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泛神论”,十六、六世纪产生于西方,是一种认为万物皆神的哲学思想。新文化的伟大旗手郭沫若早期创作中颇受“泛神论”影响。对如何评价“泛神论”在郭沫若早期思想中的作用与地位,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女神’其实就是泛神论的化身”。(按栖:《论郭沫若的诗》)第二种观点认为:“泛神论”只是影响郭沫若早期思想和创作的“一种因素”,它在思想上不占主要地位,而是处在不断削弱和逐步消亡的状态之中。(顾炯《郭沫若(女神)的创作思想》)笔者认为两种说法都有偏见性。第一种说法夸大了“泛神论”…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郭沫若思想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思想,泛神论只不过是它的一个独特的表达方式或命名而已。本文从“五四”时期郭沫若对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传统哲学的主动追求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神合一”的泛神论两方面着手论述,并对这种泛神论特征作了概括,最后就近几年有关郭沫若的论争作了相应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一、从《三叶集》看郭沫若与泛神论的联系郭沫若为什么会接受泛神论,似乎早成定论,其实,在今天看来,仍有重新探讨的必要。笔者认为,郭沫若“拿来”泛神论,不是作为改革社会的思想武器,而是作为“诗人的宇宙观”;他接受泛神论的根本目的,在于诗的创作。和《女神》同时产生的《三叶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郭沫若的爱情诗集《瓶》开始重视,出现了不少评论文字,这是可喜的。但是,论者们中的一些意见,却是不怎么公允的。楼栖在《论郭沫若的诗》一书中关于《瓶》的论述,是出现较早、影响颇大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泛神论在诗人前期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泛神论既是诗人创作《女神》的指导思想,是培植诗人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温床”,甚而至于把《女神》完全与泛神论等同起来,说《女神》就是泛神论的“化身”。为要  相似文献   

5.
在郭沫若前期的思想中,泛神论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已基本上成为学术界的定评。但是,不能说泛神论在郭沫若前期思想中占主导地位,而且,郭沫若的泛神论又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它和我们通常所讲的泛神论即西欧的泛神论有着一定的区别。 西欧的泛神论哲学流行于十六、十七世纪,其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布鲁诺和荷兰的斯宾诺莎。他们认为神即自然界,神融化在自然界一切事物之中,并没有什么超自然的能力。这些实质上等于对神否定的观点,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但是,泛神论中也包含着不少唯心的东西,特别是它的历史观;它强调个人的历史作用,轻视群众力量。由于本身这些不可克服的缺陷,在斯宾诺莎以后,资产阶级渐渐把泛神论歪曲成世界存在于神之中的唯心主义理论。到现代,泛神论已变成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的个性和诗风,深受庄子及其文风的影响,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对于郭沫若认识和批判庄子的思想发展过程,还分析较少。本文侧重在这方面略作探索。 研究郭沫若前期的思想和创作,离不开探讨庄子泛神论思想对其文化观的影响,这无论从其早年与宗白华、田汉的创作通信交谈中,还是从他后来对当时创作的追述中,都有大量的材料可资证明。倘若十三、四岁的郭沫若对《庄子》的喜爱尚带有较多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资产阶级上升期和没落期的各种思潮也涌到中国来了。当时的文艺家无一不受其影响,而受到什么思想的影响,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如何,则因人而异。那时的许多文艺家的思想,的确处在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中,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是如此,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也是如此。郭沫若当时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有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同时受到泛神论思想的影响,而且由于历史的和个人的原因,在一段时间里,泛神论对他的思想和创作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早年深受泛神论思想的影响。他多次说他在年青的时候,对于人生问题搞不通,一个时期相信泛神论,“或者可以说我本来有泛神论的倾向”,因此,在其初期诗歌创作中,泛神论思想是很浓厚的。他的《女神》、《星空》等诗集对此有明显而强烈的反映。例如:  相似文献   

9.
泛神论在17至19世纪西方哲学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文学和艺术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诗歌领域也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泛神论观念的诗人,华兹华斯与郭沫若诗歌的泛神论思想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留日时期开始接触泰戈尔作品,他的泛神论思想和早期诗作的表现形态均与泰戈尔的影响有关。“五四”后期,由于郭沫若思想的发展变化,泰戈尔的影响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早期小说创作存在着明显的散文化倾向,具体体现在运用独白直抒胸臆、描写梦境幻觉以展示心理、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等方面.究其缘由,作者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及泛神论思想、德国表现主义文学思潮、日本私小说等多种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李大钊的早期著作与《女神》郭沫若的《女神》是我国新诗运动的奠基之作。对于这本新诗集,人们从它的思想内容、艺术创作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成绩是显著的。但是,研究中也有个较为薄弱的方面,即是对作品思想的探源研究显得不足。虽然,有的研究者从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说明它对形成郭沫若“动”的宇宙观的影响,有些研究者对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作过探索;有的研究者对郭沫若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展以后,在当时新诗创作方面,郭沫若的《女神》是有着巨大影响的一部诗集。对于这一部诗集,在我们的文学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全国解放以后的文学研究中,一直是极为重视的。但由于这一诗集能涉及的泛神论的思想影响问题比较复杂,事实上一直没有获得很好的解决,因而就不能不妨碍了对于这一诗集——特别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篇章深入的精确的理解,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价。而这,理所当然地也就妨碍了我们对于《女神》中所表现的当时作者的思想成就和战斗业绩,作出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评价。本文的写作,即试图在这个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众所周知,《女神》是郭沫若长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的“郁积”在五四革命浪潮激荡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富价值的课题是揭示“球形天才”的创造之谜。本文从思维方式角度切入,突破了前人在“泛神论”问题上达成的“共识”,认为“泛神论”是一种原逻辑思维,是郭沫若创造性思维运思方式的生长点,并从创造学的角度分析了郭沫若的创造性特征,以期为郭沫若研究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吸收了我国古代孔子、庄子、王阳明等人的哲学思想,同时受到斯宾诺沙、古印度《奥义书》哲学影响。他强调“本体即神,神即自然”的思想,无疑是对传统的大胆挑战,它一改以往人们对传统人格神的理解,而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的文艺思想及其创作不同程度地有承于庄子。新时期以来,郭沫若的研究者在“郭沫若与庄子”文艺关系这一领域亦有可贵探索,其探索涉及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泛神论、文艺的非功利观及文艺的“自然流露”说诸方面,这些也正是郭沫若融贯中西文艺思想、促成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转向现代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五四”期间,郭沫若一度倾心泛神论,他那以泛神论为思想内核的诗作《女神》,表现出浓烈的反叛传统的色彩,有力地配合了五四新化运动。郭沫若的泛神论哲学一方面致力于正本清源,直探中国儒家化的本质,赞赏中国传统化精神;另一方面主张吸收西方科学化,表现为融合中西的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一)“文艺的本质是主观的,表现的”客体和主体、再现和表现、反映和创造之间的关系,是同文艺的本质特征密切相关的问题。郭沫若作为富于个性特征的浪漫主义诗人,早年在泛神论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强调艺术本质是主观的、表现的,倡导自我表现和主情主义,重视直觉和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本世纪初期,郭沫若走上诗歌创作道路,受到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的激励,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富价值的课题是揭示“球形天才”的创造之谜。本文从思维方式角度切入,突破了前人的“泛神论”问题上达成的“共识”,认为“泛神论”是一种原逻辑思维,是郭沫若创造性思维运思方式的生长点,并从创造学的角度分析了郭沫若的创造性特征,以期为郭沫若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说:“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这句很平常的话却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它是郭沫若创作历史剧的一个总原则。它是郭沫若创作历史剧的态度、动机的表白,说明他高度重视历史剧的社会作用和剧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它规定或制约着史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这一史剧创作的总原则贯穿于郭沫若史剧创作的全过程,是郭沫若史剧创作的深切体验和创作经验的高度概括,并获得重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郭沫若的这一概括也是我们学习、理解、研究郭沫若史剧的一把钥匙,对我们今天的史剧创作仍有着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