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柏拉图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灵感说”。柏拉图的“灵感说”由感性指向理性,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柏拉图的“灵感说”对弗洛依德的无意识理论等产生直接影响。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动力,柏拉图的“灵感说”提示马克思的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的观点并不完善。从哲学角度来看,灵感源于生活、源于思考;而从心理学角度,灵感的产生则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灵感问题是中西文论史上的重要课题。中西文论中都有大量关于灵感的论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曾经提出过“虚静”说,古希腊柏拉图曾经提出过“迷狂”说,通过对这两种学说的比较,可以窥探中西灵感理论的不同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灵感”是柏拉图提出的许多重要的美学命题之一。柏拉图的“灵感”只有一种,那就是诗神凭附的迷狂。柏拉图的“灵感说”解释了他所理解艺的创作源泉和艺作品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4.
当评论家的笔触向作家们创作历程探寻时,常常回避不了的一个问题,便是创作灵感.由于灵感最早由德漠克利特提出,他说:“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大诗人.”后经柏拉图、黑格尔等哲学家进一步发挥,柏拉图特别指出:“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优美的诗篇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灵感,有神力凭附着.”这样,文艺创作这种特殊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是公元前五至四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美学家 ,他是第一个将灵感理论化、系统化的人。因而 ,他有关灵感的观点在美学史上影响最大。同时 ,“理念论”又是他文艺思想的核心 ,他的“灵感说”也是建立在其之上的。自古以来 ,文论家们对柏拉图的“灵感说”众说纷纭。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柏拉图的“灵感说”是纯非理性 (感性 )的。本文通过对其的分析 ,认为柏拉图的“灵感说”实质上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因为从诗神的角度来说 ,在柏拉图看来诗神应是属于理念世界的 ,诗神代表着理性 ,从诗人的角度来说 ,诗人属于感性的现实世界 ,诗人是感性的。诗神凭附与诗人的迷狂实际上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灵感说则是这种统一的表现 ,是柏拉图企图把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联结起来的表现。因此 ,从柏拉图的整个理论体系来看 ,柏拉图的灵感说并非是纯粹强调理性和感性的哪一方面 ,而是两者的矛盾统一体。它既具有理性因素又具有感性因素 ,而且两者是相互矛盾 ,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者大都认为柏拉图在文艺本质论上持摹仿说,其实柏氏将诗明确分为摹仿的和灵感的两种。柏拉图肯定灵感诗,贬抑摹仿诗,认为灵感诗代神说话,而摹仿诗远离真理。柏氏认为,灵感来自诗神附体,特点是“迷狂”。一些研究者以为柏氏之灵感也来自“回忆”,与神灵凭附并立,此说实为误解。柏拉图从理式论出发,设定文艺追求的目标为理性的“真”,可是他却将文艺创作过程描述为非理性的,由此引导了后来理性主义和非理主义两种相反的文艺取向。柏拉图对诗的本质的认识,在许多方面奠定了西方诗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灵感问题是中西文论史上的重要课题,中西文论中都有大量关于灵感的论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曾经提出过"虚静"说,古希腊柏拉图曾经提出过"迷狂"说,通过对这两种学说的比较,可以窥探中西灵感理论的不同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模仿”与“灵感”是西方元典诗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古希腊,它们共同被用来说明诗的创作现象,其间并无障碍。可是在我国,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于把希腊诗学中的“模仿”说与“灵感”说视为不同范畴的问题,认为柏拉图关于诗的言说充满了矛盾,因而忽视或放弃了对这组概念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探究。本文从概念的古代真义和历史沿革以及柏拉图思想自身的复杂性等角度,对两者之间互有关联的、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灵感是美学视野中的重要目标,它在文艺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外美学史上,对灵感的研究古来有之。文章试图从中外文论家的具体描述入手,试图通过陆机的“天机说”与柏拉图的“迷狂说”来比较中西古代灵感理论的差异,并探讨中西文化精神差异。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是古希腊第一个真正从理论上探讨灵感何为的哲学家,《伊安篇》中他将灵感比作“赫刺克勒斯石”,并以具有磁引力的“赫剌克勒斯石”为例详细阐释了灵感怎样作用于创作主体。柏拉图对灵感的解说,虽充满迷信色彩,但其中涉及的艺术创作“迷狂”现象、艺术思维的非抽象性等问题对灵感学说的发展深有启示。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柏拉图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始终盘踞在柏拉图的思想里,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念由上而下地规定美的本质,那么灵感则是从下而上地实现了人追求达到美的本质的目的,使人见到了芙的本身,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也就是说,灵感沟通了理性与非理性,重建了人与本体世界的价值联系,最终指向了理性.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摹仿说,效用说和灵感说。它们构成了柏拉图文艺思想的支柱,对以后的文艺理论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一部最为杰出的著作,他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神思”这一理论范畴,对文于学创作的构思活动进行了极为精辟的把握。而在此之前遥远西方的古希腊,柏拉图师徒同样有过关于类似概念的精彩论述,这便是其关于文艺创作的“灵感”说。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经典学说的理论内涵的分析和比较,做出对于东西方文学、艺术构思活动的一些理解,这一分析对于探索中西关学对话也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灵感浅说     
关于文艺创作中“灵感”的有无问题,曾有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争论。目前,“灵感”自然已为大家所承认,然而,它倒底具有什么特点,在创作中又起多大作用,依旧众说纷纭。本文想就个人对灵感的理解谈些粗略的看法。 “灵感”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说:“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他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  相似文献   

15.
“摹仿说”是西方探究文学艺术起源最早的理论观点之一,这一观点曾雄踞西方近两千年。早在古希腊时期,先哲们就在对文学艺术产生的探索中,提出了“摹仿说”。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对这一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柏拉图上承苏格拉底,下启亚里士多德,在“摹仿说”的研究进程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柏拉图的“摹仿说”从对理式的不断探索中开始,进而延伸到对文学艺术的摹仿研究以及对文学艺术摹仿的批判中来的。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柏拉图肯定了文学艺术创作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但否定了其真实性,并要求文学艺术创作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他的“摹仿说”是对文学艺术本质探索的一大重要进步。  相似文献   

16.
记得李白坚在一次讲座上说过,李白在喝了酒后诗兴大发,很多作家也会在“腾云驾雾”(捏着一支烟)问捕捉写作灵感,更有作家到外采风的……想说的是。写作要有灵感,要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情可抒。那么,我们的学生。面对千篇一律的生活,何来灵感?何况我们在写作课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柏拉图和王国维的灵感说,认为他们的灵感说揭示了文艺创作和欣赏过程的精神状态,对于从文艺心理学角度研究文艺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灵感与顿悟     
柏拉图的灵感说可以脂“神秘”来形容,反映了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观。而南禅宗的“顿悟”可以用“玄妙”来形容,接近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是一种自我的修行,一种机缘,能够刹那间发现永恒的智慧,从此超脱俗世,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这两种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谈到柏拉图,人们自然会以“古希腊唯心主义美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冠其名首,而没有人说他是文章学家。而谈到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人们也自然会滔滔不绝地谈到他“美是理念说”、“艺术摹仿理念说”等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闭口不谈其中的文章学思想。本文试就柏拉图《斐德若篇》的文章学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讨。那么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究竟提出了哪些文章学思想呢?  相似文献   

20.
文学翻译是一种文艺创作活动,在翻译文学文本时既需要传递其信息价值,又要传达其美学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有三大手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增减法、异化法和译者灵感现象。增减法的渊源通过对美学接受论和伊瑟尔阅读理论的论述得以明证,康德提出的人类“共通感”的理论则为异化翻译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提供了支持,而柏拉图和黑格尔的灵感论则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灵感现象相关。通过以上论证,最终说明文学翻译中运用的上述手法和现象有法可依、有理可据,它们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