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钟柚 《考试周刊》2010,(18):225-22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本课的影视音乐,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与审美的享受。 2,在欣赏影视音乐的过程中,能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主题音乐、主题歌、插曲;能简述出音画“同步、对位”表现手法的涵义。 3.能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尝试选择恰当的音乐为画面进行配乐。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这是我两年前上的一节音乐课,课题是《影视音乐》。我先由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导入课题,接着,给学生讲解影视音乐的概念,然后按照教材内容顺序,依次让学生欣赏影视音乐片段,边欣赏边总结,最后,带领学生一起唱影视歌曲。  相似文献   

3.
《影视音乐》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曼 《黑河教育》2010,(3):43-43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电视剧《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让学生对剧中人物作出分析,并能够体会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及主要作用。通过教学活动熟悉本课所选的中外影视音乐作品,让学生能够结合所熟知的广告歌及电影和电视剧,了解影视音乐的类别。  相似文献   

4.
本人认为,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主要欣赏方法大致包括通过作家创作主张欣赏作品、通过文学思潮欣赏作品、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欣赏作品、通过少数民族文化欣赏作品与通过文学接受欣赏作品,这些有助于当代各族大学生提高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 这是我两年前上的一节音乐课,课题是《影视音乐》。我先由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doremi》导入课题,接着,给学生讲解影视音乐的概念,然后按照教材内容顺序,依次让学生欣赏影视音乐片段,边欣赏边总结,最后,带领学生一起唱影视歌曲。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住了重点,课中我也设计了一些活动,如演唱影视歌曲,但不知怎么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始终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讲到最后,我自己也觉得没劲!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影视作品中的重要元素,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与价值,并且在影视艺术日渐成熟的今天,音乐作品的地位更加凸显。文章从此出发,首先概述了影视音乐的内涵、类型及影视音乐美学的内涵,然后从渲染影视场景气氛、深刻揭露人物性格、间接承担叙事功能、凸显影视作品主题四点出发探讨了影视音乐美学自我觉醒的表现,最后就影视音乐美学自我觉醒的发展做了分析,如独立地位的凸显、风格流派的增多、欣赏批评的强化等。  相似文献   

7.
影视音乐可以使音乐专业教育感性化.从学生熟悉、易接受的影视音乐入手音乐专业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较自然,有乐感地听记、演唱、演奏、欣赏、诠释音乐.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设计与策略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依据 本课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设置,影视音乐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影视音乐"精选了部分中外优秀作品,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初步掌握音乐在影视中所起的作用,了解中国影视音乐与世界影视音乐的发展与成就,拓宽音乐视野,增进学生对影视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9.
应加强对大学生“严肃音乐热”现象进行积极引导吴倬孟宪东一、“严肃音乐热”的喜与忧近年来在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了“严肃音乐热”现象。这是指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欣赏严肃音乐,并形成了一股热潮。他们欣赏的主要是西方古典音乐,有时也包括中国的近现代音乐。...  相似文献   

10.
影视音乐作为音乐文化的一个分支,近年日渐枝繁叶茂起来。从20世纪20年代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中的音乐发展至今,影视音乐经历了从简到繁,从杂到专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形势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占据了城市文化的主要部分,而影视音乐作为大众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形式,对大众文化的导向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郴州的电视剧创作呈现出比较繁荣的景象,一批影视剧相继投入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及电影频道等媒介播出,受到好评.这些影视剧体现了如下鲜明特点:一是塑造了一批老区革命者与建设者的感人形象;二是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真实地反映了郴州地区的现实生活;三是顺应时代潮流,突出改革主旋律,展示了湖南南大门改革开放的特点与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电视发展进程中,栏目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让栏目独具个性、风格鲜明是电视人共同的追求目标。通过对原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栏目音乐包装的解析,可以发现,音乐是风格定位的先行者、引导者和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提升电视栏目辨识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电视栏目配乐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配乐选择单一、个性特征缺乏等问题。鉴于此,在选择电视栏目音乐时,应结合栏目内容、频道风格、受众心理,运用本土原创以及民族经典等多样化的风格音乐,有效提升电视栏目的辨识度。  相似文献   

13.
音乐审美是人们的一种情绪活动,人们从音乐中体验到具体的情感内容,对情感内容的理解带有主观性。但是,音乐审美价值具有客观性,它的客观性在纵向上体现为历史文化的客观性,因为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内容、形象都不是听众从音响中直接感知到的,它必须通过想象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4.
略论流行歌曲的文学之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音乐学作品,流行歌曲歌词既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又有“离谱能赏”的学性,形成了“别是一家”的审美特征,因而可以并且有必要对其进行学研究。其学之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美、意象美、结构美、音乐美等几个方面。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处于“缺席”状态,如果予以拓展,必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为了一句话》根据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改编而成,《为了一句话》沉着地叙述老故事,不事张扬,着力在电视文本、表达方式和影像、声音、音乐、色彩等电视语言上下功夫,表达了世道的艰难,生活的不易。该剧叙事平静,格调沉郁,手法冷峻,精神深邃,故事演进虽平静如流水,但静中暗流涌动,让人进入便欲罢不能,堪称经典。  相似文献   

16.
袁彧 《海外英语》2015,(9):192-195
Sherlock Holmes, the literary image that Arthur Conan Doyle created in The Adventure of Sherlock Holmes, has undoubtedly become an iconic figure of detective. For over a century, a number of films and TV series which based on this book are countless, Sherlock Holmes has been brought to silver screen and stage for a million times. It will be mentioned Arthur Conan and Sherlock Holmes in his book at first, and then review a list of Sherlock Holmes' adaptations in the history. Secondly, showing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of this figure, taking film and TV dramas adaptation as examples to compare with the original novel,from which we can discover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this image of Sherlock Holmes. At last, it emphasizes through the ages, literary works have always been materials for films and TV programs creation. From the everlasting image of Sherlock Holmes, we can see that literary spirits in classic masterpieces can be spread and flourished through adaptation of films and TV programs.  相似文献   

17.
电视舞蹈除了具备一般舞蹈艺术运动的普遍规律与共性,又受电视具体内容的制约,具有结构上的特殊性。音乐赋予画面丰富的想象空间,画面给予音乐以视觉生命。  相似文献   

18.
机顶盒(STB)就是将电视台发送的数字电视广播信号接收后,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转换为模拟信号,送入模拟电视接收机,利用模拟机观看数字电视节目。本文就机顶盒的基本原理、主要组成、主要技术及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代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目标,以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得到世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赞誉,因而在很多国家得到了本土化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的教学模式提倡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自然、积极主动地融入音乐教学,体验音乐的魅力,提升音乐的素养,进而使学生身心获得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艺术本体论的角度,以电影音乐作为艺术概论的本体性质为研究对象,回顾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周传基、钟惦棐两位学者对电影音乐艺术本体的探讨,并通过对"电影音乐"艺术本体性质的辨析,阐明正确认识电影音乐本体性质在电影观念、创作实践和艺术批评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