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辛弃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隐逸词,这些词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艺术张力。在他的这些词里,我们看到一个英雄的辛弃疾和隐士的辛弃疾彼此交战力求超脱的形象,悲慨、苍凉底色下的超旷放达是他隐逸词的主体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愁情是李清照婉约词抒情的主要内容,无论是抒发闺中少女、思妇的闲愁、思愁,还是表达愁己悲国的哀愁、悲愁,李词都是那个特定时代的真实反映,既真切地再现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描绘了苦难民众逃亡流离的历史状况。也对封建礼教进行强烈的抨击,同时李词所浸透着的悲愁也是宋代文人心态的普遍反映,李词的愁具有悲剧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周静静 《文教资料》2008,(28):97-99
南宋时期寿词特别发达.刘克庄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他在创作大量爱国词的同时也写了占其全部词作将近1/3数量的寿词.其祝寿词可以分为"自寿"、"寿人"两类,自寿词再现了刘克庄闲逸、愤懑和疏狂的心理历程;同时,部分寿人词也反映了他人格中的污点.  相似文献   

4.
俚词可视为“游戏文学”,其风格突破了传统言志载道“经典文学”庄重典雅的模式,呈现为戏谑调侃的面貌。宋代文人以“游戏”姿态大量创作俚词,是他们特定心态的流露。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偏离儒家教条,有些因无法进入统治阶层而放浪形骸,有些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寻求自适。而士人心态的消极化,正是封建制度趋向衰落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中,汉语颜色词蕴含的文化心态和感性色彩,应根据颜色词在汉民族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做出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6.
在陪同李璧使金、北行觇国时,史达祖目睹了当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借景抒情创作了北行词.词抒发了词人忧国怜民之情和复国必胜的信念,具有"北伐使命"的特征,不仅证明了词人并非"降志辱身"人品低下,也展示了雅派词人深厚博大的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陪同李璧使金、北行觇国时,史达祖目睹了当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借景抒情创作了北行词。词抒发了词人忧国怜民之情和复国必胜的信念,具有"北伐使命"的特征,不仅证明了词人并非"降志辱身"人品低下,也展示了雅派词人深厚博大的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8.
宋代农村词的创作心态比之田园诗、前代农村词和其他题材的词作有了很大的转变,带来了宋代农村词词境的扩展,主旨的深化以及艺术风貌的新变,体现了宋人词体观念革新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女词人吕碧城(别署信芳词侣)有着多彩而传奇的一生,但孤独对她来说却如影随形,这是一种开放的孤独。正是它帮助吕碧城成就了辉煌的一生——大量的文学作品的问世。解析吕碧城的孤独情结有助于我们体悟她的文化心态,也有助于准确解读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英雄感怆 大声镗镗——论稼轩词的崇高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悲情与壮怀是迷缠辛弃疾一生的两个本质因素,他对它们的逃避是无法实现的。辛弃疾人生的悲剧意味由此而来,其词的崇高美风貌亦由此而来。意象恢奇雄丽,境界阔大高远,是稼轩词崇高美的外在特征。探求稼轩词崇高美的成因需要联系辛氏生活的悲剧时代,他的“英雄情结”和他对和谐美的缺失性体验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