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媒体技术和数码技术的革新,计算机和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日渐迷你化。传播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带动着文学的革命性变化,在自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的变革已经渗入到文学内部中来。该文主要探讨在自媒体时代下的文学的"微"化特点,以及在自媒体背景下"微"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接收范围更广、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微时代,媒体舆论往往青睐暴力、灾害、不公等社会阴暗面,传递正能量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话题。本文在分析微时代下正能量传递的特性和方式的同时,助力微时代下的传递正能量化。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人类引入全媒体整合运营的新时代。广告业呈现出传播媒介的"多屏化"、广告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引发了广告运作模式的巨大变化,对现行中国广告教育提出了诸多挑战,引发了对全媒体时代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探索适应跨界融合为特点的全媒体时代广告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高等教育广告专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跨平台、多屏幕消费已经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用户媒介接触新常态,逐渐改变了用户的学习与阅读行为习惯。跨媒体阅读强调资源的立体化、可视化、互动化,强调用户阅读的体验感、泛在化、聚合性。该文从跨媒体和泛在化的双重视角出发,系统分析媒介融合发展态势、数字化阅读理性推广、混合式学习理念传播、互联网思维取向等移动互联网时代跨媒体阅读的O2O特质,构建了基于O2O的跨媒体阅读模式;通过整合O2O要素与MOOCs系统构件,阐释了跨媒体阅读系统构成及其应用技术,归纳了跨媒体阅读的连续一致模式、即时共享模式、连续补偿模式和即时互动模式等四种泛在阅读应用模式,为多屏互动时代跨媒体阅读系统建构、跨媒体学习资源开发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阐述社交媒体时代,信息来源更广、传播速度更快、甄别更难,地方高校形象的塑造与传播面临新的挑战。但社交媒体"消费者即生产者""用户生产内容"的特性也为地方高校主动建构与塑造自身形象提供了机遇。提出通过构筑媒介信息环境、借势、造势等方法进行矫形和塑形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魏斌 《教师》2019,(11):21-2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融合战略已成为当前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转变思维,紧跟时代发展,借力“报、网、端、微、屏”各种资源,推动全媒体传播,助力宣传思想工作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闻速读     
<正>1从"读书好"走向"读好书"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而一成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三分之一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屏阅读",已与传统的"平阅读"平分秋色。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了"读屏时代";更有人简单将"读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画上等号,呼吁多读书、少"读屏"。这是一个图书品种多样的时代,然而,在五花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作活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激发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重构符合时代要求的传播逻辑。融媒体时代,传播关系从过去的一对多转向以互动分享为主要特征的分众化、差异化传播,传统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亟需与现代媒介及其支撑的大众需求进行重构、互融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微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危""机"并存的局面。"微媒体"在知识信息传播主体方面的"去中心化",在知识信息传播方面的碎片化,以及在知识信息传播和获取方面的过度开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然而,"微媒体"在场域、载体、理念等方面又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探索"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危"为"机"之路,要善用"微媒体",占领"微阵地";建立"微环境",融入"微生活";运用"微语言",凝聚"微力量"。  相似文献   

10.
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众多"微媒体"的出现,让现代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微时代"。"微媒体"传播信息的内容、范围等都比传统媒体更新颖、更具冲击力,这为我们高职院校学生的党建工作带了挑战,同时也为其提供了积极的崭新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的价值定位与未来导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文化是在后现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具有多元性、众声喧哗性和非权威性。媒体时代的文学写怍强调一种“非审美”的倾向,网络写作使得个体化写作得到了最大的表现平台并提供绝对自由表达的机会和场所.也因为无边的写作导致了文学权威的缺席和意义的平面化。因此,知识分子必须面对网络话语平台,对“媒体伦理”和“媒体精神”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词“晒”是依赖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产生的,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以共享交流为特征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晒”的语义演化又遵循着语言学的规律,首先由英语“share”谐音转用,意义是“分享”,接着和原有语素“晒1”产生相似性联想引申出“公开”、“展示”之义.语言符号是传播的必备载体,但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演化,“晒”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符号与传播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4.
科技带动了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尤其在近几年,传媒生态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单一媒介依靠自身资源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引入新媒介数字化、互动性、个性化、主动性等特点为传统媒介所用,已成为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为此,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时代如何与新媒体相融合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他拥有着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传播空间上的无限性等优势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网络媒体作为社会公共媒介必须承担的义务,同时也是网络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构成当代中国书法的传播生态环境,书法无疑要受其影响。中国书法对传媒环境的“适应”导致当代书法价值观、创作观、审美观的深刻变化。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了报刊、电视、网络三种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书法的影响。艺术新媒介的出现为书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书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者提出了大众传媒时代中国书法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有新的课程观,新课标下数学教学重过程,重创新,重个性,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重合作与交流,重思想教育,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有新的课程观,新课标下数学教学重过程,重创新,重个性,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重合作与交流,重思想教育,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今信息时代,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依托于数字化网络互动传播的新媒体,己全面进入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之中.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新媒体的优势集中表现为延伸教学课堂、强化教学情境、保证教学时代性三大方面.尽管当前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新媒体运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从发展前景来看,这将是对外汉语课程教育革新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其所开创的信息生产传播模式对于新传播格局的形成、社会变迁的推进皆有重要意义。然而,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也存在多种问题,主要体现为信息过载引发的媒介"麻醉作用"、网络围观下的"狂欢化"生存、网络推手制造焦点操纵舆论、信息真伪难辨引发信任危机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