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怀基同志是新闻界熟知的人物。这并非因为他当了《辽宁日报》的副总编,也非因为他参加新闻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而是因为他勇于创新和突破,不断推出震动读者的新闻名篇。有人说谢怀基是新闻界新升起的一颗明星,并非过誉之词。近年来,在万马奔腾的新闻角逐中,他可以说是一马当先。他有二十多篇新闻作品在全国和省内外好新闻评选活动中获奖。其中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和好新闻奖的就有五篇(含合写的);他有十篇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作品被选八《中国优秀通讯选》、《全国好新闻选》等选集中;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2.
《新闻知识》编辑部与陕西潼关招商市场开发服务总公司联合举办的“市场经济与新闻改革”有奖征文评选于6月16月揭晓、获奖作品共13篇。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篇,三等奖10篇(获奖作品篇目另发)。 这次征文活动旨在推动新闻界积极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精神,繁荣新闻理论研究,推进新闻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质量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两个文明的需要,基于此,在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本刊编辑部决定开展这次征文活动,于1993年第2期刊登征文启事,从第3期起,开设“市场经济与新闻改革征文”专栏,到1994年2月结束。历时一年。征文期间,广大新闻工作者、新闻界专家和理论研究工作者踊跃赐稿,涌现出一  相似文献   

3.
“金丝猴”杯《新闻知识》优秀文章评选于1992年12月23日揭晓。评出佳作奖16篇,鼓励奖20篇,编辑作品奖3篇。《让历史告诉未来》(时统宇)、《劣质“老总”面面观》(肖峰)获一等奖;《第二种“翻译”》(詹国枢)、《学习·深入·自律》(任中南)、《周未版“冲击波”》(唐小可)、《中南海里抢新闻》(李秉胜)、《浅议战役性经济报道的追踪决策》(范长敏)获二等奖(获奖作品篇目另发)。这些获奖作品,有的题材、观点新鲜,有的善于触及新闻改革、新闻报道和新闻界的热门话题,有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主持人按语:如果只能选择一位记者作为20世纪的新闻界代表,那我选美国记者和报刊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他连续从事新闻工作56年,写作时政专栏文章1万多篇(结集90多卷),另外还出版专著50余本。由于版权问题,他的论著被翻译成中文的很少,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军事记者阎吾,以擅长“情景新闻”而饮誉新闻界。他写的《杜聿明匪部最后覆没情景》和《战后谅山》就是两篇最著名的“情景新闻”。所谓“情景新闻”,就是指那种能够再现新闻现场情景的报道,它不是一种体裁,而是对达到这种境界的新闻特写、新闻速描或曰现场报道、目击式新闻、视觉新闻等作品的赞誉。阎吾同志每逢大战,便有这样的传世作品产生,因此,又常常被人们称誉为“情景记者”。这里刊载的阎吾同志的这两篇作品,我曾阅读过多次。可以说,每次阅读都受到深刻的教益。这教益有作品本身的,也有作品之外的。作品本身,它让我理解、掌握一篇现场情景新闻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作品  相似文献   

6.
要摆一摆湖北新闻界1994年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作品,有专家和读者首先提到了《市场指南报》关于“松刚益肝丹话题”的系列报道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的积极的社会意义.而前后历时近两个月所发表的13篇(幅)作品中,起“统帅”作用的又当数编辑部文章《“指南”责任重——我们为何提起“松刚话题”》.  相似文献   

7.
从1988年2月开始,到1997年8月,“杨柳青”9岁半。“杨柳青”是《河北日报》头版上的一个言论(新闻评论)专栏:每篇千字左右,不定期刊出,楷体字排版,手写体署名;9年间发文400余篇约45万字;多次在省内和全国范围内获奖;1994年《中国新闻年鉴》作为“新闻改革典型经验”予以介绍;1995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专栏”。新闻理论并不神秘,它是人们新闻实践的条理、提炼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9年多的时间不能说很短,400余篇文字也不能说很少,作为“杨柳青”专栏的主笔,把其中的创作实践、思考及体验概括地归纳和表达出来,也许能给予行内行外的人们某些启发,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07,(4):11-11
2006年7月至12月,《新闻前哨》杂志编辑部与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联合举办了首届《安利杯“研究与交流”有奖征文》。征文期间,来稿踊跃,共收到论文200余篇,刊用43篇。近日,本刊邀请专家进行了评选,有10篇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相似文献   

9.
齐世明 《记者摇篮》2008,(12):57-58
“《世明圈点》是辽沈文化新闻界的一个创造,是本世纪以来文化新闻版办得最有影响的一个名专栏。”这是曾从事20多年新闻工作的辽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学者彭定安对沈阳日报《世明圈点》专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2003年7月,福建省评选首届新闻名专栏,在全省选送的70多个候选专栏中,《湄洲日报》“新闻眼”脱颖而出,成为报刊类6个名专栏中的一个。报纸要提高质量,增强可读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有好的专栏或专版。近几年,新闻界推出的不少专栏(专版)在读者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晚报》的“今晚谈”,《华西都市报》的“新闻追踪”,等等,这些令人叫好的名专栏,使媒介的阅读率大大提高,成为媒体的“卖点”。  相似文献   

11.
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一篇《“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了一场新闻官司,同时也引起新闻界关于“客观报道”的争论。上海《新闻记者》1998年第6期贾亦凡、顾向东《“羊城疑案”谁与评说》一文提出对“客观报道”的看法;四川《新闻界》1998年第5期发表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对此观点提出异议。1999年《新闻记者》开辟“客观报道讨论”专栏。而谈及客观报道,又会牵涉到新闻倾向性的问题。1998年—1999年四川《新闻界》发表数篇文章讨论“新闻倾向性”问题。读过这些文章,感觉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2.
自全国开始评选“好新闻”以来,已有十多年历史了。各级新闻单位几乎逐年举行这种评选,并习惯把中选的作品称为“好新闻”。一些出版单位还将中选作品收编出书,取名《好新闻》。这些做法,对发展新闻事业是有益的。但我认为,“好新闻”的提法欠妥,起码是美中不足。在文学界,通常组织开展的是“优秀作品”“优秀书目”的评选,还有大量的《优秀小说选》《优秀诗歌选》出版;在艺术界,通常组织开展“优秀剧目”“优秀歌曲”评选。而在新闻界,却把中选作品通称“好新闻”。  相似文献   

13.
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新闻前哨》走过了十年的路程。十年创业,可喜可贺! 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风风雨雨的日子。当我们新闻工作者,作为时代的“书记员”,描绘改革开放在中华大地春云舒卷的壮丽画卷,记录这伟大的历史足迹时,不能不由衷地感谢《新闻前哨》如良师益友一般的帮助和指导。 在新闻界,新闻专业期刊担负着“导向的导向”重任。《新闻前哨》便是这些期刊中颇有影响力的一种。她以其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严肃的办刊风格,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坚持以应用新闻学的研究为主,突出理论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办刊方针,屹立于华夏报刊之林。 十年来,《新闻前哨》坚定不移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澄清在新闻理论上的模糊认识,为新闻单位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冯并专栏》是经济日报新春奉献给读者的“小礼物”。以作者名字命名的评论专栏,在我国尚不多见,堪称新闻界之新闻。《冯并专栏》开篇《先说“南蛮”盗宝》出手不凡,读来如嚼橄榄,很是醒脑。对于这种专栏尽管还有异议,但它毕竟为我国新闻评论园地吹进了一缕新风。笔者也爱磨笔头,偶有“雕虫小技”见报,也期望我国新闻评论能有一个飞跃。于是曾斗胆投书评论界名人:“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个李普曼?”美国这个沃尔特很有两下子,他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主办《今天与明天》专栏长达36年,其专栏文章被世界200多家报纸转载,以致这一专栏成了20世纪美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内容最广泛的专  相似文献   

15.
自全国开始评选“好新闻”以来,已有十多年历史了。各级新闻单位几乎逐年举行这种评选,并习惯把中选的作品称为“好新闻”。一些出版单位还将中选作品收编出书,取名《好新闻》。这些做法,对发展新闻事业是有益的。但我认为,“好新闻”的提法欠妥,起码是美中不足。在文学界,通常组织开展的是“优秀作品”“优秀书目”的评选,还有大量的《优秀小说选》《优秀诗歌选》出版;在艺术界,通常组织开展“优秀剧目”“优秀歌曲”评选。而在新闻界,却  相似文献   

16.
新春伊始,翻开农历大年初一的《新华日报》,发现二版新辟“专业户列传”专栏,细读这第一篇“列传”,顿感春风扑面,快人耳目。“专业户列传”好,好者有三:  相似文献   

17.
金志毅 《新闻爱好者》2008,(11):142-143
全省新闻界年度作品最高奖——第二十五届(2007年度)河南新闻奖(报纸部分)共有包括文字作品、新闻摄影、新闻专栏、新闻漫画、报纸副刊、报纸版面、网络新闻等在内的304篇(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2篇,一等奖64篇(件),二等奖95篇(件),三等奖133篇(件),新闻专栏10件。综观全部获奖作品,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集中展现了我省2007年的新闻宣传工作,积极贯彻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了“三个重大”——重大主题、重大典型、重大事件,体现了“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达到了“三个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增强、感召力增强、影响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冯并专栏》是经济日报新春奉献给读者的“小礼物”。以作者名字命名的评论专栏,在我国尚不多见,堪称新闻界之新闻。《冯并专栏》开篇《先说“南蛮”盗宝》出手不凡,读来如嚼橄榄,很是醒脑。对于这种专栏尽管还有异议,但它毕竟为我国新闻评论园地吹进了一缕新风。笔者也爱磨笔头,偶有“雕虫小技”见报,也期望我国新闻评论能有一个飞跃。于是曾斗胆投书  相似文献   

19.
去年3月间,我看到1988年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的作品后,写了两篇评论,短的一篇题为《反映时代风貌与展览脓疮——全国新闻摄影十佳作品之我见》,发表于山东齐鲁晚报;长的一篇题为《商榷与反思——漫评1988年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作品)评选》,有幸在《中国记者》第7期刊载。《中国记者》同时发表了齐鲁晚报曾刊登的秋田草写的《与以往不同的新闻观——向孙吴先生进言》,即反驳我那篇短文,并加编者按语,希望开展讨论,“以促进新闻摄影改革的深化”。讨论正在进行,现在我想借此机会,先对秋君的“进言”作一答复。“进言”首先否定我对“十佳”“多数作品不佳,基  相似文献   

20.
《新闻出版报》1989年4月29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醒目文章,题目是《“附报”——一个新话题》,引起了新闻界同行们的注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时年仅23岁、跨进新闻界不到两年的《宜昌日报》编辑胡学军。这位师专中文系毕业生,从事编辑4年来,已发表新闻作品400多篇,20多万字,其中省么上1。万多字.在《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10多种新闻理论刊物发表论文12篇。近三年来获省级以上新闻奖5次,论文奖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