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快乐阅读,使阅读成为他们成长的一种经历呢?一、引导思考,学会阅读1.引导课前预习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在学习新课文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预习,并提出具体的要求:①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四字词。②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学生课前进行的自主认知活动,是对课文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对学生而言,科学有效的预习能够初步感知新内容,找出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对教师而言,指导课前预习并检查预习效果,是找准学生学习起点来开展教学,从而提高阅读效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预习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重点从预习存在的问题以及预习的内容进行阐述,通过加强对初中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和强化教师预习反馈两方面,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搭好学生英语阅读的"起跳板",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古永莉 《甘肃教育》2014,(16):109-109
正一、导读为先,引导预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让学生多读,通读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根据这一点我采取了引导学生预习、阅读,自己先初步明白文意的方法。在学生读课文之前,给予学生明确的提示,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课文,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第二遍阅读,疏通文章文意,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第三遍阅读,将自己在理解中的难句找出来,准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再试着说明一下文章写作特点,最后准备把课文用故事形式讲出  相似文献   

5.
一、要重视课前预习中的阅读。预习中的阅读是一种较粗浅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开端。然而,有些高职高专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课本、自觉查阅资料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高专的教师向学生指明预习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时把握好六个字“看、找、圈、想、议、记”,逐步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课标》规定,中学是以阅读为主的教学阶段j这一阶段的阅读教学,我分三步走,即以课文为中心,按程序、按教学活动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首先集中预习和教学单词,然后预习课文,并进行课文听力训练,最后用英语复述课文。这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的。第二步,首先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然后串讲课文,常用词和词组的习惯用法、重点句子和语言结构,修辞手法和作品欣赏等。最后听写课文。  相似文献   

7.
正一、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和主体,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语文)提出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总目标。课前自主预习探究,是迈向其目标的第一步。所以在预习阶段,就应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疏通词句的习惯。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或搜索网络,运用推测、联想等手段,调动自己固有的阅读经验,最大限度地疏通词义、句意等问题,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搜集好与课文有关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社会史况等材料,作为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的辅助。对预习情况要落实检查,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走过场,要求学生把预习的结果以书面作业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正预习是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工具进行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行为,构建一定的新认知,并形成一些新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前预习不是看看、了解的浅层次预习,而是有内容、有目标,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预习。有效预习需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是泛读教材。知道第二天学习什么内容;第二层次是精读教材。看懂"例题"并将练习题做一遍,并把在练习过程  相似文献   

9.
周晓兰 《小学生》2013,(8):80-8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而课前预习正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时间,我校研究"整合课时、大量阅读"的语文教学实验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着这样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一、指导单篇课文学习的预习方法小学中年级学生基本具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所以预习中我通常要求学生读通课文:1.边读边画指导学生认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  相似文献   

10.
1.注重课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首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找出不理解之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高效的语文课堂也应该遵循此原则。如何才能真正发挥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积极作用,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从而打造更高效的课堂呢?一、课堂教学是打造效课堂的中心环节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环节,对高效课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不应该把预习仅仅当成是学生的行为,要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在上新课之前,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提示尽可能多读几遍课文,并记下每次阅读的时候心中的疑问。对于重要的课文,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预习题带着学生阅读,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指示学习方法,同时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课前预习是十分关键的,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和限时作业两个环节的效果。因此,只有加强预习指导,才能提高预习质量。如何指导学生的预习呢?在平时的教学中,预习一篇课文,首先应从课题入手,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大体内容,形成阅读期待,激发预习欲望。然后小声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找出并试着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再大声朗读课文,解疑质疑,并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预习成果,同时还可以拓展延伸,收集资料,加深对课文的感知。  相似文献   

13.
一、狠抓预习,严格检查1.老师在前一节课上布置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课外预习并划出不懂的语言难点,然后教师简明介绍作者概况、文章的时代背景,接着让学生静听文章的录音。2.每节课先检查学生预习后的初步阅读理解情况,目的是逼着学生预习和自学,检查方式可采用问答式进行。3.教师要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和不懂的语言难点,就学生对课文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综合体现。阅读可以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可以发展学生智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一、创新课文教学,打好语言基础1.加强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预习时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一是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障碍;二是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  相似文献   

15.
教学研究表明,课前预习优于课堂教学,做好课前预习是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叶圣陶指出,训练阅读最重要的阶段是预习,并认为教学生预习可以让他们经历几种有价值的心理过程:一是享受独创成功的快乐;二是作比量短长的思索;三是集中追求解决的注意力。可见,课前预习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环节,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锻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课文教学是中学俄语教学的重点。而课文整体教学 ,就是从课文整体出发 ,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和概括 ,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技能 ,提高写作能力。一、课文整体教学的前提条件 词汇语法的超前集中 ,课前预习是课文整体教学的前提条件。通过识词、学语法 ,为预习课文铺平道路 ,学生预习又为课文教学奠定基础。为保证预习质量 ,要求学生有书面译文 ,并备有专门的预习本。课前抽查不同程度学生的预习作业 ,以保证教时有针对性 ,学时有目的性。二、设置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  1 提出读前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 ,从文中快速找出相应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刘洪周 《小学生》2013,(10):24-24
课前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预习做得好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并在课堂上留有其展示的舞台,这是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呢?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交给学生明确预习目的要求预习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文体的课文应从不同方面提出预习要求。在预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学得扎实、真实、朴实,是《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紧扣预习要求和阅读目标,渗透预习指导,落实预习要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并指导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课前预习应当能够培养学生课前阅读书本的良好习惯,增强学习主动性,同时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让课堂活动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处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想真正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并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需要教师有效地设计预习作业,结合学生预习情况调整课堂结构,同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效果,还可以养成自学的习惯。那么,怎样预习课文呢?我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阅读“提示”,大体了解初中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前边都有“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这些提示或介绍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或点明文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