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印章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文生效的重要标志,也是归档纸质文件材料原始性、凭证性的重要体现.而一些单位在公文用印方面存在种种不规范的现象,给公文的归档管理、价值鉴定等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在公文处理中应规范用印,维护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进而提高归档文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印章不但有独特的凭信作用,也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公文用印制度是国家实施有效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时期公文用印制度都呈现出各自时代特色。本文对我国古代用印制度流传演变予以论述,指出对现代公文用印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1.自身的法律地位。公文定稿是经过对草稿的修改和审核,经负责人签发或会议讨论通过的正式完成稿。其外形特征有签发、会议讨论通过等法定的生效标志,以及"定稿"、"最后完成稿"等稿本标记。这充分说明公文定稿是公文制发必经阶段的合法产物。从上述分析来看,公文定稿具有法律证据价值是毫无疑义的。  相似文献   

4.
公文定稿是否必须归档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这既关系到归档文件的规范性与完整性,也涉及其法律凭证作用。1、归档文件定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本”定稿是文件的自然组成部分,“是印制文件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机关文件定稿中的问题文件是机关行使职能、实施管理的重要工具。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行。因而,加强对机关公文撰制的规范、管理尤为重要。一、文件定稿中现存的问题1忽视公文定稿首页的程序办理要求。公文定稿首页一般包括文件标题、拟、核稿单位及承办...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有关文书、档案方面的法规,定稿是应该归档保存的,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1996年5月3日)第10章第33条规定:“公文办理完毕后,秘书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公文的定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收集齐全,进行立卷归档。”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993年11月21日)第6章第37条规定:“公文办完后,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定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整理立卷。”然而,尽管如此,我国档案界的许多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还是对定稿全部保存的必要性提出了怀疑…  相似文献   

7.
田素美  高晓波 《档案》2011,(1):23-26
公文用印是各个历史时期公文制作的普遍现象,体现了公文的真实性、权威性。本文以甘肃省档案馆所藏民国文书档案为例,论述了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印章的种类、时代特点,并分析了民国文书档案印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稿本,如草稿、定稿,正本、副本等,是同一文件在撰稿、印制过程中根据使用需要形成的不同稿本.同一文件的不同稿本在形式、内容和作用上有所不同,在此,我想谈谈公文的定稿.  相似文献   

9.
从前几年争论的公文定稿是否必须归档,到目前仍在讨论的有关文件定稿问题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讨论对一些观点加以明确,以保证归档文件定稿的完整性、规范性与有效性。1.归档文件定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本”定稿是文件的自然组成部分,“是印制文件的依据,而且是日后工作查考的直接凭证,从这一点上讲,它具有比正式文件更大的权威性。”①“定稿反映了文件拟制、审核、签发的全过程,具有查考价值,因此,凡需要保留的文件,其定稿也应一并保存。”②从档案意义上讲,定稿是文件形成及其合法性最为基本的依据。国家机关、企事业…  相似文献   

10.
文件定稿,又叫原稿、签发稿、底稿,它是印刷正式文件的标准稿。文件定稿在形成之后是否需要加盖印章,不同的机关单位有不同的做法:有的除了签发人签名外,还加盖了印章:有的仅仅只有领导人在签发栏上签名,并末加盖印章。对这一不同做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业务指导人员认为,第一种做法是正确的,第二种做法不符合规范,要求所有的文件定稿都加盖印章。 文件定稿加盖印章的做法是否符合规范呢?或者说文件定稿需要加盖印章之说是否有据可依呢?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来看一看文书学以及我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办法是如何规定的。  相似文献   

11.
毛建军 《档案》2011,(6):31-32
骑缝制度是我国古代公文用印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内容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文章探讨了骑缝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公文骑缝处理和运转的历史进行了简略揭示。  相似文献   

12.
公文管理在我国一般称为文书处理,它在党的各级机关工作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文件材料的整理立卷归档,又是机关各部门文书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公文管理工作,是做好档案整理的起点和基础.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人员轮岗,机关文书处理工作人员兼职多、负担过重,因此,在公文管理与档案整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不全、不规范;有的重要文件材料散存在有关工作人员手中;有的文件材料定稿使用不规范的字迹材料拟写;批复与请示分家;有正件、无附件或有正件、无定稿;定稿无发文稿纸;领导签批手续不全;案卷整理质量较差.档号不全、分类不准确、保管期限划分不准等.这将严重影响案卷质量和今后的查考利用.所以,应从做好文件管理入手,加强机关档案部门与文书处理部门的协调,以保证文件的规范和案卷整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是众所周知的,不同形态的档案,其原始记录性也不尽相同,这一观点似乎也无可厚非.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公文定稿的原始记录性要比正本更为明显,或者说定稿的原始记录价值高于正本,这却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论断.  相似文献   

14.
电子办公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到取代传统办公,关键在于其生成的电子公文是否与纸质红头文件具有同等的行政效力.我国电子公文只在有限范围内具有行政效力,而实质上只是纸质公文的电子数据.本文通过电子公文生效要件与缺失原因分析,从制定<电子公文处理规范>以完善电子公文所需的配套行政规范、规范电子公文处理系统的软件需求两大方面提出保障电子公文行政效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和静同志在《件底稿是否需要用印》一中指出,“政府和党委在书处理中应明确规定件底稿必须用印”。笔认为,件底稿必须用印的认识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6.
公文整理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在办理完毕后,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形成过程中的正本、定稿等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归档,亦即会形成归档文件。所谓归档文件是指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  相似文献   

17.
姜华 《陕西档案》2000,(5):27-28
定稿是文件的标准稿,是经过修改审阅后,由负责人签发或会议正式讨论通过的最后完成稿,作为缮印复制发出的正本文件的标准依据.定稿与以它印制具有法定效用的正本一起立卷归档,这在文书、档案学界及有关条例、办法的观点和规定是一致而明确的.在具体的操作中,也确是把定稿附在正本后面一起立卷归档的.那么,定稿是否毫无区分的统统归档保存呢?  相似文献   

18.
《兰台世界》2015,(Z4):36-37
<正>《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要求:"在归档的文件材料中,应当将每份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分别立在一起,不得分开。"长期以来,定稿与正本一直是如影随形,相生相伴,归入档案,似乎谁也从未质疑过定稿需要归档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近年,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电子文件成为生力军,纸质文件成了"附属品"。为了确保档案保管的安全,大部分机关单位按照《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的要求同时保存  相似文献   

19.
明初,京内外大臣皆以奏本具奏,但因奏本用细字,字体必须用洪武正韵,又要于末幅标明字数及用纸张数。所以,永乐年间出现了书写较为方便的题本。自是题本、奏本并行。奏本自明代洪武年间定制至清代乾隆十三年废除,行之近三百八十年。对奏本是否用印问题,长久以来,学术界一般认为“清承明制,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清代典籍认为这是沿自明代的规定,如《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1042《通政使司》载:“乾隆十三年谕:向来各处本章,有题本、奏本之别。地方公事,则用题本;一己之事,则用奏本。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其式沿自前明。”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23亦载:“顺治二年,命各衙门皆缮本章,而有题本、奏本之别。公事用题本,一己之事用奏本。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沿明旧式也。”但据笔者考证,明代奏本不但可以奏公事,且规定必须用印,而公题私奏和奏本不许用印的规定,是雍正二年才开始实施的。  相似文献   

20.
初审和定稿--编辑不可不为的2个环节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鲁亚琳  陈红 《编辑学报》2006,18(2):111-113
结合科技学术期刊审稿与定稿现状,讨论期刊初审和定稿2个环节的意义、作用和必要性.强调初审和定稿的关系和内在联系,阐述初审者和定稿者的必备素质.分别给出初审和定稿时的具体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