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优化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校文化育人功能的基本内涵入手,系统分析了高校文化育人功能的构成,提出了高校文化育人功能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文化育人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价值是高等教育的主导性价值取向,文化育人是高校的重要功能。高校文化研究、文化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育人系统的有机组成,三者协调结合、三位一体,共同践行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把握校园文化育人内涵增强校园文化育人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传承、传播、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文化是大学育人的软实力,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正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核心命题。新形势下,高校深度把握大学文化育人在培育精神文化、丰富物质文化、建立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的时代内涵,通过挖掘大学文化的时代内涵、融合多元文化、深化文化实践等途径不断强化大学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育人实效性,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高校将地域文化融入育人过程,有利于高校办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体现了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的责任和使命,也有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高校应高举育人旗帜,采取有效措施,探索有效途径,使地域文化真正融入育人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构建完善的文化育人模式,增强育人文化软实力、创新文化育人模式是高校保证办学质量和优化人才培养工程的必备条件,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6.
梁敏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9):116-118
高校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发挥高校艺术类学生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文化育人环境是高校文化先进性的内在体现。把共产党员的先锋性和高校文化先进性结合起来,进而营造高校先进文化育人环境是高校文化先进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建筑类高校的文化育人具有建筑行业背景和特色。为实现文化育人目标,思考建筑类高校的教育特色与文化育人关系,探究建筑类高校教育教学特色内涵和文化育人的契合路径,以及教育特色思政与文化育人的融合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筑类高校的教育特色融合文化育人的体系和机制。通过培养和建设特色文化育人师资队伍,建立健全特色文化育人机制以及建设系统化的教学、管理等基层特色文化育人协同机制,构建建筑类高校的完整特色文化育人体系。建筑类高校传承、弘扬和建设包括教育教学、制度、言行等方面的建筑特色精神文化,开拓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应用新时代媒体平台等文化载体,形成建筑类高校的立体化特色文化育人架构。教育特色与文化育人的融合路径探究对建筑类高等教育落实文化育人,实现特色人才培养具有探索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危机埋下了引发金融危机的祸根,培养了造成金融危机的人才;金融危机进一步强化了高等教育经费危机,加剧了高等教育就业危机,加深了高等教育质量危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化解高等教育危机,政府要调整高等教育战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高校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校文化育人质量是通过构建文化育人体系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文化需要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的程度表征。从概念及其本质规定出发厘清高校文化育人质量的出场逻辑,从要素厘析与关系辨识阐明高校文化育人质量的话语基础,从评价维度与价值彰显揭示高校文化育人质量的结果判定,进而构建高校文化育人质量的出场语境。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严重的高校债务危机已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而现有的化解高校债务危机的策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债务危机.面对困境,我们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国退民进,改变办学单一的状况,让民间资本进入高校,可实行债转股、TOT融资、高校转制等策略来化解高校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1.
高职二年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由三年制转为二年制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以高职电子信息专业新教学模式的规划为例,从岗位需求和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结合与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了高职二年制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高校班主任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教育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在高校开展的素质教育中,班主任是高校教育改革中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班主任担当管理者的角色,其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的引导作用,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施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一定比例的一个标志。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快速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上我方面的现实意义。但去年我国高等教育大幅度扩招以来出现了一些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对这些问题急需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规模数量的增长不是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的实质性增长。远程高等教育实质性增长,是相对远程高等教育学生规模数量增长而言,特指远程高等教育系统要素质与量合理变化提高的过程。从生存需要、自身逻辑发展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诉求来看,实质性增长是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The main topic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sider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providing higher education in Portugal,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the privat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in place since the eighties (Amaral 1999) and also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find the monetary resources needed for attendance at university (Cabrito 1999).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fund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 quasi-market situation (Le Grand et al. 1993), as Portugal hasn't escaped the universal trend towards privatisation of education (Whitty et al. 1998). In the last deca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has been changing rapidly (Acherman et al. 1989; Barr et al. 1993; Williams 1990; Henkel et al. 1999), and some arguments are presented that equity in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must be guaranteed (Mora 1997; UNESCO 1998; Williams 1992). In this connection, the need is argued for free attendance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State subsidies to students to cover the costs of education. Firstly,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presented. Using data from two periods, one academic year from the 60s and one from the 90s, the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equity that the university system had known in recent decades can be verifi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Portuguese population in general is better represented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body nowadays, than in the 60s.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o discuss the maintenance of a low degree of equity in the Portuguese university system. For thi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compared with – that of the Portuguese population in the 90s. Secondly,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stud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present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value attached by them to a university degree, which explains the social demand for education. Finally,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are evaluated. From this evaluation, it is possible to conclude that the principal source of funding of higher education costs is the student and his/her family and to discuss the need for a more interventionist State in higher education financing.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6.
《煤炭高等教育》2008,26(3):40-47
我国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平衡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构建一个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县域高等教育体系,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突破自身局限、实现结构性嬗变的重要途径。发展县域高等教育是江苏省在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需求多样化发展现状下提出的。江苏省县域高等教育发展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但仍然存在数量少、层次低等问题。尤其是在制度保障、政策规划、县域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及结构优化方面,需要政府在政策和法规方面大力支持,以满足县域经济以及受教育者对科技、知识的要求,使发展县域高等教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评估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已经开展20年,经验值得总结,有必要在下列几个问题上从理论上进行反思:高等教育评估的目的和功能问题;高等教育评估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问题;高等教育评估与人文精神问题;高等教育评估的再评估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刘建岭 《教育科学》2012,28(1):66-70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高等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招生人数以及在校学生数逐年增长,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已发展到33所。但是,中国的高等特殊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严重的区域失衡问题,东部地区在学校数量、师资力量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新形势下,应该在教育公平理念指导下,均衡发展中国的高等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根据国家教育和培训政策的相关条款,在充分酝酿和准备的前提下,埃塞俄比亚政府自2003年起在公办高校开始推行"成本分担"计划.根据该项计划,学生将承担学习期间的全部食宿费用和15%的学费,在毕业一年后以"毕业税"的形式交纳.虽然计划的推行曾引起过不同的反响,实施计划的保障机制还需完善,但毕业税的顺利实施将促进教育公平、增强教育财政的后劲,使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走出发展的困境,其积极意义已逐渐被社会所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评估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的主题是“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与高教评估改革”。会议讨论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的问题,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对高教评估改革的影响,探讨适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多元化评价体系,交流了各级各类学校在高教评估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