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不仅是解决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复杂问题的迫切需要,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需求。如何提高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何打造优秀的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成为学界内外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对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教育调查报告的分析和借鉴,从政策支持、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等方面,指出当前国内高校推进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难点与困惑,并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崇尚多元合作的新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呈现综合化、集成化态势,跨学科合作已成为解决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科技发展前沿问题的有效途径.审视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情况,跨学科合作面临重重困境:基于学科的学术组织架构、"壁垒式"人才培养格局、合作意识淡薄、导师"经济人"利益驱使、激励机制支撑力度不足.高校应从文化氛围、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方式与激励机制等方面为跨学科合作扫除障碍,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介绍了基于“123456”准则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做法。具体来说,“1位转变”即实现研究生的角色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研究的转变;“2分培养”即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学术学位硕士生与学术学位博士生的分层培养;“3方联动”即以研究生院为纽带的政府、社会和大学的联动;“4跨选课”即实施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跨层次选课制度;“5目并举”即优化课程体系、规范课堂教学、搭建发展平台、强化团队指导、完善过程管理;“6手齐抓”即信息化建设、精品文献库开发、精品案例库开发、教学大纲制定、严格课程考核、落实完全学分制。  相似文献   

4.
认为从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转变是研究生培养的大趋势.提出当前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存在着课程模式、项目模式和制度化模式三种.课程模式主要是通过临时增加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来实现,项目模式则主要以问题为中心,融合多个学科共同参加研究生培养.与课程模式和项目模式这种非制度化的模式相比,专门成立以学科为基础的跨学科组织建制是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的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世纪之交,回顾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以促进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展望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适应和推动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利用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促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针对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跨学科报考的原因、存在的困难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美国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一体化项目划分跨学科研究生核心能力的五个维度阐述相应的培养途径,包括开展多学科和跨学科课程、建立跨学科学习社群、建设跨学科研究团队、完善跨学科导师组制和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等。研究发现:IGERT项目是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围绕有潜力的跨学科研究生组织师资和其他资源,通过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建立导师和研究生的跨学科身份认同。这为我国高校在强调“双一流”学科群建设的背景下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教育中的"证书项目"以及"联合学位项目"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跨学科培养中具有典型性。其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机制是:以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科间交流,解决复杂的社会及科研问题,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及转换能力为基本宗旨;以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研究项目和方向为基本路径;以专门的跨学科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跨学科师资配备及跨学科提供课程作为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支撑机制。借鉴普林斯顿大学的上述特征,我国高校博士生跨学科培养中应以尊重学生学习自由为理念,以复杂议题为依托,通过自主开发跨学科学位和跨学科项目、专门的跨学科组织机制建设、"多学科"与"大跨度"的师资与课程资源整合、"高标准"和"全渗透"的跨学科科研训练切实推进博士生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企业科技发展迫切需要自力更生。作为企业科技发展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抓手,校企联合培养在新形势下也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阻碍。分析新形势下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为本位提出联合培养主体在制度和培养模式方面的有效措施,解决新时代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困难、企业项目与研究生培养要求矛盾、研究生科技服务能力不突出等问题,提高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方位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逐渐从以培养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为主转向以培养专业型学位研究生为主。文章阐述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分析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区别,以二年半学制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详细阐述一种螺旋上升式培养模式的运作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