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学校和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关键是要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深化校企合作"七个共同"是目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值得借鉴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与地方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高职院校在开设新兴专业群时,必须根据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整专业群发展方向,依托原有专业,滚动发展专业群,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对高职物联网专业群开设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和三个方面的突破,并以"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为例,进行了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校企双元育人面临"新商业"转型升级凸显专业建设滞后,专业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群发展脱节,专业教学工学结合的深度不够等现实困境,需通过"六参与"巩固校企合作机制,"四衔接"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五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五对接"构建工学结合课程,实现专业群产教融合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校企"双主体"育人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按照教育部"四合作"要求进行了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效探索,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具有"校企双主体育人"下的"三阶梯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探索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就业是校企合作的较高形式,核心是校企双方联合构建课程体系、联合开发课程。本文通过总结湖北工业职院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企联合构建课程体系和联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探索了"技术技能三段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人才培养的组织及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职工教育》2014,(24):99-100
本文提出了以"双导向"为背景的专业群建设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性构建方案。作者经过充分调研,从构建校企合作循环机制、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共享优质信息资源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四个方面着手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各专业群的构建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教育的成功经验,搭建起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和学校主体"三元"互动,产学合作教育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两会"为支撑的高职"三元两会"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平台,创新了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职"双一流"院校建设重在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动态调整可使人才培养能不断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可有效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进而进一步提升高职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形成专业群品牌效应.建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应坚持以下理念:努力突出学校特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以专业群协作组织为重点的合作模式,如政行企校合作模式等;要准确及时预测专业群人才需求;在资源建设中应形成校企、校校、专业群间以及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共享模式."双一流"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应以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已经有十余年,但实施的程度和效果一直不令人满意。作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近三年的专业建设中,认识到建立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的机制与制度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机制与制度建设应立足于"组织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教学运行管理、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七个方面。在具体的机制与制度建设过程中,这几个方面要进行通盘考虑,需要强调的是,它们之间不是各为一体、相互独立,而是紧密联系、互相融合,共同服务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重点专业群建设是职业院校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校企文化融合是专业群建设校企合作的核心。文章分析了校企文化融合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意义,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专业群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涵及相互影响,对专业群建设中如何融通校企文化从建立融通机制、架构专业群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注重专业群内涵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城市燃气行业需求引导专业群的发展研究,把市场、企业、岗位和社会需求放在专业群发展研究的首位,进而强化专业群内各专业的社会属性、职业特性、特色个性。按照"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式方法,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构建城市燃气专业群发展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三低两不高"、专业建设走入"怪圈"等问题,通过进行产业背景和人才需求分析,寻求引企入校合作共建专业。从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建立"双主体"互补型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嵌入式订单"课程体系、建设"前校后厂"式实训基地、打造"三双"教学团队、创建以"四层渐进"为特点的"企业模拟舱"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风电专业群建设方向和实训项目定位,提出以"提升产业、引领产业"为目标、校企合作共建风电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对公共平台实训中心、电气控制与检测实训中心、电机应用技术实训中心、风电机组制造与调试实训中心、风电系统运维与检修实训中心的实训岗位、实训项目和功能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群的内涵可以从高职教育的使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高职院校办学实际等几个方面来把握.通常围绕专业群的建设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即专业建设要素的集成性、专业建设形态的集群性、专业建设目标的集约性.而建设专业群的意义就在于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优化师生素质结构.明确专业群内部基本构架及其对应的关系,则有利于我们实施系统建设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新余学院通过统筹"五大行动计划",积极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型办学体制与机制,努力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一是以体制机制改革行动计划为统领,营造转型发展制度环境。二是实施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构建转型发展的合作创新模式。三是启动"双师型"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奠定转型发展师资保障。四是规划特色专业群建设行动计划,打造特色优势专业。五是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行动计划,确保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实现"双高"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创共享的主要方式,是完善专业结构的关键途径,是优化办学结构布局的总抓手,也是重构治理体系的重要助推力.当前,"双高"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面临着人才流通不畅、校企互动深度不足、专业群规模过度膨胀、课程建设取向错位等失衡困境,导致与产业之间发生"脱轨".因此,应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群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流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平衡专业群生态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专业群从"量贩"走向"精品";重塑课程逻辑取向,实现专业群的"协同发展效应"等.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学院承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是我校骨干校建设中四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计算机学院在学校创新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和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力争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成突出开源技术特色的国内一流专业。  相似文献   

18.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群构建在谋划上以"2+8+N"的架构展开布局,该学校也以此拉开了建设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的建设序幕。聚焦研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群构建,有"以超前的眼光和思维布局专业群""以坚毅的心态和努力校企合作办学""以创新的理念和做法搭建各种载体平台"这三点谋划可供借鉴,有"用前沿技术将全校的专业群串联起来""用合作切入点与知名企业运作产教融合项目""用各种事业载体平台提供发展机遇"三点启示可供各高职院校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主要有"订单式"、引企入校与进企办校、"前店后校"、校企共建企业实体和企业学院等模式。上述几种模式的成功运行,均以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为基础,以优质专业(群)为平台,以配套的管理组织为保障。据此,建立高效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必须明确合作目标,强化专业建设,并建立适应性的校企合作教学管理组织。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实现"双高"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创共享的主要方式,是完善专业结构的关键途径,是优化办学结构布局的总抓手,也是重构治理体系的重要助推力.当前,"双高"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面临着人才流通不畅、校企互动深度不足、专业群规模过度膨胀、课程建设取向错位等失衡困境,导致与产业之间发生"脱轨".因此,应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群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流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平衡专业群生态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专业群从"量贩"走向"精品";重塑课程逻辑取向,实现专业群的"协同发展效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