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评价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新闻事业,下同),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存在着原则区别的论断,是目前新闻界关注的新闻理论问题之一。1957年6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讲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的原则区别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  相似文献   

2.
怎样评价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新闻事业,下同),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存在着原则区别的论断,是目前新闻界关注的新闻理论问题之一。 1957年6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讲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的原则区别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这一论断,在我国新闻界具有广泛影响,成为一种经典的提法。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新闻界对毛泽东同志上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界对下面这段论述是十分熟悉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此论断自1957年由毛泽东提出,历经35年,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所熟稔深察,崇奉笃信。我们在单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构建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体制、观念以至新闻生产的程序与方法,并在几十年经验积淀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金字塔。时代走到了90年代,伟大的改革大潮把中国推向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中国也必须发展商品经济,也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土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在世界上存在着阶级区分的时期,报纸又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持有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的人往往)否认报纸的党性和阶级性,他们混同无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传统的新闻学论著大多是这样论述的: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并影响现实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它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的宣传舆论工具。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是不是还包括舆论监督呢?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是不是也包括舆论监督呢?在传统的新闻学论著中,往往对此讳莫如深。新闻舆论监督这个十分重要的论题,多年来几乎成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中的一个禁区。  相似文献   

6.
当代世界的新闻事业,主要可以分为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这样两大类。在全面探讨了新闻和新闻事业的共性以后,我们再重点研究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特征和它对新闻工作提出的基本原则。本讲先讨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始只有报刊和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工具,主要是在无产阶级党报和革命报刊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此外还没收了反动新闻机构的生产资料,用以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并将一部分资产阶级的新闻机构,改造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不同,决定了两种新闻事业所维护的阶级利益、所宣传的思想体系、所遵循的思想路线、所依靠的力量,以及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同的。从性质上说,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反映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舆论工具。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7.
体制转换提出的新课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它带动了社会各行各业,包括政府机关、经济实体、社会产业的观念、机制、行为的转变,因此,党委机关报面临的新课题是: 首先,新的经济体制给报纸的任务、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报纸是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现在,我们正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报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所以,报纸所反映的应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什么样子,它要求报纸怎样对它进行反映,如何为它服务。其次,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政府职能的变化,对我们报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党的主张,传达政府的意图,是党报的一  相似文献   

8.
去年10月底“亚太报刊与科技和发展研讨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于10月28日下午,邀请与会的各地新闻学者近40人,在科学会堂座谈市场经济与新闻事业,为今年召开以这个主题为中心的新闻学术会议作准备。座谈会持续4小时,发言不断,由于时间不够,还有一些同志没有得到发言机会。新闻所所长孙旭培首先回顾了这几年我国新闻事业的变化,指出:我们的新闻学曾经以毛泽东关于计划经济反映的新闻事业的性质为主导,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怎样看待新闻事业,是个新问题。然后,他围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提出了一批研究课题。与会者纷纷就这个主题发表了许多看法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民的报纸,在上一次新闻训练班上已经讲过一次,不过现在关于这个问题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容,需要更加充实。所谓人民的报纸,是新闻工作的一种新的观念。那么为什么要用“人民的报纸”这名词,而不用人民的新闻事业这名词呢?因为新闻事业里,报纸是主要的部分。把毛泽东思想贯穿到新闻事业中,在基础上、原则上,与旧的新闻事业是不同的。不同的地方,是看这个报纸是为什么人的,是属于什么人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提出把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展示了广阔的前景。然而,广大的新闻工作者也同时感到一场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整个新闻宣传中起着主导作用的党报,更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场挑战的冲击力和紧逼感。如何认清面临的新形势,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深化党报的新闻改革?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报纸特别是党报的全方位的挑战,已经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显露出来: 第一,报纸体制转换的挑战。长期以来,党报是作为反映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的宣传手段和工具来办的。党报的整个宣传基本上是“以政治为中心”。报社内部的分工,部门的设置,运行的机制,采访的途径,报纸宣传的重心,报道的数量等等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的。这种按照计划经济构筑的报纸体制和机制的模式,其弊端早已明显地暴露出来。特别是在今天经济建设已经确定为党的工作中心,整个经济体制将从根本上进行改革的情况下,这种传统的模式更是无法适应实际的需要了。作为上层建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党的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和传播者的党报,只有迅速而坚决地从体制上进行改革,从原有计划经济模式的制约中解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综合性报纸的经济报道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拐点”上。拐点是数学上的一个定义:在总的变化方向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从递增转为递减,或者从递减转为递增的这个点叫拐点。笔者在此取拐点“由盘整变成上升”之意。 一、经济报道十年变化 新闻是客观见诸于主观的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必然带来经济报道的变化。回顾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2.
自从新闻商品化、新闻事业受商品经济制约之后,新闻学教科书所说的“公正与客观是新闻的首要条件”早就成为纯理论橱窗里的陈列品了。这已是各国社会公认的事实,所以报纸和刊物所登载的新闻可信程度在读者心目中越来越低,民意测验已多次反映了这个尚看不到有好转希望的现象。当然,并不是报刊上所有的新闻都是“不公正”和“不客观”的,这也就是西方“民主”国家许多报刊仍能标榜“独立、客观、民主”的原因。在这个幌子下,只要手法巧妙灵  相似文献   

13.
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不是一时之需主观随意地外加给新闻工作,而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整个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把新闻事业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认为报纸、广播、电台是无产阶级的舆论工具,理所当然地要接受党的领导,宣传党的政策,反映党的意图,与党休戚与共,呼吸相通,自觉当好党的喉舌,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西方资产阶级媒体一再宣扬,他们报纸没有机关报,报纸是大众传媒,不受政党和政府控制,而独立行事。我国有句俗话:“看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不久召开的我省地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新闻学会秘书长会议上,大家一致提出要切实加强新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这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各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向新闻宣传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題和实际问题.比如,新闻宣传如何正确反映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怎样正确坚持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怎样准确把握“两个基本点”,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和功能,怎样正确认识不同新闻手段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思考题选荅     
答:现代新闻事业是大工业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因而,不论各种新闻机构的政治倾向怎样,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社会性,社会性的新闻事业如何区别于其他社会事业呢?李大钊同志讲得好:“新闻事业,是活的社会事业。”以报纸为例,它们永远处在运动中,不断地报道新闻,又不断地将新闻变成历史记录,这就象马克思形象的描绘的那样:“从真正的现实中为断涌山而又以累增的精神财富汹涌澎湃地流回现实去”这是新闻事业的生命所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教育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直接为新闻系统培养后备力量,输送合格人才。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这就规定了学校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7.
媒介专业主义与商业主义孰重孰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专业主义与商业主义存在的理论基础 对于新闻事业的功能与属性的认识,在我国新闻界有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王中教授曾提出报纸的两重性,一是宣传工具,二是商品,要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改革开放后,在”尊重新闻规律”的旗号下,新闻界摒弃了“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论,重新肯定新闻事业是以刊载时事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随后,信息概念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战线(包括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的新闻事业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明性质和发达情况。我们党一向重视新闻工作,把它视为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强有力的工具。但是,前几年,由于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严重泛滥,各条战线普遍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状态。新闻战线也不例外,同样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从全国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性决定了它与政治密不可分的关系。江泽民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提纲中明确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个根本性质要求新闻工作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敏感,把自己自觉地纳入政治的轨道中运行。这在具体的新闻采编实践中,就提出了如何加强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自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教育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直接为新闻系统培养后备力量,输送合格人才。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这就规定了学校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造成励精图治的舆论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也就规定了新闻教育的基本方向和人才培养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