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诚 《新闻天地》2010,(11):51-53
肖传国雇凶锤击方舟子、方玄昌案于10月10日宣判.肖传国等5名被告人被认定“寻衅滋事罪”,其中肖传国被判处拘役5个半月。对此结果,相关受害人均表示不满,将骨求检察院抗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肖传国对院士的头衔特别在乎吗? 夏嫣:你要说一点儿也不在乎不是事实,但我觉得肖传国不是特别在乎名的人。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方舟子对我和肖传国的恩师进行诽谤和人身攻击、侮辱,让他受不了。  相似文献   

3.
认知传播概念以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认知传播学,是应时代发展而提出.就“认知传播”这一全新研究范式而言,首要任务是明确其理论溯源;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关于“认知”思想的梳理,到德国哲学中关于传媒与认知关系的探讨,再到认知传播的神经基础,这既是认知传播的理论溯源,也是一种身份自觉;继而探讨认知传播的模式建构,回归到认知传播的核心——意义共享与互动关系;提出认知传播是具有现实属性的创新之举,其具有感知特性、注意特性以及记忆特性,在“互联网+”战略发展的今天,虚拟交互更是凸显关于“意识认知”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也是提升华人传播学研究影响力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电视画面里,肖传国抬起双臂至水平位置,弯曲两侧肘部,让双手垂直向上。这个动作他曾经做过无数次——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每次上手术台之前他都要采取这个标准姿势来等待护士递来的手术衣和手术刀。这一次,他等来的却是警察给他戴上的手铐。  相似文献   

5.
郑志荣 《新闻界》2000,(5):47-48
中央领导强调指出,社论、评论、理论文章,这“三论”是党报的 “强项”和“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市党报如何更好地发挥“强项”和“优势”,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回答,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浅见。 理论宣传是地市党报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理论宣传是地市党报的一大优势,也是地市党报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历来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宣传。毛泽东同志亲自为报纸撰写社论、评论和理论文章。邓小平同志创造…  相似文献   

6.
日前,接到一份“红头文件”,是某教育杂志社关于“2009全国医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会议通知”。“通知”称:“经相关单位推荐,您撰写的《苦参、土茯苓煎水外搽治神经性皮炎》一文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指导意义,被评为本届论坛优秀交流论文,将被录入本届论坛优秀论文集并安排在大会作专题发言。  相似文献   

7.
杂志的市场竞争战略是跟四种元素相关的,就是人本、文本、成本和资本。这四种元素构成一本杂志的“菱形”或“钻石”边框,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称之为“钻石理论”。  相似文献   

8.
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中心"争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一定客观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市场经济环境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中心”这一管理模式的“母体” ,受市场经济环境诸因素的约束。有关“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中心”争论的焦点 ,集中在“是否适合我们的‘国情’。”笔者提请诸位学者应该透过表象 ,关注一下“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中心”管理模式产生的客观环境与我国社会改革发展方向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将这一争论引向更深层次  相似文献   

9.
一、“编研”兴起缘由有关“编研”这一术语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1960年在档案专业刊物《档案工作》上使用了“编研工作”这一术语;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文件中使用了“编研工作”一词。从此,一方面是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的继续深化;另一方面却是新的研究领域、即档案编研理论的开辟。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还是偏向于用“编纂”一词,而较少用“编研”一词,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编纂理论还有其旺盛的生命力。但值得关注的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编研理论越发显示出蓬勃生机,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应是基于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以“档案双元价值观”的视角分析韦伯“档案观”的同时,也借韦伯组织理论中的档案思想回望“档案双元价值观”。文章认为:首先,在韦伯的理论中,“档案”是作为工具理性的载体,是客观性和实证主义追求的必然选择;第二,韦伯在组织理论中强调“档案”要素,是因为其组织的“合理性”体现为以知识为依据的管理,而档案恰是组织特有的一种元知识;第三,韦伯组织理论的“合理性”体现出“技术化倾向”,而“精通档案”已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行政管理技术;最后,韦伯重视档案的情结还源出他对历史经验的借鉴。故“档案”二字在韦伯的组织理论中被强调,实则是其组织理论建构的逻辑必然,也是其行政组织体系之所以被称为“理想”的一个重要表征。“档案”这一要素是作为组织管理“非人格化倾向”之体现、作为“客观化”或“实证主义”管理风格之载体、作为纯粹理性主义的“工具———目的”的一种“知识”(信息)与“技术”(工具)的结合而被嵌入这一理论的。“档案”在韦伯的理论中,可以认为是一种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相结合的管理要素,即本文作者所持的“档案是作为行为方式(工具)和作为对象实体(信息)的双元价值结合体”。  相似文献   

11.
有人把当今的中国传媒业形象地比喻成一杯由“暴利”和“泡沫”调和而成的“鸡尾酒”。无论我们是否认同这一“泡沫说”,但都无法否认这一现象的存在。这里我们从大众传播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方面来探讨一下与这一现象相关的理论。 一、媒介产业化理论 首先应该说明,关于“媒介产业化”的理论,目前由于其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和提法仍在理论界未达成共识或在政策上未取得“合法地位”,所以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清晰的理论体系。而在实践领域,则对“媒介产业化”这一概念给予了较为统一的肯定认识,媒体进入资本市场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媒介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资源稀缺”是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其基本理论是:资源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求而言是“稀缺”的。依据这一理论,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资源配置决定”。即如何通过“最佳配置”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节约  相似文献   

13.
“民胞物与”思想是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应该和谐相处,达到“一体”的境界。这一思想对于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民胞物与”思想的理论渊源出发,分析这一思想的理论内涵,进而探究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学”这一术语存在着两个悖论,悖论之一:定义。在定义“图书馆学”这一概念时,人们总避免不了地犯“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进行文献信息交流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图书馆学是研究探讨图书馆处理知识载体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这些定义都重复了“图书馆”这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上亿农民进城务工。湖北省的这一数字是上千万.其中出省务工者为500余万。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工潮”一直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是各个媒体报道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读《论语》,最佩服孔夫子对待学习的诚实态度。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实人本来就该这样,可他跟着又来一句“是知也”.一下就把这句话上升到理论高度。后面的“知”为“智”,是说这才叫明智。  相似文献   

17.
消息源是一篇调查性报道的地基,消息源的使用应该遵守"诚实、透明、多源核实和准确"规则,消息源使用是否恰当也折射出记者职业素养状况,是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一把量尺。本文以《南方周末》调查性报道《谁成就了肖传国》为个案,通过对该文消息源使用情况的分析来管窥我国调查性记者的职业意识情况。  相似文献   

18.
报纸是新闻纸。正因为如此,各级党委机关报的理论宣传与专业理论刊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具有鲜明的新闻属性。作为党报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宣传不仅是新闻“在理论层面上的延伸和反映”,也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伟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这一“理论性和新闻性有机结合”的特征,决定了理论宣传在党报“以正确舆论引导人”和“以科学理论武装人”的双重政治功能中都能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睿 《兰台世界》2013,(12):158-159
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盛世,山水画家荆浩率先提出“图真”的理论,这一理论让其成为北方山水画派中的一代宗师,北方山水画派因为这一理论而持续发展,愈来愈好.在这一理论之下诞生许多绘画珍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张林 《青年记者》2006,(2):53-54
联想与联想律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说认为,联想是神经中已经形成的暂时联系的复活。“暂时神经联系乃是动物界和人类本身最一般的生理现象,而且它同时又是心理学者称为联想的心理现象……这二者完全是融合一片、彼此互为吸引并完全是同一种东西。”因此,人们也把条件反射的建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