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根据岩心观察、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对临清坳陷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性、储集空间类型、孔渗特征、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上石盒子组碎屑岩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低孔低渗,部分属于中孔中渗储层.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曲流河边滩、河床滞留沉积的储集物性相对较好,并且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有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工河组是准格尔盆地腹部莫北油田的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数据、薄皮分析等,对J1S2储层进行了物性的研究。研究显示J1S2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细粒岩碎屑岩。根据该地区储层铸体薄片分析,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隙,其次为粒间溶孔,少量粒内溶孔和基质溶孔。油层平均孔隙度为13.57%,平均渗透率为3.19×10-3μm2。属中孔、低渗储层。如何对该井区进行合理研究和评价,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岩样分析化验,从岩性特征、物性、沉积相等方面对该低渗储层进行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田圣风 《内江科技》2011,32(10):140-141
东部凹陷北部地区茨榆坨油田中段油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很低为了进一步落实区域构造,搞清储层发育状况,寻找油气资源接替区,运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储层反演技术在该区重新开展了构造精细解释、沉积相研究、储层反演及综合油气评价,搞清该区构造、储层配置关系和油气分布规律通过综合评价,优选有利圈闭进行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4.
页岩气储层评价技术的方法一实验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储层评价技术是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调研北美页岩气成功开发经验入手,在储层背景地质基础上,探讨了页岩储层评价技术具体方法。页岩储层评价技术可包括三个方面:(1)页岩岩性岩样分析实验,包括地球化学分析、黏土矿物定量分析和孔隙度、渗透率分析等;(2)页岩储层含气性分析实验,包括解析气与吸附气含量分析;(3)页岩测井评价,包括常规测井系列和特殊测井系列:其中页岩岩性岩样分析实验和页岩含气性分析实验是页岩储层评价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一个盲区。  相似文献   

5.
马六一 《中国科技信息》2011,(9):21+23-21,23
碎屑岩储层是中国油气资源的最重要储层类型,加强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研究对油气资源评价、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常规因素和非常规因素两个方面着手,探讨了碎屑岩成分、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温压场、地质流体以及埋藏作用等因素对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着重的论述了非常规因素:碎屑岩成分、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温压场、地质流体以及埋藏作用等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碎屑岩成分、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是成岩作用的基本条件,对成岩作用有决定性影响;温压场、地质流体是影响成岩作用的关键因素,对储层原生孔隙保存以及次生孔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埋藏作用对储层孔隙度演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胜利 《内江科技》2010,31(3):61-61,118
储层伤害评价及保护技术的研究是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重要的技术,也是提高油气勘探和开发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油气储层伤害的机理,评价油气储层伤害的主要方法和标准。并根据不同的油藏类型,总结了国内外的油气储层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晶  钟成旭  李正 《内江科技》2011,32(6):130-131
华蓥山构造北倾末端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川东台褶带。该区飞仙关组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碎屑岩和膏岩较少,储集岩则包括颗粒云岩、晶粒云岩、溶孔鮞粒灰岩,而储集空间主要为各种孔隙,辅以洞穴和裂缝。综合评价,飞仙关组储层总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间夹不同厚度的中孔中渗储层,储层非均质强。  相似文献   

8.
巴凯  杨德冰  唐直平 《内江科技》2011,32(2):126+133-126,133
对砂岩储屡的评价来说,由于影响因数众多,储层定量评价难度较大:灰关联法能通过关联度分析及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系数来理清系统中各因素问的主次关系,从而对目的层段砂岩储屡质量进行了分类评价。本文以王集油田东区的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灰关联分析理论,采用权重系数的方法优选了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扣度等4个评价因素.并对该区块的储层进行了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其他评价方法的结果类似.表明这种基于灰关联分析理论的砂岩储层评价的结果是较为客观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朱凤云 《内江科技》2010,31(5):121-121
董家海子地区主要目的层系为侏罗系、白垩系清水河组,碎屑岩储层埋藏深,储层物性总体较差,通过对储层影响因素分析,预测有利储集相带,从而指导勘探。  相似文献   

10.
《内江科技》2015,(12):78-80
碎屑岩储层和生物碎屑灰岩两种不同储层在研究区相邻地层发育,且均为有利油气储层,因而两类储层测井评价的差异性研究对油气储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两类储层的岩性等分析,对其测井响应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碳酸盐岩由于孔喉受到次生改造作用,测井响应复杂化,碳酸盐岩相对碎屑岩来说测井响应要复杂很多。本文在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测井响应的差异性分析基础上,对两类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三个解释模型进行了对比,孔隙类型、结构、岩石骨架以及胶结程度等的不同导致两类储层的解释模型存在较大差异。利用岩心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两类储层的解释精度进行对比,碎屑岩物性参数解释精度比碳酸盐岩高,测井解释理论成熟程度与资料丰富程度碎屑岩储层解释都要好于碳酸盐岩储层,这是二者解释精度存在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是勘探开发碳酸盐岩储层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收集了各种资料,归纳总结了定性和定量的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定性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包括储层宏观分析技术与储层微观分析技术。定量碳酸盐岩储层实验评价技术包括成岩相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罗智  陈英甫  牛德成 《内江科技》2010,31(9):100-100,189
描述储层特征的参数种类繁多。但不同的参数对储层质量贡献是不同的,因此采用综合定量评价的方法,利用与储层特征相关的主要参数之间的权重关系,对储层进行定量、直观的评价。该方法应用在涠洲油田储层研究中,结合油田的实际情况,共分为四种不同级别的储层,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集成的思想开展了复合神经网络模型研究。首先,利用MATLAB软件平台构建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支持向量神经网络(SVM)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三个单一神经网络。其次,将单一的神经网络以加权平均的规则进行组装,形成一种复合的神经网络系统。最后,利用复合神经网络系统开展了测井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的预测及效果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单一的神经网络方法,构建的复合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精度更高,表明基于复合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储层评价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洪斌 《科技风》2013,(9):129
本文对东营凹陷王5X区块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基本地质特征,沉积体系及储层分布规律以及储集层物性,成藏规律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5.
李友强 《内江科技》2013,34(5):93-94,88
东营凹陷古近纪发育了不同成因类型的碎屑岩储集体,不同类型储层物性演化特征不同,其物性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大量资料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物性演化模式;从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多方面分析了碎屑岩物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角洲与河流物性最好,浊积岩、滩坝和近岸水下扇物性较差,每种沉积相类型在1250m~1750m、2750m~3250m都对应着一个储层随深度增加变差的地带;不同成岩作用时期,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不同:早期,各类储层物性均好;中期,受成岩及沉积作用影响,不同沉积类型及同一沉积类型不同粒径的储层物性差别较大;后期,深部储层物性主要受成岩作用尤其压实作用影响较大,受沉积环境影响较小,物性都较差。  相似文献   

16.
吴峰  张亮  张江江 《内江科技》2010,31(5):110-110
碳酸盐岩在后期成岩及改造作用下,发育有缝、洞、孔储集空间,这些储集空间可以作为油气聚集的场所。本文以苏1井为例.应用碳酸盐岩孔隙度计算模型及测井声波时差比值参数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价的方法,对冀中坳陷霸县凹陷苏桥古潜山碳酸盐岩进行评价,计算出缝洞孔隙度、声波时差比值及双侧向电阻率比值,结合岩性特征及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储层好差的鉴别标准.  相似文献   

17.
前期地质研究表明,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有孔洞型、裂缝型、孔-缝型等多种类型。储层横向变化较大,同一构造带内储层也不尽相同,现有地震资料中发现一些"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如何寻觅本区有利储层的发育规律、进而预测本区有利储层的展布是目前勘探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采用应力场数值模拟、趋势面差异分析技术、反射异常体刻画、AVO效果分析等技术,开展了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并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渭北油田渭北2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旬邑宜君油气勘查区块南部,主要含油层位为延长组长3 3亚油层组,油层平均孔隙度12.2%,平均渗透率0.76×10-3μm2,储层以细小孔-微孔隙、微细喉-微喉为主,剩余粒间孔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研究表明长3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以及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受砂岩粒度控制,粒度越大储层物性越好,通过四性关系研究,为储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厚淼  孙建孟  王敏 《内江科技》2010,31(5):29-29,90
裂缝性储层评价是当前石油工业研究的热点,测井技术作为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技术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由于裂缝性储层具有严重的非均质性等特征,使得传统测井解释技术面临许多挑战。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介绍利用常规测井手段、成像测井手段识别裂缝的方法,并从孔隙结构、导电机理方面入手,试介绍目前常用的孔隙度模型和饱和度模型.并对其优缺点做简要评述,以期能对裂缝性储层的测井评价作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长4+5部分井的储层特征资料,运用灰关联分析的方法求出了该储层各关键参数的灰关联度与权重系数,加权运算出了各井的综合评价因子,并对储层作出了分类评价,给出了储层的分类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