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多诺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所开展的社会认识论批判,并非呈现为一套完备的学理体系,而是脱胎于他对现代工业社会理性形式的分析,尤其体现在他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上。以大众文化为商品内容的文化工业生产系统,实现了以社会控制、消解认识自律性为目标的意识形态功能,实现了康德试图批判并加以限定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在上述图景中,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与康德的先验认识论的疑难(即图式论疑难),就此形成一种互文关系:一方面,文化工业的社会效应,引向了对康德知识论其社会实践意涵的再阐发;另一方面,阿多诺对康德图式论反讽式的借鉴,精准定位了文化工业实现社会控制的运作机理。就此,一种基于康德先验知识体系改造的社会认识论,可在文化工业批判开启的社会历史总体性中获得理论定向。  相似文献   

2.
现代心理学对传统认识论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发端意义上,心理学独立出来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试图用所谓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哲学认识论提出的问题。正是因为如此,心理学实际上成了传统哲学认识论的“终结者”。然而,当心理学去“终结”传统的哲学认识论的时候,心理学本身却又提供了认识论延续的新土壤。这样,被现代心理学“终结”了的传统认识论必然向现代认识论实现彻底的转型,而现代认识论也必然不同于传统认识论。最典型的现代认识论形态是分析哲学转向形式分析(尤其是语言分析)和客观知识的研究。实际上,科学主义倾向的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流派都是现代认识论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矛盾论、实践论、系统论的观点。创造性地建立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该体系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情况。其内容几乎囊括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全部知识。钱学森把科学认识论发展为科技认识论。他创建了交叉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此外。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习环境设计在科学认识论指导下强调知识共享和传递,逐步暴露出滞后于学习理论发展、群体协同缺失、知识创新不足等局限。因应新认识论的兴起和技术的进步,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正在由知识共享走向知识创造。这一嬗变为知识创造学习环境设计研究提供了际遇。来自欧洲的三元交互式学习环境设计研究项目有效地弥合了学习环境设计的不足,提出了以知识创造为核心的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并进行了系列实证研究,实现了学习环境设计基础的知识创造认识论转向。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和逻辑演绎法,梳理了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嬗变过程,分析了知识创造学习环境的典型案例,以多学科视角洞见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变化表现及原理,并探究其原因,厘清了当前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变化趋势,为我国知识创造学习环境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矛盾论、实践论、系统论的观点,创造性地建立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它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情况,其内容几乎囊括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全部知识。钱学森实现了从科学认识论向科技认识论的跨越。他创建了交叉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此外,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认识论视野中的教学评价理念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   《当代教育科学》2005,(17):12-15
认识论的演变与教学评价的变革,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传统认识论“客观性”知识观决定了教学评价的本质是测量,功能主要以社会导向为主,其着眼点是“知识”;现代认识论语境中的“文化性”知识观使得教学评价的本质定格为价值判断,其功能是以能力导向为主的,相对应的客体由工具性的“知识”转变为对象性的“人”;在后现代认识论“情境化”知识观的视域中教学评价理念发生了更深刻的变革:要尊重差异是其本质特征,信息呈现是其功能,生活则是其基本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可靠性知识及其基础的哲学认识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理念论追求绝对可靠知识的失败及经验论在回答可靠性知识经验基础方面的两难处境,使现代经验主义意识到必须从新的角度展开分析。他们为解决知识经验基础问题确立了可检验性经验标准,对归纳推理,规律概念等有关知识预防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都说明,哲学认识论研究不能只囿于传统的概念范畴,必须立足于时代的科学技术背景,重视对逻辑分析及其他科学研究手段的运用,以寻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一些研究者将以舒尔曼为代表的教师知识研究理解为正式的命题化知识、甚至是理论知识的研究,这是对舒尔曼教师知识理论的一个误解.从现代认识论的角度重新解读舒尔曼的教师知识理论,可以发现未来教师知识研究的方向应该是既研究显性知识,也研究隐性知识;既研究公共知识,也研究个人知识;既研究"知道是什么"的知识,也研究"知道怎么做"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目光从形而上学的思辨转移到对生活世界的关注,是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向的一个重要标志.当“生活世界“被主题化从而受到众多哲学家关注时,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对于将“生活世界“由单纯的认识论概念向丰满的文化一社会学概念的转变作出了令人敬佩的努力,文章试图从内在精神、背景结构以及功能内涵三重维度为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勾勒出一幅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10.
当人们理所当然地把知识接受为课程时,却忽略了他们所指的知识是什么。为此,现代课程理论必须建立在一个明确的知识理论上,知识和认识论问题和理论问题一样,对所有在教育中工作的人来说都是实际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文章建立了一个与我们置身其中的全球化世界相联系的课程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本期导读     
自组织方法论视域下的教学研究 自组织方法论以事物自主演化的图景和生成的认识论思想为指导,为传统教学论提供了转向教学的整体性思维,建构教学的自组织机制,回归教学的质性研究并优化课堂教学生态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综合课程实施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学科知识权力的日渐凸显、多学科研究成为弱势领域、现代认识论的知识观加剧了课程与知识的二元化。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总体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群众史观为出发点的人民战争论、实事求是的军事认识论、战争中的主体能动性理论和以弱胜强的军事辩证法,构成了一幅军事哲学的生动图景.对这幅图景进行总体性描述,全面展示中国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唯物辩证的军事哲学观和军事方法论,可以让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4.
发生认识论和进化认识论的出现,在现代西方认识论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它们直接促成了现代西方认识论从传统的静态性的研究向动态性的研究转变,从而促进了认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通过对发生认识论、进化认识论及人类学对原始思维的比较性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现代西方认识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休谟从其不可知论的现象论出发,承认感性经验为我们知识的唯一来源。休谟关于观念的学说,特别是关于两类知识的学说是英国分析哲学家认识论学说的基础。英国哲学家麦克纳布在描述休谟哲学对现代实证主义的影响时断言,休谟划分知识为两类“成了现代经验主义的主要基石和最重要的武器”。  相似文献   

16.
对知识问题的关注贯穿于张东荪一生的哲学沉思。他在批判西方传统认识论的基础上展开了他的认识论研究,对传统认识论有所扩展。在其早期思想中,张东荪借鉴了西方认识论,提出了自己的多元认识论主张:知识是多元的,不是对实在的表象,不是普遍必然的。在其后期思想中,他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知识论。他主张研究知识论要从生存对知识的决定关系出发并提出知识的境况决定论。从认识论发展的大框架而言,张东荪的思想是一条不同于英美认识论进路的认识论方案。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心目中的认识论是以反思认识为前提的理论,但是,从启蒙运动开始,科学的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实证性知识学受到人们广泛的推崇,自然科学被作为衡量一切科学的标准,自然科学的方法被推广到包括精神科学、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人们采用科学方法论从事理论研究,借助于科学进步的理论,走上了把认识论归结为知识学的道路,使认识论向知识学蜕变。针对这种情况,哈贝马斯予以分析批判,抵制实证性知识学,使自我反思重现于认识论之中,复归于反思认识的正确道路;将认识论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保障认识在合理的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哲学是对物理学自身的逻辑结构,发展规律,物理概念的变化,物理学理论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物理学理论与物理学家的信仰,知识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及物理学理论所描绘的自然图景之间的关系等等方面进行反思的一门哲学分支学科.自物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以后,哲学家们往往以他们所处时代人们广泛接受的物理学理论所描绘的自然图景作为其本体论研究的出发点,并通过对物理学前沿哲学问题的研究来促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发展.物理学家们也通过这种物理学哲学的探讨来加深对物理学概念及其思想内涵的理解,并对物理学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叔本华认为主体具有感性、自我意识、知性和理性四种认识能力,其作用机制分别是充足理由律的存在理由律、动机理由律、生成理由律和认识理由律四种形态。叔本华的“充足理由律”理论首次阐明了人类知识必然性的具体图景,为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确定性奠立了基础,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教育政策价值认识论主要基于教育政策价值的关系说、客体说、主体说。文章在批判分析上述认识论基础上,以马克思实践认识论为指导,提出学生及其教育存在论的教育政策价值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