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多种场合有机会听到吴伟局长关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演讲,每次感觉都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此次采访,更深切地感受到她及"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下简称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对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专注及付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在内容建设、对外翻译、合作出版、版权输出、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实践,对于区域出版“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以陕西省地方出版社2016-2021年入选“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中国主题图书为研究样本,分析与总结陕西省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的出版现状和实践特征,提出推动中国主题图书高水平“走出去”的区域出版路径,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精品主题图书“走出去”;增强选题叙事融合,助力构建“走出去”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对外翻译合作,扩大主题图书版权输出版图;深化平台国际化建设,拓展主题图书“走出去”渠道。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根据《“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办法》及《“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精神,特制定本办法。一、推荐范围1.反映中国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共同实施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工程之一,也是十二五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工作。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对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扎实工作,努力提高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瞄准世界学术前沿,打造国际出版经典,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图书走出去的第一追求。2009年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积极贯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一批走出去图书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亮相。这些图书以多重的文化视角,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开拓多种走出去渠道,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成绩。  相似文献   

6.
简论中国出版业在图书“走出去”战略中的目标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出去"是新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为此,国家在宏观管理层面推出了许多扶持、鼓励的政策。这些政策具体落实在中国图书出版领域,就是于2005年7月开始实施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下文简称"推广计划")。"推广计划"的要点是:我国政府对购买或获赠国内出版机构版权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围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埘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8.
孙菁 《中国编辑》2014,(3):35-37
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原新闻出版总署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支持国内外出版机构在国际市场出版中国主题图书。文章以《中华文明探微》书系为例,探讨"走出去"图书在版权输出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各个环节,总结了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类图书"走出去"的整体策划与具体环节实施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图书作为最传统、最广泛、最普遍的文化载体和沟通桥梁,可以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正是中国政府基于此宗旨,通过资助出版中国的图书和向国外图书馆赠送图书,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而采取的一项举措。“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始于2004年,随着计划的持续推进,中国出版、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的“走出去”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历经十年风雨,值得我们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实施和中国代表团在第57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出版“走出去”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出版业正在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世界出版舞台。世界正在认识中国,中国的出版业也正在加速走向世界。但是也应当看到,同世界上出版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规模还不够大,品种还不够多,效益还不够明显,出版贸易逆差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这同年出书近22万种(其中新书13万种)、市场可供图书40多万种的出版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一、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出版“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大学出版社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作为国家"走出去"方阵中的一员,浙江大学出版社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成员,多次承担"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国家科技出版基金""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重大项目,并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等重要奖项,发挥着学术出版"走出去"的积极作用。整体上,针对出版走出去,浙江大学出版社是从以下思路来开展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编辑之友》2011,(8):12
自2002年中国大力实施"中国图书走出去工程"以来,中国图书在实物出口、版权贸易、合作出版、境外直接出版等方面步伐加快。中国出版物版权贸易逆差逐年缩小,版权贸易引进品种与输出品种比例从2002年的15:1降至2009年的3.3:1。2009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28家成员单位全年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十年之后,中国出版“走出去”也步入新的台阶。经过十年努力,中国图书对外推广工作持续取得许多骄人的成绩。中国出版“走出去”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出版机构增强选题策划能力,寻找具有国际水准的选题和方向,提高版权输出质量。而与国外同行打交道时,中国出版机构需要深入了解国际市场特点和对方的国际战略,建立有针对性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模式,最终实现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实施20年来,出版管理部门相继启动一系列外向型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其中,“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等5项工程项目就累计资助1万多种外向型图书。同时,为检验其成效,出版管理部门还多次强调要开展出版走出去效果评估工作,把讲实效贯穿于中国图书海外传播的全过程。基于此,本文进行了中国图书海外阅读调查的有关探索与尝试,以期为出版管理部门宏观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今年,本刊在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推出中英文专刊《推广之路——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三周年志》的基础上,开设了剖析中国图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艰辛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实操的专栏推广之路。专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十年、“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实施五年以来,中国图书对外输出成果显著.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中国文化形象的塑造功能,提供了跨文化传播语境中重要的文化交流渠道.该研究基于对图书版权输出数据、商品图书出口数据的分析,对2006-2015年十年间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体量规模、地缘特征以及主题类型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分析,结合地缘文化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图书在“走出去”战略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为我国图书的海外传播战略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记者 香江波) 从2004年开始,为了更好地将中国政府鼓励和扶持中国出版"走出去"政策付诸于实践,国务院新闻办与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启动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在2005年第12届BIBF上全面启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同时,还专门设立了"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相似文献   

19.
香江波 《出版参考》2006,(9S):15-15
本刊讯 从2004年开始,为了更好地将中国政府鼓励和扶持中国出版“走出去”政策付诸于实践,国务院新闻办与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启动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在2005年第12届BIBF上全面启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同时,还专门设立了“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相似文献   

20.
朱璐 《编辑之友》2011,(8):6-12
文化属于全人类,版权贸易的输出是提升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而儿童文学被认为是最具有世界性的文学,是最容易"走出去"的文化产品。2005年,国家确立了"走出去"发展战略,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全力推动下,中国童书出版"走出去"也由自发进入自觉,引进与输出比差逐年缩小,很多出版社在年度选题出版计划中都有针对海外市场需求专题策划的产品。尽管这些年来,我们也不乏像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曹文轩的《草房子》、秦文君的《男生贾里》这样能够在销售排行榜上与《哈利·波特》《冒险小虎队》等引进版超级畅销书平分秋色的经典畅销书,但总体上,这些成绩与中国的原创儿童文学的大繁荣大发展仍有着较大的差距。当前的现实是,在中国出版"走出去"当中,中国的儿童文学图书"走出去"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这与中国作为一个儿童文学出版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虽然并不能排斥由于语言、文化、审美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甚至西方文化优越心态下的对中国当代文化"歧视"等所造成的中外文化交流障碍的影响,但这确实也反映了我国当前的原创儿童文学,在作品水平、作家实力、出版社品牌等方面都有待提升的现实。时值北京图书博览会召开在即,本刊邀请业界相关人士,探讨有关中国儿童文学图书"走出去"的现状、障碍,以及促进中国儿童文学图书"走出去"的对策,希望透过这个块面的思考和建言,对中国图书的"走出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