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国家科技竞争力的评估有助于刻画国际科技竞争格局,为科技政策和战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文章从“投入—过程—产出”的视角,提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潜力—效力—实力”三维测度框架,实现了兼顾规模和效率差异性的国家科技竞争力测度多维度全过程分析。文章基于笔者研究完成的《国家科技竞争力报告2023》,对世界34个主要国家的科技竞争力进行测度,并重点分析了2011—2022年包括我国在内的11个典型国家的科技竞争力演进趋势。在此基础上,从科技竞争潜力、科技竞争效力和科技竞争实力3个维度进一步对34个主要国家的科技竞争力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刻画34个主要国家科技竞争格局并揭示我国科技竞争力现状。研究发现,我国科技竞争力近年来增速逐步放缓,转向稳步增长阶段,不过与科技领先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我国科技竞争实力水平较高,但与主要科技强国相比,在体现科技产出质量的指标水平上差距悬殊;科技竞争潜力水平进步显著,然而我国与主要科技强国在效率型指标水平上仍有较大差距;科技竞争效力水平大幅低于主要科技强国,是制约我国科技竞争力水平整体提升的最主要因素。最后,文章提出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家创新力是一个国家创新系统对外表现出来的科学创造、技术开发、产业发展和条件支撑的合力。从多维创新指数的视角借鉴物理学力分解的思想,面向国家创新活动效果,构建了国家创新力多维测度框架。横向上面向创新链,将国家创新力分为国家科学创造力、国家技术开发力、国家产业发展力,并从创新环境支撑角度构建了国家条件支撑力,四个分力构成了国家创新力四维测度框架。纵向上考虑国家创新力的不同度量表现,从规模、强度和速度三方面对创新力进行分解,以考量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规模的国家创新力表现差异。最终构建了四横三纵的国家创新力测度框架。国家创新力测度框架能全面衡量一国的创新活动效果,为国家创新优劣势分析以及格局评价提供新的参考。在应用国家创新力测度框架的过程中,需把握不同性质的指标,以便有效评价和监测国家创新活动,全面反映国家创新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芳  穆荣平 《科研管理》2011,32(10):71-78
提升汽车行业创新能力是我国实现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测度分析我国汽车行业创新能力发展态势、国际水平和创新发展环境对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梳理国内有关产业创新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产业创新能力研究,构建我国汽车行业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分析汽车行业创新实力、创新效力与创新发展环境,认为我国汽车行业创新实力与创新效力不断提升,但与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强国差距较大,汽车龙头企业创新规模问题突出,也认识到国内汽车行业创新能力建设环境基础薄弱。  相似文献   

4.
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全球创新发展绩效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科学监测创新发展绩效格局演进方向是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界定了“国家格局”、“格局分析方法”、“国家格局分析方法”等基本概念,研究提出了国家创新发展绩效格局二维分析方法,并选择40个国家创新发展指数和创新能力指数及其子指数排名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三个结论:(1)基于国家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发展水平指数排名,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40个国家分为四类,即创新引领型国家、创新先进型国家、创新追赶型国家和非常规创新追赶型国家;(2)增加辅助特征量“人均GDP”以气泡图形式分析国家创新发展绩效格局的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衡量)较高的国家,其创新发展指数与创新能力指数通常排名也较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创新发展绩效高度正相关;(3)分别增加辅助特征量“GDP”和“人均GDP”以气泡图形式分析国家创新能力格局的研究发现,经济规模(以GDP衡量)较大的国家,其创新实力指数排名通常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衡量)较高的国家,其创新效力指数排名通常较高。  相似文献   

5.
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全球创新发展绩效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科学监测创新发展绩效格局演进方向是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界定了“国家格局”、“格局分析方法”、“国家格局分析方法”等基本概念,研究提出了国家创新发展绩效格局二维分析方法,并选择40个国家创新发展指数和创新能力指数及其子指数排名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三个结论:(1)基于国家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发展水平指数排名,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40个国家分为四类,即创新引领型国家、创新先进型国家、创新追赶型国家和非常规创新追赶型国家;(2)增加辅助特征量“人均GDP”以气泡图形式分析国家创新发展绩效格局的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衡量)较高的国家,其创新发展指数与创新能力指数通常排名也较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创新发展绩效高度正相关;(3)分别增加辅助特征量“GDP”和“人均GDP”以气泡图形式分析国家创新能力格局的研究发现,经济规模(以GDP衡量)较大的国家,其创新实力指数排名通常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衡量)较高的国家,其创新效力指数排名通常较高。  相似文献   

6.
藉由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创意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经济转型与创新实力提升,已成为智慧浪潮中国际大都市迎接竞争的选择路径。在智慧时代,信息通讯产业及其价值链的上游——数字内容产业,几乎成为各大都市践行文化科技创新融合的最佳领域。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及台北这六个国际大都市在文化科技创新融合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城市的转型提供了部分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前期呈“倒V型”发展趋势,金融危机后呈缓慢的波动上升状态,纯技术效率是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差异,其中下游区域的效率水平最高,上游和中游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均值在各年份期间交替领先;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由上游和下游高于中游的“U型分布”特征逐渐转变为“多中心分布”特征;随着时间的推进,城市间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愈发显著,但低效率城市聚集的规模大于高效率城市,局部两级分化现象加剧。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激发我国科研领域的原始创新力,提出科研项目评价应加强对其学术创新力的评价。以国际相关研究作为项目成果的评价参照系,将基于结构洞理论和媒介角色理论的创新潜力测度指标与现有的影响力测度指标相结合,实现科研项目学术创新力评价。通过实证研究总结评价方法与步骤,倡导排名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模拟贸易中断风险发生时锂产业链贸易网络的脆弱性,以有效识别关键节点和网络的潜在风险,为优化贸易格局和规避风险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基于贸易流向分析锂产业链2000—2021年的贸易格局演化情况,采用蓄意攻击法模拟2021年PageRank中心度前10%的节点发生贸易中断后锂产业链贸易网络脆弱性动态变化。【结果】研究显示:(1)锂产业链全球贸易格局正面临深刻的重组与变革,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凸显;(2)样本期内锂产业链上游网络抗毁性有所提升,中游和下游网络抵御风险能力相对稳定;(3)锂产业链脆弱性排名为下游<中游<上游,当全球前10%的关键节点贸易中断后,上游、中游和下游贸易网络的整体性能分别平均下降60%、35%和23.5%。【结论】为维护中国与世界的锂产业安全与稳定,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锂产业链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保障机制;建立锂产业链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共赢机制,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价值链之间的正向响应能力;提高锂资源国内自主供给保障能力和全球配置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试图理清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对其创新表现的影响是否真的朝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得到2000—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和地区的相关信息,以企业出口上游度、进口上游度和净上游度为核心解释变量,测算企业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分工位置,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企业创新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回退到本国进行纯国内生产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国内生产环节数的增加促进企业开展创新行为,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参与国内生产可以弥补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进而提出宏观经济环境对上述作用存在“强化正向,弱化负向”的调节作用,除了政府宏观引导的作用,企业本身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和吸引高科技人才两个渠道影响创新的物质和人力条件,以此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同质化竞争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最为显著的商业竞争难题,企业间由于结构趋同、业务区分度低、投入相似等原因陷入同质化竞争的“黑洞”,企业的价值增值能力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本文基于同质化竞争背景,将企业价值链分析与我国港口企业实际情境紧密结合,构建企业价值增值效率的多阶段网络DEA评价模型和面板Tobit测度模型,并利用我国上市港口企业2012—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同质化竞争是导致企业价值增值效率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分阶段效率评价时显示同质化竞争仅对企业价值增值的某个阶段产生显著影响,如我国港口企业数据显示同质化竞争显著影响企业生产水平,进而间接影响最终的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提炼同质化竞争情境下价值增值效率低下的关键因素,并据此提出企业提升价值增值效率的针对性策略,为同质化竞争情境下的企业重构价值链、提升价值增值能力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硬实力”的竞争,也包括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的竞氛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梳理全球价值链及其分工地位测度方法的相关成果,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厘清文献的发展脉络和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重点阐释并对比评述当前国外影响最广泛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指标。研究发现:垂直专业化指数、出口产品价格指数、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以及上游度指数是测度全球价值链地位使用频率最高、最具代表性的5种方法,各类指标的特征及适用领域存在差异性;此外,现有研究虽然提供了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经验,但仍存在前提假设脱离现实、数据更新时滞严重等局限,需要进一步完善。最后,从产业结构、测度指标、研究范围、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考虑技术异质性,将长江经济带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群组,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两阶段关联DEA模型,将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两阶段,测度分析2010—2014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结合技术落差率,衡量三大群组与区域整体潜在最优水平的差距,最后对无效率原因进行分解。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偏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率主要损失在成果转化阶段,医药制造业两阶段效率值均低。群组间存在技术差距且行业间差异明显,技术研发阶段,下游地区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拥有技术优势,上游地区最接近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前沿。中游地区在两行业的成果转化阶段均与区域最优水平最为接近。从总体上看,企业内部管理是导致两阶段创新无效率的主要因素。各地区应根据子阶段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对蒙古国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转化发展动能,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论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并测度2010年—2019年蒙古国科技创新水平,结果表明:2010年—2019年蒙古国科技创新水平总体呈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的“波浪式”发展趋势,且易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主成分与蒙古国科技创新水平存在协同性与决定性,且其余主成分对科技创新水平的作用有明显的滞后效应;蒙古国科技创新水平在不同时期受主成分的影响表现出差异性,指标层面上主要受科技创新环境及投入的影响;中蒙之间具有较强产业互补性,蒙古国科技创新水平也会受“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进程的影响。围绕财政支持、创新体系、发展理念及方式、“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等方面,提出促进蒙古国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广东科技创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变异特征和规律,采用DEAMalmquist模型、空间可视化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测度及剖析2011—2020年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情况。结果发现:以2014年实施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转折点,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的加大投入和利用效率提升,全省已发展为珠三角领衔、粤东西部协同发展的“一核两翼”创新发展格局;动态来看,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年平均涨幅为8.1%,技术进步是主要影响因素,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综合提高型地市有13个,其中云浮和汕头表现突出,技术进步提高型包括广州、深圳、清远和茂名,综合下降型包括汕头、江门、湛江和揭阳。由此提出广东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和科学统筹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测度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水平和探析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质量区域经济引领作用,意义重大。研究联合体通过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带动区域产业向价值链上游转移,为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视角。选取2014-2019年我国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面板数据,基于研究联合体的视角构建涵括产业结构水平、创新驱动水平、数智赋能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四个维度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测度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寻找其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平均水平为0.470,处于中等水平;水平最高的深圳与最低的乌昌石之间的差为0.545,差距较大;东部示范区整体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南方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平均水平为0.519远高于北方的0.3932,南北方差距明显。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表明:示范区研发创新能力与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研发创新通过知识发现和技术创造带动示范区产业向价值链上游转移;人才支撑能力与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示范区通过提升人才存量进而引发“知识外溢”效应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服务能力与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示范区通过搭建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提供完善的保障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牵引能力对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示范区通过吸引资源要素聚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开放合作能力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整体而言开放合作跟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不大。鉴于此,示范区应搭建完善的研发创新环境、打造致力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研发平台、构建研发人才体系、探索差异化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运用规范化的定性技术分析我国22家企业,探讨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制造企业通过网络权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具体路径。运用质性分析方法对27个实地文本数据进行扎根分析,探索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网络权力因素。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中企业网络权力包括技术、结构、认同和制度4个属性。企业需对网络格局进行重构以突破既有企业间的关系定式,改变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获取竞争优势。网络权力对竞争优势影响路径的本质是对关键资源控制基础上的制度安排重构过程,是包含创新战略选择在内的全球价值链治理微观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法国"竞争点计划"是一项通过整合优势、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法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计划,"竞争点计划"的实施反映了创新模式已经发展到国家创新体系阶段.我国目前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尚处在试点状态.我们应以"竞争点计划"为借鉴,强化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由于产业链绵长,片段化生产特征更为明显。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整体产业层面,缺乏对产业链视角下的电子信息产业动态和分工概念的思考。基于此,利用2006-2018年222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贸易往来数据,通过社会网络方法,探索电子信息产业上、中、下游代表性产品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主要国家的网络地位及格局演化。研究发现: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核心-外围”结构明显;上游供应链网络呈现链式结构,网络密度稀疏,鲜有新的国家加入,中国在上游贸易网络中位置有所跃升,但仍未处于网络核心;中游和下游顶层网络呈现“扁平化”特征,在2006年中国已处于大部分产品贸易网络的关键节点位置,至2018年中国进一步跃升至网络核心。据此为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网络中地位,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