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提出,给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不是按图索骥的过程。教育应保持对生活的超越,对生活起简化、平衡、净化和指导人的生活世界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构筑一种新的可能的生活世界。从主体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统一的世界,是成人生活与儿童生活统一的世界;从精神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存的世界;从时间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个体当下、过去、未来生活统一的世界。教育还应关注学生的虚拟生活世界,找回丢失的校园生活向度,共建学生的全面生活世界,以实现学生发展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有着内在价值的一致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生活世界"为课程根本来源,也以回归"生活世界"为课程最终归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是置于"生活世界"之中,走入"生活世界"的发展,也是走出"生活世界",以一种客观态度审视活动得失,从理论层面的发展。本文主要在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的同时,结合"生活世界"相关理念,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求课程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界关于"教学(教育)回归生活"的困惑和争议仍在持续。在教学论层面深入探讨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教学论(和教育学)话语中,我们可以从三个世界,即教学世界、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视角来认识教学世界与其它世界的关系。教学世界是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中介,是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双向二重化,即化科学世界为生活世界和化生活世界为科学世界。教学就是在这种双向二重化的过程中,将其转化的结果沉淀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最终实现教学之目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提法失之片面,正确的提法应当是:教学面向生活世界,超越生活世界,走向科学世界。  相似文献   

4.
通过教师的挖掘、引导,学生的参与、探索,采取情景设置、问题探究、活动安排、器材巧用、阅读指导等手段,努力使"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相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从培养学生用词、造句、构思、立意、选材和写法等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这里我仅从修辞的创新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经济"的时代.当时代要求人与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谐共处的时候,当时代要求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时候,当时代要求人格整体发展的时候,现代教育中教与学关系的改革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满了人的价值与意义、情感与体验、交往与实践,体现着人的生命的律动。开掘学校的生命源泉,必须使学校不断地超越各种自我封闭,积极地融入到师生所共在的生活世界之中。学校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在于学校全体成员的发展、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生命境界的提升,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俗称为"校园人气"。它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内容。胸怀学生,敬业爱岗的正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所以,胸怀学生、敬业爱岗的正气是  相似文献   

7.
李发荣 《教书育人》2012,(21):116-118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出现给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理念与活力。因而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求知欲望,更需要在精神层面上向他们传递一种生活理想,让他们关怀生命,关注生活,强化生存意识。"三生教育"课程的开设正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实践。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即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1]  相似文献   

8.
彭钢 《江苏教育》2014,(19):22-24
<正>若把学校工作理解为以教育专业为核心的自主教育实践活动,那么专业精神就是校长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精神维度,甚至是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心所建构的精神世界的"核心维度",我们可称之为"教育学的立场"。专业精神常常与某个领域的学术活动高度相关,但校长的专业精神与专家、学者的专业精神不同,它要面对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而  相似文献   

9.
"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的爱国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的奋斗精神,"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求真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我等着第三枪"的革命精神等构成了陶行知丰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深入研讨陶行知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挖掘陶行知精神的当代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一、理念引领——回归生活,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德国现代杰出思想家埃德蒙德·胡塞尔对我们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作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区分。在他看来,生活世界是一个前科学、前概念、预先被给予的世界,是一个直观的、具有奠基性意义的世界。而科学世界是人们依据经验、规范、条例而形成的一种理性世界。"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根  相似文献   

11.
梵净山良好的自然环境得益于梵净山佛教的生态伦理实践。梵净山佛教的生态伦理实践主要包括精神世界的生态伦理实践、日常生活的生态伦理实践和保持水土的生态伦理实践。梵净山佛教的生态伦理实践仍然在继续,仍然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儒学的生命潜质,一定程度上说,在于儒学于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并于实践中对其历史使命的担当。正是在历史中、社会中、实践中的担当,儒学才一次次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提升着生命的意义。当今时代,儒学在文化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语境中,以其特有的文化特质和优秀的文化资源,参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担当历史与社会赋予的重任,并在文化担当中抓住发展的机遇,实现文化自觉,维护世界多元文化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13.
信用卡虽然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利用信用卡犯罪的活动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猖獗。而司法机关在打击处理信用卡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对信用卡的概念和范围却产生了歧义,严重影响了司法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一环,它将影响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甚至影响他们一生。因此,世界著名高等院校都很重视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本文以澳大利亚著名高校为例,研究新生入学教育基本结构,探索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多样性、课程设置、时间布局、活动开展及人性化等内容,为我国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学生观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生观主要包含几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是整体的人;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学生是文化中的人;学生是时代中的人。  相似文献   

16.
This essay suggests that Wittgenstein's philosophy can be read as an example of what Hadot and Foucault call spiritual practices, and it uses that reading to cast light on the way certain experiences can change one's life. These experiences could as simple as reading a book or even, as might be the case with Thoreau, living alone by a pond. The essay concentrates on the spiritual practices of the Tractatus, but it uses the Investigations' discussion of noticing a change in aspect to characterise these life‐altering experiences. Wittgenstein sought to transform our vision of the world and to induce a metamorphosis in our being by weaning us from the expectation that philosophy will solve the problem of life and by pointing us in the direction of a pedagogy of things.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然而在高职教育中却有一些不良倾向:对以人为本的漠视;对全面发展的轻视;对可持续发展的忽视,务必引起高职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dvocates that education ought to be movement toward a unity of conflicting but complementary forces in the life of the congregation/parish. This paradox is captured best in the two divergent forms of imagination, namely, the sacramental and prophetic, both of which are grounded and united in their commitment to seeing ultimate reality. Church education in and for sacramental and prophetic practices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revitalizing church life from within and, in turn, offers an outward response to repair our social and public world.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ssue of domain generality of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nd world views of practicing teachers in the context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 We describe ongoing research that examines beliefs held by teach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We examined the world views and beliefs of practicing teachers in the context of teaching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We conclude that teachers endorse multiple world views, report teaching practices that are consistent and inconsistent with these world views, and report domain general teaching practices that extend to subject domains other than science, as well as domain specific teaching practices within the domain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文体家,以“小说是回忆”的诗意构成、“气氛即人物”的诗学意境的理论自觉,实践着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本文讨论:“回忆”机制对汪曾祺小说文体诗意建构的影响;同时指出:氛围浸透了人物,氛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氛围投射人物的人生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