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在中国,制造业日益凸显在世界市场地位的今天,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中心”已经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历史上几代“世界工厂’’应该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中国目前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中国要打造世界制造中心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篡。  相似文献   

2.
如今在国外的商店里买到中国商品已不新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的纺织品、服装、平板玻璃、钢、水泥、煤炭、化肥、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收音机、空调、日用工业品等产品的产量持续居于世界首位,其制造业总量已升至世界第4位。一时间给人以“世界工厂”的印象。但中国还远不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中低端产品数量很大。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中国至多算是“世界工厂的一个车间”。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堪称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低,产品质量差。如果长此以往,就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是“世界制造工厂”搬出中国;要么是大批“洋”工人取而代之,抢走中国技工的饭碗。  相似文献   

4.
迈向"世界工厂"过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回顾了世界经济史上三个“世界工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结合他们的经验教训,对迈向“世界工厂”过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思路作了一些探讨。文章认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为中国制造业的大发展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同时,鉴于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本文特别阐明了中国改进装备制造业的必要性和职业技术教育所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产品大量畅销国际市场,成为人们衣食住行的必需品,“中国制造”、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成了社会关注最多的话题。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日本。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首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理由是,在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中,“中国制造”均已在世界市场份额中名列第一。贴牌生产(OEM)的方式,也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境外企业的生产基地。所谓“世界工厂”,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有一大批企业和众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地位,甚至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从世…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间,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致使中国被誉为“世界的制造大工厂”。而机械制造业更是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向我国的转移,“中国制造”的趋势已经逐渐明显,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不久将会确立。伴着生产、制造、工艺等环节技术含量的提高,这预示人才结构也将从重学历向重能力的实用型转变,掌握一定现代科学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灰领”人才将脱颖而出,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宠儿。调查显示,目前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区的“灰领”人才严重不足。在深圳,每万人中拥有科技人员数仅31人,不到北京的1/5、上海的1/3;而其中“灰领”人才仅占5%左右。专家呼吁,“灰领”的短缺危机有将可能影响到我国成为下一个制造业中心和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将面临着无法应对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给中国带来大好机遇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制造业呼唤专业教学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将部分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制造业“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正在发“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势产不过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虽然我国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但掌握数控技术的人才奇缺,其中仅数控编程、维修人员就短缺60多万。制造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相当长我国经济还得靠制造业牵引。要打造的品牌,要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必须要有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一、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期间公布了中印全面经济合作的五年规划,确立了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奋斗目标。1.中印经济合作又被称为“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的结合。联系右图分析,相对于印度,中国的优势产业是A.畜牧业B.制造业C.服务业D.种植业2.右为“中印双边贸易额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有百余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制造”的繁荣与日益对进口装备依赖的矛盾.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与国内资源环境恶化的矛盾使得我国企业不能仅仅凭借“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在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时代,要积极探索“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即走向“中国创造”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紧跟英国之后,中国成为了著名是“世界工厂”,因此其制造业不断发展,很多制造类的机器已明显数控化,因此,制造业急需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数控人才.本文通过对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进行研究,并对改革的实践进行探析,希望能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数控人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其“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角色日益引起全球投资者的青睐。依托这良好的经济发展背景,全国许多城市正着力建设现代城市经济,以带动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例如:上海着力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构建世界先进制造业高地,领军于“长三角经济圈”,全力打造中国经济“龙头”?这项战略关键取决于“科教兴市一走通华山一条路”,即能否建立起世界一流的“人才高地”,归根到底就是能否建立起具有较高竞争力的教育结构体系:大学后继续教育——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把它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现代城市经济建设给成人高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成人高等教育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于是否能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加工制造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发挥自身优势,使中国早日成为“世界工厂”,应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改善投资机制;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创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制造”的美誉与尴尬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难得机遇,通过主动承接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大潮,中国在短短20多年内迅速发展成为全球一个新的庞大的加工制造中心。目前“中国制造”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已达170类。2001年5月,日本通产省公布了名为《面对21世界对外经济政策挑战》的贸易白皮书,提出如今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中,“中国制造”的电器产品已占第一位,日本充当亚洲经济发展领头羊的“雁行结构”已经崩溃,取而代之的是急剧成长的中国经济。自日本抛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论调以来,国际媒体掀起了一股“中国威胁论”的浪潮。其主要论调是:一曰“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亚洲的龙头,中国经济这样高速增长,最终将吃掉全世界”;二曰“中国独自取胜论,中国将要接管全世界”;三曰“中国经济的崛起将形成亚洲区域的经济黑洞,吞噬包括韩国及东南亚在内的同质经济体”;四曰“中国制造会使世界经济对中国如此依赖,可能会因为战争、恐怖主义或社会问题、自然灾害而引发供给的断裂而陷入危险”。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国外媒体都支持“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崛起不是威胁,中国是世界上投资最安全的地方。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同时也就“世界工厂”的提法提出了很...  相似文献   

15.
迈向"世界工厂"过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回顾了世界经济史上三个"世界工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结合其经验,对迈向"世界工厂"过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思路作以探讨.认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应始终坚持实施型人才的培养方向,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国制造业的大发展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同时,鉴于中国制造业的现状,特别阐明了中国改进装备制造业的必要性和职业技术教育所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型工业化是依靠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来装备中国工业,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文章在分析中国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新型“世界工厂“的问题作了尝试性的探讨,最后提出应根据中国工业化资源禀赋的特殊国情,充分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合理组合各项工业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从2001年12月11日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已经长达十几年之久,中国也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从“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设计”转变.然而我国的很多自主服装品牌并没有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来创新和发展,而是移植外来文化,试问如何与其文化所有国长期的发展相竞争?其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服装行业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自身优势,实现全球化的战略梦想,中国服装行业之路将往何处去?  相似文献   

18.
l9世纪 4 0年代 ,马克思就以其惊人的洞察力注意到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发展趋势 ,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具有特定含义的“世界历史”概念分析、表征和揭示了这一历史趋势 ,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世界历史”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立足于“世界历史”的高度 ,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和方法 ,分析和研究处在“世界历史”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情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第一次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如何在“世界历史”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由此凸现了邓小平理论宏大的全球化视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 2l世纪 ,邓小平理论仍然充满着青春活力 ,是指引中国社会主义在 2 1世纪阔步前进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9.
陈洪源 《留学生》2010,(3):48-48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被称为“世界工厂”,许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处于全球的支配地位,比如电视机、DVD、MP3、音乐机等。但也由于中国企业既不掌握核心技术,也没有加入相关的国际行业标准联盟,使得国内企业不得不向相关的国际企业联盟交纳高昂的专利和标准费用,产品的利润大部分被国外企业拿走,自身的利润微乎其微,成为替别人打工的。  相似文献   

20.
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国经济受到重创。中国通过实施严格的防疫政策,较早地控制了疫情,使制造业得以迅速复工生产,在满足国内物资需求的同时,成为向全球供应卫生防疫产品的主力军,其强大的产能令各国侧目。然而,随着后疫情时代各国产能的恢复,中国制造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与国际竞争压力并行的是,中国制造也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内挑战,其中主要的挑战之一是劳动力的匮乏。近年来,年轻人不愿意进入工厂工作是一个可以被显著观察到的社会事实。有学者研究发现,快速发展的零工经济正在对制造业形成“虹吸效应”,各类互联网平台新增劳动力中很大比例来自传统生产制造业,过去活跃在工厂生产线的青壮劳动力正源源不断地从线下走到线上,以至于著名企业家曹德旺疑惑道:“当下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去送快递,也不愿意去工厂了,这是目前国内制造业的困境。”因此,对中国制造业来说,“谁来当工人”是不得不面对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