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听课是每位教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听课来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吸取他人失败的教训,并通过与自己教学行为的对比来自省,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很多学校把听课当作“任务”来分配,更有甚者与考核挂钩,这样做不仅使听课“形式”化,达不到听的效果,而且还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如何才能使教师“听”好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古人闭门造车而最终失败的事例,说明了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有时向他人学习经验比起自己的探索要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吸取别人教学的成功之处,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就能形成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实现自我价值。听课是教师学习他人方法的一条有效途径。听课听什么?如何才能对自己的教学起作用?以下就说说我对听课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听课是一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反思过程,还是一个教学理念建构过程。听课使你明智,听课促你革命,听课使你的教学实践更加有挑战性,使你在不断反思中走向成熟!通过听课活动,教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切磋教艺、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集他人教学的闪光点,充实丰富自我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4.
徐晓华 《考试周刊》2014,(91):175-175
<正>听课,顾名思义就是听别人的课。既要"听",又要"记",还要"思",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听课。通过有效听课,可以引导教师走上自我发展螺旋式上升道路。通过有效听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听课过程中,优秀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生动娴熟的教学语言,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灵光闪现的教学智慧,加上听课者的所见、所闻与所思,必然会在自己的备课和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一、"听"——听教师的授课  相似文献   

5.
<正>扭转课堂教学交流被动低效的局面,一直是我们思考与探索的课题。前不久,我拜读了周彬教授的《邀请听课制:对公开课的批判与重构》一文,颇有感触。文章这样描述"邀请听课制":"邀请听课制是让学校一级及一级以下级别的教师,在学期内必须邀请一定数量的同事去听自己的课,至于什么时候去听,以及去听什么内容,听完后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均由教师自己安排的教学交流制度。对一级及一级以下级别的教师,我们只考查教师  相似文献   

6.
听课是教师学习他人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最直接的形式。听课教师听课前不做必要的准备,那么听课时就有可能无法理解上课者的教学意图;如果听课教师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底蕴,就很难提炼执教者的教育理念;如果听课者不能敏锐地感受到教师的教育机制与学生的思维火花,就无法通过听课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无怪乎,当有些教师外出听课活动后,问其收获如何?只会说“差不多”、“很好”这样的评价。这样没有产生效益的听课,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给学校的其他教师增加了工作量,更枉费了主办者的各种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7.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走进他人课堂,从他人课堂中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而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与反思成为教师专业进程的主题词,教师听课不仅仅是"听",还要去"看""记",更多的是"思",这样才能提高听课的质效。一、听课前的准备听课时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和你座位附近的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班上学生基本情况、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这样听课时  相似文献   

8.
听评课活动不仅是一个评价教师、评价课堂的手段,也是研究课堂的手段,让听评课成为新教师、青年教师学习教学的手段、途径。通过教研员+特级教师架构听评课活动,让青年教师参与听评课研究熟悉听评课的程序,成长为实践+研究型教师,在规范的听评课活动训练下,知道怎么听课、怎么评课,从而积累教学经验,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引导教师做课堂研究,教师就会改进自己教学,也就会关注"学生真的在学习吗?学生真的听懂了吗?真的学会了吗",最终使学习行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听课是教师喜闻乐见的教研方式之一,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教师来说,听课活动更是帮助其认识自身、掌握教学规律、促进专业成长的学习场。特别是外出"听课"深受教师喜爱,而且管理者也经常采用此方式来培训教师。我们常常还要在教学五认真检查中查看他们听了多少节课,有没有写课后评析,有没有记板书,……听课活动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听课后产生的效益到底有多大?听课后教师到底学到了什么?受到了多少启发?专业水  相似文献   

10.
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任务。经常听课,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有利于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有利于促进良好教研风气的形成和教改的深入。经常相互听课、做好记录,头脑里多装几部他人上课的“电影”,可以增加若干参照坐标,使自己学有方向、超有标杆,警惕和避免重蹈他人失败的覆辙并及时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11.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伴是最好的镜子”……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借鉴他人是教师有效的学习之道。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听课学习是一条公认的捷径。但怎样听课?听课听什么?听课过程前后教师该做些什么?如何提高听课的效率等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一、从听课走向对课堂的全面观察传统意义上的听课,主要听教师讲课。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对师生的观察。除了查看教师的行为举止外,更要仔细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仔  相似文献   

13.
一忌应付差事。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潡教授指出,"除非你不做教师,如果你要做教师,必须参与听课评课。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课堂上,课堂生活是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评课与上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能把教师仅理解为‘上课的人’,还要将他们理解为‘听评课的人’。通过参与听评课,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许多教师还没有把听评课当做与教学同样重要的事。心态决定行为,只有带着积极的、学习的态度去听课才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4.
听课十记     
听课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 ,是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有效途径。多听同行的课 ,并做好听课记录 ,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扬其所长 ,避其之短 ,形成高超的教学技能技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教师听课必须做好如下十记。一记课头 :就是记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听课时间、地点、班级以及授课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和所听课的类型、听课人 (或代表 ) ,记录这些 ,在课后 ,一来可以通过年龄、讲课水平对照、检查自己与授课者的优劣 ;二来便于同他人取得联系 ,听取他人对本节课的具体评价 ,从而检查自己对问题看法的正确性 ,为自…  相似文献   

15.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要讲好课,另一方面学生要会听,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主张用一个更大的社会概念“倾听”来代替简单的“听课”一词。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即“如何听课”。一、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听课误区误区1.倾听=听课我们平常所说的听课是指简单的用耳朵听。听课时,学生如果不融入兴趣、思维、感情等主动性因素,即使认真到一字不落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某小学一位青年教师向我介绍他提高课堂教学基本功的做法:把录音机带进课堂,把自己的课录下来,先放给自己听,自己分析,然后向他人请教。听了这位老师的自我介绍,我颇感新鲜,这不失为年轻教师尽快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听课历来都是听别人的,评议别人教...  相似文献   

17.
听课属于教学研究中的评价能力.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必须具备听课能力,才能提高自己讲课、鉴赏课的水平.听课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听课前的充分准备,听课中关注教学、学习活动内容,听课后讨论、评议,反思的历练.  相似文献   

18.
听课七忌     
在教学过程中,听课是注入新鲜血液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相互听课,可学习他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的方法、技巧,开阔视野;可发现自身课堂教学的不足,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防止闭门造车。在教学实践中,学校依据各教师的教学情况均规定有数量不等的听课节数,以实现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要达到听课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七“忌”:一忌无选择。首先是对授课教师无选择,碰到谁就听谁的课,这达不到听课目的。一个学校的教师有不同科别和不同层次,有教法新颖得当、教学艺术高超、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也有教法不当、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课堂--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师生互动精神交往的平台.听课评课--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互相听课,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听课,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但笔者发现许多老师对听课评课产生了误区.本文就"为什么要听课、听课听什么、怎么听好课、听后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谈谈和听课评课有关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每学期20节的听课,这好像是许多学校的硬性规定。但是对此听课制度进行细化与良性操作的并不太多。破解这种敷衍、被动的"走马观花"式听课,不能总是靠说教、强制等方式去让教师认真听课、评课,而应该从改革教师听课考评制度入手,使听课真正有效。一、明确教师听课的意义,掌握听课艺术听课,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也不是把听课簿补齐,更不是为了迎接上级或学校的检查。让教师"听课",实质上就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借鉴的良好时机,让教师"听"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