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炭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和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泥炭是沼泽中死亡植物残体长期积累转化形成的有机矿产资源,是高效的土壤改良剂,天然的离子交换剂和吸附剂,植物和微生物优良的生长载体,在土壤改良、植物生长,微生物培育,重金属去除、有机物降解,废气吸附等方面应用广泛。本文综述泥炭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并探讨泥炭作为土壤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方法衔接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赵矿  葛立雯 《西藏科技》2014,(10):71-74
文章对西藏色季拉山不同类型森林沼泽的植被和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森林沼泽植被类型以急尖长苞冷杉群系为主。植物物区系类型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不同类型森林沼泽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及PH值含量均符合其它学者对西藏土壤的研究结果,但草句沼泽和灌丛沼泽的泥炭层中速效氮含量远超其它研究。不同土壤发生层次中各组分主要表现为泥炭层的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各类型都要高于潜育层。  相似文献   

3.
芬兰北卡雷利亚地区的沼泽、森林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资源。1992年,在沿芬兰、俄罗斯边界的芬兰领土上建立一处生物圈保护区。这里繁衍着一种只有在地球北部生态系统中才能发现的泥炭苔藓,正是这种苔藓不断积累,沼泽才变成了泥炭塘,而泥炭塘有可能成为极为重要的“碳吸收器”。这就是说,泥潭沼泽有可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就是温室气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从收集整理资料入手,阐述了营九煤田的形成、沉积及演化过程,即营九煤田成煤环境是在火山活动间歇期形成的,分析了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即盆地中心为湖相转化为泥炭沼泽相成煤,向盆地边缘则由扇三角洲转化为泥炭沼泽相的成煤,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发展:厚煤带-分叉变薄带-无煤带。沉积与中心与聚煤中心重合。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增加大气湿度、防止环境趋干、保护珍贵水禽和重要鱼种等重要作用。泥炭作为湿地的宝贵资源,在工业、农业及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国泥炭资源比较丰富,据统计,其资源总量约为47亿吨,属于湿地的泥炭资源占全国泥炭资源总量的80%。其中以由于水体沼泽化而使湖泊淤积,从而逐渐发育成泥炭沼泽的这种类型泥炭最为丰富,约占全国泥炭资源总量的65%。  相似文献   

6.
三江平原地区毛果苔草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群落是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植被的主要类型,分布广,面积大。毛果苔草不但是群落的优势种,而且是形成泥炭的最主要的造炭植被。本文主要探讨毛果苔草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学生态学特性;②毛果苔草和泥炭形成关系;③毛果苔草的养分和化学元素特性; 三江平原、毛果苔草群落、沼泽植被  相似文献   

7.
菌根     
在悬崖削壁的石缝里,会像封面所画的那样长出苍劲古茂的大树:在贫瘠的泥炭沼泽地上,会出现大片森林。这几乎是普遍的现象。我们知道,石缝里是缺乏可溶性养分,尤其是缺乏可溶性含氮盐类的。在不分解的泥炭里也是一样,养分被固定在有机物质里,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树木为什么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正常生长?还有,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草原里,是看不到树木的。在草原上  相似文献   

8.
伊敏组地层属盆地演化晚期的"淤浅沼泽化"阶段的产物,其聚煤特征表现为北浅南深,其中水退体系域时期的扇三角洲的扇间泥炭沼泽及湖泊的泥炭沼泽化地带为聚煤的有利场所。凹陷中心易出现厚煤层,由凹陷中心向盆缘煤层数渐少,且常出现变薄、尖灭、合并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土壤构成了地表层,是各种矿物、富碳物质、水和空气的复杂混合物。它在生产粮食、净化大气及储存水分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常常把土壤看作"死气沉沉"的结块的泥土,实际上土壤中生机勃勃,有微生物、小虫及数不清的其他生物。其丰富多样的成分能为各行各业的人提供帮助:沼泽深层  相似文献   

10.
以年楚河流域沼泽湿地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对研究区域种子植物组成和地理区系特征等进行分析。年楚河流域沼泽湿地共统计到种子植物117种,隶属于76属,34科。本区沼泽湿地植物科的组成中,以单种科和小型科为主,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毛茛科、蔷薇科、龙胆科为优势科;科的地理区系组成上,世界广布型为主,其次为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和泛热带分布型。单种属和小型属是区域沼泽湿地植物属组成的主体,以温带分布和世界广布型为属的主要区系成分,中国特有属仅一属。研究地沼泽湿地种子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和一年生草本为主,种子植物资源类型丰富,其中药用植物物种数最多,占总物种数的56.41%.  相似文献   

11.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当时,高大的植物倒下以后,被水淹没,造成了植物和氧隔绝的情况,最终形成了植物遗体的堆积层。这些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地被分解,又不断地化合,渐渐形成了泥炭或腐泥,这是煤形成的第一步。由于地壳的运动,泥炭层下沉,在地热和压力作用下,经脱水,被压紧,逐渐形成褐煤。这时碳含量逐渐增加,氧的含量逐渐减少,腐殖酸的含量逐渐降低。褐煤再在地热和静压力的作用下,经物理化学变化,褐煤就变成了烟煤和无烟煤。煤是怎样形成的?!江苏启…  相似文献   

12.
自然湿地甲烷排放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甲烷排放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自然湿地甲烷排放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即随着植物生长甲烷排放量不断增加,在8月未达到最大值,而后下降。这一变化特点主要受温度和沼泽静水层深度所控制。春季低温不仅直接降低了甲烷的产生强度,而且也降低了其它好氧微生物的活性,使得沼泽水中存留较多的氧气,这些氧气直接加速了沼泽水中甲烷氧化,同时又提高了沼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后者反过来进一步减缓甲烷的产生。三江平原不同植被生长的沼泽甲烷排放通量呈如下特点:毛果苔草>乌拉苔草>小叶章。莎草科植物生长的沼泽中,72-86%的甲烷通过植物排放进入大气,而小叶章生长的沼泽只有28-31%。毛果苔草促进了沼泽水中甲烷的氧化而不是产生,相反小叶章通过释放根系分泌物刺激甲烷产生的能力大于分泌氧气促进甲烷氧化的能力。毛果苔草沼泽水中更高的甲烷浓度是由于深的静水层淹没更多的植物立枯,从而为产甲烷菌提供充足的底物所致。  相似文献   

13.
牛焕光 《资源科学》1980,2(2):53-65
沼泽是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一种土地类型。古时候,人们把这类土地称谓沮洳或沮泽。根据沼泽景观特征,各地劳动人民又赋予通俗、形象的名称,如漂筏甸子、苇塘、低(土朗)、等等。 经过几年来的考察,我们认为沼泽应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三个特征:地表多年积水或土壤处于过湿状态,主要生长沼生和湿生植物;有泥炭的形成和累积或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层。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主要分布区之一,沼泽面积近5000万亩,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2.7%强,占全国沼泽面积的30.3%。  相似文献   

14.
从典型伸展盆地中的厚煤层内发育的重力流沉积物等独特的沉积记录 出发,指出某些厚煤层在堆积时为覆水较深、且水体动荡的沉积环境,且部分厚煤层经过 了再搬运堆积。从而对传统的“聚煤期的泥炭沼泽是在弱动荡水体或平静状态下覆水很浅的 情况下持续、稳定地下沉,并与泥炭的堆积速率构成大体平衡的条件下发生的”、“具有重 要经济价值的煤矿床是原地生成”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5.
人类活动干扰对若尔盖高原沼泽土、泥炭土资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若尔盖高原沼泽土、泥炭土已遭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土壤退化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沼泽土、泥炭土向草甸土、风沙土退化演替;土壤肥力下降,尤为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在若干扰情况下,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略有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在强干扰情况下,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下降,全钾含量上升;泥炭腐殖酸含量减少,分解度增大,土壤PH值增加,含水量下降。人类疏干沼泽、过度放牧等活动是沼泽土和泥炭土退化、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简要回顾了沼泽研究及沼泽学形成对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意义。沼泽是湿地的核心类型和基本组分。沼泽与湿地植物定义是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沼泽综合因素分类原则与沼泽体发育多模式是我国沼泽研究的创新,亦是对我国生态学研究的丰富和发展。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推动我国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在论述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的同时还提出了对本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1美国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这些看似无害的小蜗牛们对沼泽草地有着巨大的威胁!蜗牛以花米草中的菌类为食,所以这些花米草就被啃噬得“体无完肤”。而花米草正是沼泽草原的主要植物,蜗牛留下的“伤口”会使  相似文献   

18.
正据史料记载,在距今大约3万年之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古人已经用木筏、独木舟和扁舟涉水渡河了。事实上,在英国约克郡斯塔卡尔的一个泥炭沼泽里,就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毫无疑问,它一定是用来划动一种掏空树木的独木舟的。在荷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6,(21)
在自然界中,土壤微生物和植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依赖着植物,而与此同时土壤微生物也有利于植物根系发育,促进植物生长。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plant-microbial fuel cell,P-MFC)是一项新型的能源技术,该技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具备产电能力的微生物持续提供基质,由此源源不断的输出电能,实现太阳能至电能的转化。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够与多项现有环境治理技术和能源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