、佛对茶文化共同的特点是:追求质朴、自然、清静、无私、平和。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发现利用茶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几千年来,随着宗教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茶与各宗教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与宗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在中国乃至世界,宗教文化对茶叶的传播与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先生88岁时曾有一副自寿联:“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胸怀四化,意寄三松。”去年林庚教授95岁寿辰,季先生手书“相期以茶”为贺。林庚教授在96岁之际为这本散文集又回赠题“相期以茶”书名,以寓对季先生的祝愿。同时也增添了此书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说到鸦片,必先说茶。 茶在中国,历史悠久。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欧洲人首次知道“茶”,是在1550年。1606年,第一籍中国茶叶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运抵阿姆斯 特丹,也是中国茶第一次到达欧洲。  相似文献   

18.
本文勾稽资料,考述晚明松萝茶先进的焙制工艺,明末清初松萝名品“阕茶”、“紫霞片”、“敬亭绿雪”的品质特色及与文人的渊源。松萝茶的崛起和盛行既代表晚明绿茶炒青工艺的成熟,又具有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9.
逸事一词在日语中称为“逸话”,其内涵与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多指未见于正史的关于某人的记事。“逸话”一词在日本茶文化界应用广泛,如今介绍“茶道逸话”的专著已有几种刊行于世,而古时茶人们的“逸话”又是日本茶会中常见  相似文献   

20.
“蜀岗”位于扬州西北部,历史上因产茶闻名。“蜀岗”茶叶能与四川的蒙顶茶相媲美,宋朝曾列为贡品。五代毛文锡在《茶谱》一书中说:“扬州禅智寺,随之故宫,寺傍蜀岗,其茶甘香,味如蒙顶焉”。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