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有位中央领导同志说:“我们的事业要不断地向前发展,最终达到共产主义。我们国家的下一代总应该比他们的上一代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和品德素质。只有一代比一代好,才有可能在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我们党希望把少年儿童培养成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一代新人。他们从小接受共产主义教育,长大后就可以更好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对少年儿童进行基础的共产主义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副部长彭珮云在十二大小组讨论会上说,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广大师生,提高他们的共产主义觉悟,培养他们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说,胡耀邦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没有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这就从理论的高度和政治的高度给了我们统一思想认识的有力武器。前一时期,对要不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广大人民和青年,在人们的认识上不完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学校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因而高举共产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不懈地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就成了学校思想政  相似文献   

4.
<正>共产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精神武器。在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新时期,大力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提高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水平,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四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先进群体意识。沂蒙精神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沂蒙大地的展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在沂蒙大地的展现。沂蒙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从古代到现在,一代又一代沂蒙人靠着自己的艰苦努力,使沂蒙精神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如何通过它向学生进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教育,笔者近几年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必然性的教育 通过讲《社会发展简史》(初二思想政治)和《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初三思想政治),向学生进行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教育。我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讲清楚中国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培养教育少年儿童的工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团组织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要按着毛主席的指示,使新生一代具有敢说敢想敢做敢为的共产主义风格,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8.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向着未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目标不断前进的,这个进程不能仅仅依靠物质财富的增长,还必须依靠人们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和革命精神的不断发扬。”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提高人们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我党三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他们的新闻思想既各具特色,又一脉相承,并且后一代对前一代的新闻思想进行了继承、发展与创新。认真学习他们的新闻思想,对于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另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将展开论述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大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突出强调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论是过去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还是今天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都是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都是共产主义思想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实践,都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确立起了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共产主义思想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四化建设的成败和祖国的兴衰。爱国主义是指在知祖国、爱祖国  相似文献   

12.
革命传统是我国人民长期以来进行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是千千万万爱国志士、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数十年来,它一直是鼓舞着我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否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是落实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位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我们要以革命先烈的崇高的理想、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铁一般的纪律等优秀品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把青少年学生真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永远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使共产主义的旗帜一代一代高举下去。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说中,人格问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为了从理论上以说明,更重要的,是要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用马克思主义教育青少年一代,培养他们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塑造一代优良的人格,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列宁指出:“应该使培  相似文献   

14.
刘洪福 《华章》2007,(12):86-86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并非亦步亦趋,社会意识或超前于社会存在或落后于社会存在.共产主义思想作为一种超前的社会意识已存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并成为革命和建设的精神支柱.共产主义思想的超前性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付诸实施需要共产主义思想作指导.共产主义思想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是鼓舞人民和推动革命与建设事业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战略性的措施,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向我们提出的历史任务。我认为现在对小学生开设思想品德课,培养他们从小就具有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是非常必要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制定得也是比较好的。不过我还有些不成熟的意见和想法,谈出来,请同志们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培养符合共产主义战士条件,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跨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团自身建设的需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做好“推优”工作,尤其要做好大学生中的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党和政府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战略方针.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青年学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将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将是中国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国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希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如何使他们树立起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情操,具有自觉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目的思想品德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共产主义思想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打下思想基础。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思想品德课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结  相似文献   

19.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在报告中还强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重视思想建设。因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中,思想建设是“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胡耀邦同志还明确指出:思想建设是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的。这就批判了近年来流传的所谓“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超阶段”的错误思潮,对思想建设工作起了拨乱反正的作用。总之,耀邦同志的报告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因此,对于普通教育来说,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学生,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中小学学生,是整个社会青少年的主体。据统计,一九八二年江苏全省的中小学在校学生为1025万人,约占社会青少年总数的 60%,占全省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还多。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