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诗入谜,耐人寻味,诗谜相猜,情趣盎然。下面选录几则宋人猜谜的佳话,供读者品赏。北宋王安石是位制谜能手。某暑天,他与王吉甫在室外乘凉,王安石信口念出一首谜诗:“户部一侍郎,恰似关云长。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王吉甫不假思索,立即回敬两句:“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两人异曲同工,谜底都是手中拿着的“扇子”。王安石又出  相似文献   

2.
诗谜趣话     
以诗入谜,诗谜相猜,情趣盎然。下面选录几则宋人猜谜的佳话,供读者品赏。北宋王安石是位制谜能手。某暑天,他与王吉甫在室外乘凉,王安石信口念出一首谜诗:“户部一侍郎,恰似关云长。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王吉甫不假思索,立即回敬两句:“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两人异曲同工,谜底都是手中拿着的“扇子”。王安石又出一首字谜诗:“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甫沉思片刻,也编首谜诗对答:“东海有条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就是这个谜。”原来两人都打的是“日”字。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谜语和诗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可是,为了出奇动人,别开生面,诗人们在创作诗歌时,有时摹仿谜语的表现手法,汲取谜语的艺术技巧,使他们创作的诗歌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秋》,是一首写景诗,诗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4.
漫话谜语诗     
谜语诗植根于民间文学的沃土,大都幽默诙谐,情趣盎然,便于传诵,便于记忆,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谜语与诗歌都是凭借丰富的想像,并对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作形象的概括,也就是说谜语的创作跟诗歌的创作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构思时都要遵循形象思维的原则,同时,又都是使用“比兴”的表现方法。例如,民间流传有一首咏撑船用的竹篙的谜语诗:  相似文献   

5.
在色彩缤纷的诗歌百花园里有一枝奇葩——谜语诗,它是诗歌和谜语联姻的结晶,既有诗歌的特征,音韵和谐,韵味无穷;又具备谜语的情趣,启人心智,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6.
在色彩缤纷的诗歌百花园里有一枝奇葩--谜语诗,它是诗歌和谜语联姻的结晶,既有诗歌的特征,音韵和谐,韵味无穷;又具备谜语的情趣,启人心智,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2011,(Z2):124+88
欣赏谜语诗词,既增文才,又长智慧。同学们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瓜,解诗意,猜诗谜。1、传说苏轼在杭州任职时,有一天与黄庭坚、秦少游结伴去游西湖。秦少游吟出一首谜语诗:"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苏轼已猜到这是什么,却佯  相似文献   

8.
谜语和诗歌,是我国源远流长、各具风格的两种文学形式,而谜语诗——以诗歌形式为谜面、谜底隐含其中的谜语,则将二者融为一体,正所谓珠联璧合,堪称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枝摇曳生姿的奇葩。现采撷几朵,谜底或为人、或为物、或为事、或为数、或为字,以飨读者诸君。曹操的药名诗相传曹操有一次得病,请名医华佗医治。他欲试华佗之才,便写了一首药名谜语诗:“胸中荷花兮,西湖秋英;夜空无云兮,初入其境;长生不老兮,永世康宁;黑发未白兮,大函悉母病;芒种降雪兮,大鹏凌空”。华佗看后挥笔写下十味中药名:穿心莲、木元菊、满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  相似文献   

9.
猜谜赏诗     
谜语和诗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有不少谜语是以诗的形式出现的,而有些咏物诗又像谜语,其诗题则像谜底,因此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谜语诗”既具有诗的特征,音韵和谐,又具有谜语的趣味,启人心智。下面列出30首谜语诗,请读者试猜。  相似文献   

10.
苏轼这首诗,历来为人所称道。人们常把此诗和《吴中田妇吟》《乡村五绝》等诗放在一起,作为一组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歌。就这么一首诗,解放几十年来,人们评价起来并不一致。当说到苏轼诗歌的人民性时,就在这首诗里分析诗人如何表现劳动人民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受压迫的苦难生活。当说到作者反对王安石变法时,又从这首诗里分析诗人  相似文献   

11.
近来翻阅图书,发现不少古诗词十分有趣。从学习我国古代诗人的聪明才智,借鉴其写作构思技巧出发,现将笔者所见选录于下,与读者诸君共赏。一、谜语诗请看明代诗文家于谦所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就是一首典型的谜语诗,它既是诗:讲究押韵、平仄、对仗,有深刻的思想,有极浓的意境;但同时又是谜语:正文就是谜面,题目就是谜底。据说,王安石很善于写这种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三引《遁斋闲览》记载: “或传一诗谜云:‘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  相似文献   

12.
宋代以后的学者曾对王安石的诗歌做过不少补遗下作,其中以李壁的搜集为最多。一般认为,比起《临川先生文集》来,李壁搜集到的王安石诗歌要多出七十二首,这自然是件好事情。但实际上其中有一些是误收的,我们应该谨慎对待之。除了学术界已经公认的若干首之外,文中以《全宋诗》为依据,又新发现此书误收有其他三人的诗歌各一首。被误收的三人是:梅尧臣,赵湘,欧阳修。  相似文献   

13.
<正>自《诗经》《楚辞》而下,《古诗十九首》、汉魏文人诗、六朝诗歌中的女性题材诗,形成了中国这个诗歌国度的一大传统母题,而"思妇""弃妇""美人""仙女""妻子"等形象又是其中最普遍、最重要和最生动活鲜的形象。被宋代王安石评为"十首九说妇人与酒"的"诗仙"李白,作有女性题材诗150多首,因此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个传统在盛唐最有力的继承者。但令人疑惑的是,如此明显的研究阵地对应  相似文献   

14.
北宋神宗时,宰相王安石一天和众文友雅会,兴之所致,戏作谜诗一首请大家来猜。谜诗曰:“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众宾客一时语塞。这时诗人梅尧臣缓缓说:“我也有一首谜诗,即是你的谜底:‘东海有一鱼,无头亦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王安石听罢捻髯大笑道:“梅先生果然才思敏捷。”(谜底为“日”字)王安石戏作谜诗@林汉  相似文献   

15.
一、选材特点1.范围扩展。2007年高考各套试题共选了24首(2006年为20首)诗、词、曲,从周代到清代,跨度很大。这样广泛的选材既开拓了考查的领域,又有效避免了与陈题撞车,更避开了押题者的视线。2.避热就冷。试题所选的20位诗人的24首古代诗歌,除传统意义上的著名诗人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刘禹锡,宋代的王安石、苏轼、辛弃疾6位外,其余14位均非学生熟悉的"著名诗人"。且唐诗虽然选了8首,但盛唐诗仅1首,中、晚唐诗共7首;宋诗7首,王安石诗2首,其余5首均非名家名篇,足见"避热就冷"呈强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火柴(谜语)     
满屋娃娃,圆圆脑瓜,出门一滑,开朵红花。(原载《中国新儿歌大系》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评介】运用诗歌的形式,诗里藏谜,是我国谜语的一个特色。尤其是儿童谜语,大多数是谜语谋好的谜语诗,一语双关,含义丰富,既有诗的韵味,又有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改诗     
北宋诗人王安石写过一首《船泊瓜州》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里所说的"京口",指长江南岸的镇江;"瓜洲",在长江北岸,与京口相对;"一水",指长江。王安石住在金陵(南京)钟山,这首诗表现了他对钟山的怀念。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就表达了他的这一想法。  相似文献   

18.
一、情绪的诗 在诗歌欣赏过程中,我们常说一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或"情感",一般不会深究这两个概念有何区别,为了作更细致的辨析,可以先来看两首诗,一首是杜甫的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的前期诗歌直越发露而后期诗歌深婉含蓄,这种诗风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与晚唐诗的影响有关。王安石的绝句以婉丽精工著称,师法晚唐诗又有新变,在继承唐诗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宋诗自身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名诗。特别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绿"字的妙用成为千古美谈。以前我教这首诗,只是认为它是一首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