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析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环境与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相关性。以2011—2020年我国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为例,运用K-means聚类算法、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广东省科技人才政策支持系统对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环境促进了青年人才发展,广东省推进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全面培养新兴重点领域青年人才,青年人才主要集中于头部高水平大学。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全链条人才培育政策为依托,为青年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灵活的发展环境,储备培养新兴重点产业青年科技人才,建设高水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1978-2020年上海市380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结果和276份科技人才问卷结果,以目标-工具-对象为框架,对比政策供给和人才需求两个层面评估上海科技人才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尽管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频发,政策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人才流动、交流和评价的目标关注不够;需求型工具、信息支持和住房保障政策不足;政策对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青年人才支持不足,过于重视外国人才而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基于以上供需差异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核心地位。为推动情报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必要对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情报人才体系和新情报人才培养进行分析。【方法/过程】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视角出发,分析支撑前沿尖端科技自立自强的前沿情报人才、支撑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的技术竞争情报人才、支撑基础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情报人才和支撑下一个百年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情报人才的定义、素养与未来培养方向。【结果/结论】界定四类新情报人才,指出前沿情报人才应有高科技专业背景、前沿创新思维、前沿科技识别能力和前沿情报获取能力;技术竞争情报人才应有国家利益与安全责任意识、竞争情报跨界协同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与“卡脖子”技术识别能力、技术竞争态势评估能力;基础情报人才应有基础科学普及能力、全学科的基础研究服务能力、基础研究评价能力;战略情报人才应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前瞻性研判能力、协同决策主体的视角,并提出培养路径。【创新/局限】构建了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情报人才FTBS体系,从发展策略上有助于情报学教育创新发展。针对新情报人才培养的对策在教育实践上尚有较大的应用与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青年科研队伍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生力军,是开展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的主力军,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迫切需要加强青年科研队伍建设,切实建立有效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创造能力、活力和动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文章在分析重大科技成果产出过程中青年科研队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科技人才自主培养主干计划"青年创新促进会"的经验成效;从多措并举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营造青年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制度环境,以及打造多样性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3个方面,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时代背景下优化我国青年科研队伍发展的系统性思路,建议进一步优化推广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发展共同体建设,加快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跨学科合作,实现交叉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5.
科技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核心要义,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从战略体系视角,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中系统推进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具体包含:(1)界定科技强国战略内涵,建立“战略环境-战略目标-战略能力-战略行动”战略体系分析框架;(2)分析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环境,准确研判长远发展大势,牢牢把握科技战略机遇;(3)丰富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强国;(4)提升科技强国建设战略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战略人才力量;(5)深入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战略行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科技发展第一资源。为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和各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自2012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各部委出台了系列科技人才政策。文章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家层面出台的274份主要文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探索构建由环境建设、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管理和服务(人才激励、人才引进、人才流动)等四方面组成的基于科技人才职业生命周期的人才政策的框架体系,为各级政府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俄罗斯科技人才培养政策进行详细分析,从改革与发展体系的完善两方面来进行,并对人才激励政策所带来的经验与存在弊端做出探讨。促进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不断的发展完善,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避免改革阶段风险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各有关博士生培养单位:为推进中国科协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培养和发现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青年人才,提升中国科协智库社会影响力,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拟启动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博士生项目,接收公开申报。一、项目目标该项目旨在鼓励科技战略及相关交叉领域博士生围绕科技战略、科技发展、科技治理、科技人才、科学文化等领域开展前沿热点以及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人才作为推动创新的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1)。工程教育是涉及工程科技与工程人才的教育体系,同科技与产业发展联系十分紧密,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球工程教育发展历经技术范式、科学范式、工程范式3个阶段,并逐步进入创新范式这一新发展阶段,愈发强调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撑作用。基于技术创新视角下工程教育范式演化规律分析,构建了工程教育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逻辑,包括范式驱动的系统动力机制、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能力供给机制、科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等3个方面。同时,从产业与学科互促发展的知识体系优化、学科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培养体系优化等两个方面,分析提出工程教育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高校作为培养我国创新型青年人才的最后一环,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理念,不断优化和改进高校的考试模式,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努力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构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型考试制度,使高校的考试制度真正发挥出检测、反馈与导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从科技创新人才开发过程的角度,结合创新政策工具、技术生命周期构建三维分析框架,以广东省2008—2016年间出台的96项涉及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文本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已颁布的有关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政策以规范性和约束性政策为主,可操作性政策相对缺乏;重视人才激励、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对人才评价、人才流动和人才保障的关注度不够;重视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较少使用需求型政策工具;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的技术生命周期中的分布较为均衡。结合创新政策工具、技术生命周期提出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2013—2017年间四川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和统计计量法,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和政策力度3个维度设计分析框架、编码政策文本、统计描述样本,实证分析四川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效用,为新时代区域人才改革提供参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人才政策的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环境型政策工具过溢、供给型与需求型政策工具略显不足;政策目标重人才规模与创新、轻人才素质与流动;政策力度变化趋势与战略调整协同,但政策的可持续性不足。因此,区域人才政策的制定需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同时完善政策目标结构,引领战略化发展,加强政策实施力度,推动人才政策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柱,正面临严峻的“卡脖子”问题。中国“缺芯”之痛本质上始于人才之痛,产业总体层面发展不均等结构性问题导致人才聚集扩散效应更加难以有效形成。实现产业高水平自立自强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不仅要关注集成电路核心技术创新,更要关注集成电路的人才供给体系。文章从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阶段、流通阶段和结构性问题等维度,系统性剖析新形势下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培养与发展体系的痛点,并提出形成分层次、多梯队和“需求—供给—流通”环节横纵协同的新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理论模型,为构建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分层次、多梯队、应用性复合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发展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是科技人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具体举措与微观个体非理性行为的关联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以行为公共政策视角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搜集2007—2021年中央层面的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从情绪认知、行为引导构建行为公共政策分析框架,重点从工具、叙事与反馈三个层面分析科研减负、评价引导、人才管理三个维度的政策目标。研究发现: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正巧妙地运用鞭子型与助推型协同的政策工具、认同强化与社会规范组合的叙事效应、政府主导的单向政策反馈来塑造科技人才的情绪认知与行为引导。但是,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政策偏好与科技人才的行为偏好存在偏差,政策工具的缺陷、叙事效应的断层与个体感知的偏差促使了“非理性行为”的发生。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体系亟待完善科研减负的选项体系、人才评审的评定标准与微观个体的情绪疏导。  相似文献   

15.
以四川省和江苏省为例,基于两省相关政策文本,从人才界定、领域范围、资金支持、生活保障、激励措施和后期培养等方面对比分析东西部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共性和差异,为完善我国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确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科技宏观治理、攻关应急体制机制、科研人员全职业生涯、科研活动全链条、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主体、区域创新和科技创新全生态等方面,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改革近10年实践探索与效果;分析了主要创新型国家在科技改革中呈现出的战略统筹加强、政府干预增强、重视颠覆性创新和未来技术、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注重开放科学与科技安全平衡等新动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面向未来的科技改革走向,提出了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改革思路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面向上海"十四五"科技人才工作要求,以当前上海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与人才发展需求的差距为落脚点,建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对象"框架.基于1978—2020年上海市380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结果和276份科技人才问卷结果,从政策供需两个层面评估上海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尽管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频发,但政策供给与人...  相似文献   

18.
科技人才是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的关键,人才的认定、选拔、培养、使用、奖励、流动均受到政策影响,人才工作对政策依存度很高。科技人才政策的协同程度影响政策效果的发挥,科技人才政策的切实制定和良好执行是政策目标实现的基础,因此从政策目标、政策制定主体和政策执行主体三个方面,根据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以珠三角九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中的210条科技人才政策为例,测度科技人才政策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结果表明:自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成立以来,三个子系统的有序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复合系统协同度处于较低的水平,科技人才政策复合系统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最后,提出促进科技人才政策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