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芦焚一直被视为京派作家的重要代表,其乡土题材和诗化文体是京派小说的重要特征。然而其小说的核心气质却与主流京派小说有异,更多地流露出批判、沉郁的倾向。本文从叙事身份、意象建构、语言艺术等角度剖析芦焚独特气质的内核,并探讨这一气质如何渗透并影响作家文学风格的生成,借此看芦焚小说与京派的殊异与合流。  相似文献   

2.
林小叶 《语文知识》2013,(2):100-101
乡土小说自其产生以来,一直交织着作者的乡情与理性。在题材选择、民俗风情的描写等方面,"五四"乡土小说和京派乡土小说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基于不同的文学观,作家即使处理相同的故乡题材,他们的作品中对故乡的抒写也有较大的差异。启蒙的文学与文学的启蒙两种不同的文学追求,决定了"五四"乡土小说与京派作家不同的文学视角,不同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在时代的政治旋涡和商业背景下,京派文学始终与"喧哗与骚动"保持着清醒的距离,这种疏离使京派作家保持了一种特殊的文学姿态。这些都与京派作家外省与学院的双重文化身份有着重要关联,正是这种特殊身份造就京派作家独特的文学追求,最终成就京派的超拔与经典。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是以鲁迅和矛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在"左翼"文学之外,京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支派。京派作家里尤以沈从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以《边城》为代表的许多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抒情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流变中,他的小说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引人注目,为京派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是以鲁迅和矛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在"左翼"文学之外,京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支派。京派作家里尤以沈从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以《边城》为代表的许多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抒情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流变中,他的小说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引人注目,为京派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水星》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然而它打破了当时北平文坛的沉寂,消除了南北文学观念的分歧,其在沟通学院派与文坛关系方面的功劳也不可忽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把《水星》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会发现京派作家、左翼作家、中间派作家在《水星》中形成了"三家鼎立"的创作局面,且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文学合流的趋势。如此,探讨《水星》小说及其合流现象,有助于我们近距离触摸20世纪30年代文学多元共生的历史场景,有助于我们了解20世纪30年代文学发展嬗变的历史轨迹和真实面目,也有助于我们明确《水星》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京派文学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转换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文学现象,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京派意象是中国传统诗艺与西方象征主义、意象派等诗学思潮相融合的产物。突破中国古典意象长期积淀的原型性象征模式,克服西方意象有象无意、意与象相剥离的缺点,成为京派作家对世界万物带有强烈的个体生命色彩的审美途径,体现着现代作家对文学本质更为深入的感悟。另外,京派注重意象在诗歌以外文学领域中的运用,促成了现代文学中各种文体间的相互融合,尤其是诗歌、小说、散文之间,从而推进了各种文体创作的成熟和发展。这也是京派作家对现代文学最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京派同人拥有共同的文学理念,将汉语言母语文学的诗性本色视为己任,对母语文学进行了现代性创化或“新传统化”。散文是母语文学的正宗,也是现代文体中发展得最为从容和完备的一种。京派文学对母语文学现代性创化的重要表征是创作的“散文化”。京派文学“散文化”症候之一是小说,作家运用并发展了母语文学叙述语言的精练、含蓄和抒情功能。其中对情绪和炼句的考究、结构的片段性与叙述的空白化,都展示出其小说创作散文化的文本基色。症候之二是在理论性或批评性话语层面也呈现出散文化思维态势。京派批评家追求“寻美的批评”,以及文学批评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创造,在传承和开发母语文学资源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近似“美文”的、由感悟化思维所凝聚成的批评(理论)文体风范。  相似文献   

9.
"京派"作家群体的历史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存活的事实分析“京派”作家群体的成因和本质特征。以广阔的视角定位“京派”的形成和组织方式,对“京派”文学活动的主要人物作出客观的界定确认。指出“京派”作家采取的民间写作的立场和坚持文学独立自足的文艺观点。肯定“京派”独特的群体特征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小说界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小说流派,深入对京派与新感觉派小说时空观的比较,有助于了解在一个文学共同体内存在的非主流文学流派小说之间的对峙性和互相穿透性。  相似文献   

11.
两三百年前欧洲文学史上曾出现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也以中国特有的形式出现过。而京派作家群则是中国现代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载体。因此不能同意目前流行的将京派作家划归浪漫主义的做法。京派古典主义的形成,既受了西方古典主义的启发与影响,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进的必然产物。中国现代古典主义文学在理论和创作上表现为推崇理性、崇尚古典、追求自然人性。这些都与欧洲古典主义既有着时代与民族的差异性,又有着深层的相通与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美国知名学术杂志《当代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 Today)共同主办的“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国内外理论界和创作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作家等16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围绕“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与中国”这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这次大会进行总结:文学的全球化:选择与承担;世界文学的理论构建:动态与走向;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影响与创新;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日本"笔部队"成员意识到"思想战"在掌握北京沦陷区文化艺术领导权方面的重要性,他们通过邀请北京文人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颁发"大东亚文学赏",成立官方文学团体,压制和利诱具有进步倾向的校园文学社团,对北京文坛实行干预、控制和渗透。然而,由于北京文坛根深蒂固的依然是京派文学传统,"思想战"不仅被具有官方色彩的文人在审美层面疏离,更被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的校园文学社团以各自不同的策略予以反抗。  相似文献   

14.
刘诜平易文风在元代庐陵作家中是比较突出的,他的平易文风表现为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平易的叙述代替情感直接的抒发、语言朴素行文纡徐三方面。他的文风和个人气质、文学主张及时代背景有关。他这种平易近欧的文风赢得了虞集、揭傒斯、欧阳玄等盛世文派大家众口一词的推崇,这对于我们认识元代庐陵文风的演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和深层的文化内蕴。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的多元关系涉及到全面梳理与总结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基本思路与内容 ,其中 ,包括中外文学关系的回顾、展望及其文化观照、外国作家眼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误读的历史语境、东方各国间的文学文化交流 ,以及溶入周边文化的中国文化 ,等等。  相似文献   

16.
井上靖是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日本作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在我国翻译出版,80年代形成译介井上文学的高潮。外国文学的译介,都是一种期待视野中的选择。而中国对井上靖的接受,也折射出中国社会与文学的变迁,从中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施蛰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创作特色的作家,在文学史上,他同穆时英和刘呐鸥一同被归为“新感觉派”。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施蛰存似乎并不完全属于“新感觉派”,他与中国“新感觉派”存在一种“疏离”。这点可以从他所受外国作家的影响、作品的内容、自身的古典文学修养等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京派"作家纷纷复员平津地区,北平的"京派"作家分别集中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京派"作家的政治取向不同,清华"京派"作家不断转向和进步,北大"京派"作家在艰难的坚守中走向妥协。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的斗争策略亦各有侧重。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战后"京派"作家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大众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沦陷时期的北京文坛通过三份影响广泛的刊物《中国公论》《中国文艺》与《国民杂志》亦表达了对"大众化"问题的关注。1939年春创刊的《中国公论》开启了北京文坛"大众化"讨论的帷幕,紧随而来的《中国文艺》将"大众化"讨论引向深入,特别是1942年前后在《国民杂志》上掀起的"色情文学"风潮,展现出彼时彼地"大众化"与众不同、发人深省的历史面貌。沦陷时期北京文坛的"色情文学"风潮不仅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众化"问题的一种拓展,并且可能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自身某一类气质的表现和释放,具有独特而耐人寻味的历史意义与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京派女作家秉执主体的儿童心理意识与儿童文学观念,善于从儿童生态中体验发掘童话原型与儿童情结,同时启用幻式思维,将儿童小说上升到"儿童本位"的审美创造层面,为现代儿童小说的发展与成熟做出了引人瞩目的历史奉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