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质点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程是: V_f=V_0+at (1) S=Vt=1/2(V_o+V_f)t (2) 由(1)和(2)消去t及将(1)代入(2)中分别得出(3)和(4):  相似文献   

2.
许多课本中表征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三个基本公式为: V_t=V_0 at (1) S=V_0t 1/2at~2 (2) V_t~2-V_0~3=2aS (3) 笔者认为:能将第三个公式写成下面的形式就更为恰当: 即 V_t~2=V_0~2 2aS (4) 为什么呢?因为物理学是人们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性的总结,而这个规律通常用对应的抽象数学语言——物理公式——表达出来。这几个公式分别表明的是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一般情况是初速度V_0不为0,加速度a是恒定的),即时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即时速度随位移的变化规律。前两个公式表明了:即时速度的大小和位移的大小都与初速度、加速度有关,并且  相似文献   

3.
<正>一、基本公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这部分内容较为基础、知识点较多,牵涉的公式也较多,但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公式有三个,分别为速度—时间公式(V_t=V_0+at)、位移—时间公式(s=V_0t+1/2at2)、速度—位移公式(V_t2)、速度—位移公式(V_t2-V_02-V_02=2as)。这三个公式均具有方向性,是矢量式,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方向。数值的正负表示矢量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后的熵应该是S=Kln((2/Nπ)2~N)~(1/2),而不是S=Kln2~N,从而证明公式ΔS=nkln(V_1/V_3)是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5.
由S=v_0t+1/2at~2及v_t=v_0+at这两个公式,可以推导出一个用v_t、t、a表示s的公式。 s=v_0t+1/2at~2=(v_0-at)t+1/2at~2=v_tt-at~2+1/2at~2=v_tt-1/2at~2 s=v_tt-1/2at~2这个公式,对求解某些物理量较方便,有人建议将它列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公式之列。在末速度等于零这一类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交通工具减速到停止等,若已知运动的加速度及运动经历  相似文献   

6.
设长方体三度为 x、y、z,x≤y≤z,体积 V=xyz,表面积 S=2(xy+yz+zx),棱长 L=4(x+y+z).文[1]得到 V=S=L型空间数不存在;V=S 型的有9个;得到 L=V 型的一个:48;S=L 型的一个:24.本文做进一步探索.探索1 V=L 型空间数.记 a=xy,b=zx,c=yz,则 V=L 化为(1/a)+(1/b)+(1/c)=1/4(a≤b≤c).①(1)可得5≤a≤12,a=5时,21≤b≤40.由于 x=(abc)~(1/2)/c,y=(abc)~(1/2)/b,z=(abc)~(1/2)/c 知 abc 须为平方数.由1/b+1/c=1/20,得 abc=(100b~2)/(b-20),可见须 b-20为平方数,b 可取21,24,29,36,代入方  相似文献   

7.
题目:已知函数f(x)=x2+ax+1/x2+a/x+b(x∈R,且x≠0)若实数a,b使得f(x)=0有实根,求a2+b2的最小值. 预备工作:令t=x+1/x,则t∈(-∞,-2]∪[2,+∞),方程f(x)=0(=)t2+at+b-2=0(|t|≥2). 方法一:(消元法) 解析:a2+b2=a2+(2-t2-at)2=(1+ t2)a2+2(2-t2)t·a+ (2-t2)2=(1+t2)(a-t2-2/1+t2)2+(2-t2)2-(2-t2)2t2/1+t2≥(2-t2)2-(2-t2)2t2/1+t2,令1+t2=m(m≥5)则 t2=m-1  相似文献   

8.
机械运动是同学们初学物理时接触的内容 ,在学习中仔细分析、归纳 ,可以得出机械运动中的四种情况。一、相遇问题在物理题中 ,经常出现相遇问题 ,解这种题目要能分析出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例 1 某汽车以 1 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 ,司机按了一下喇叭 ,经 4s听到了回声 ,则听到回声时车距前面高山多远 ?分析 :由题意可知 ,汽车和声音所运动的时间相同 ,所走的距离之和为2S(如图 )。由此可知 :υ1=1 0m/s,υ2 =340m/s ,t =4s求 :S2 。解 :υ1t+υ2 t =2sS =(υ1+υ2 )t2 =( 1 0m/s + 340m/s)× 4s2 =1 0 0m…  相似文献   

9.
2011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题目如下:已知A,B是两个锐角,且满足sin2 A+cos2B=5/4t①,cos2A +sin2B=3/4t2②,则实数t所有可能值的和为() A.-8/3 B.-5/3 C.1 D.11/2 错解:因sin2A +cos2A=1,将①、②两式相加,得3/4t2+5/4t-2=0,.△=(5/4)2-4×3/4×(-2)>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即:t1+t2=-5/4/3/4=-5/3,答案选择B. 分析:上述解法忽略了原题中隐含的一个条件,即:0< cos2A+sin2B<2,0<sin2A+ cos2B<2,从而实数t还必须同时满足0<5/4t <2和0<3/4t2<2这两个条件.所以正确的解法应先求出一元二次方程3/4t2+5/4t-2=0的两个根,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的根再求和.解得t1=1,t2=-8/3.只有t1=1满足0<5/4t<2和0<3/4t2<2,所以t所有可能的值的和是1,应该选C.  相似文献   

10.
1.64个直径都为百a的球,记它们的体积之和为V,,表面积之和为S_;一个直径为口的球,记其体积为V。,表面积为S。,则((A)V_>V。且S十>S。(B)V,S。 (D)V十一VL且S,===SL 2.给定四条曲线:①。,。+y。一可5。②吾+等一1,③_。+等一1,④丁X-+.y。一1.其中与直线.r+Y一、/5=0仅有一个交点的曲线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已知:l,:2∈C且l:1 I—1.若z】+:2=2i,则I z。一。:i的最大值是( ) (A)6 (B)5 (C)4 (D)3 4.12名同学分别到…  相似文献   

11.
<正> 维数公式是高等代数中线性空间理论的一个重要公式。它是这样叙述的:[维数公式]如果V_1,V_2是n维线性空间V的两个子空间,那么 dimV_1+dimV_2=dim(V_1+V_2)+dim(V_1∩V_2) 在一般的高等代数教科书中,它都是这样来证明的:  相似文献   

12.
1981年12期数学通报《几种类型的不等式证明》一文中(二): 已知条件为线性方程形式的不等式证明(即条件x+y+z+…A,A为常数)。 4:若x+y+z=1,试证x~2+y~2+z~2≥1/3证明:令x=1/3-t,y=1/3-2t,z=1/3+3t(t为实数)。 x~2+y~2+z~2=[(1/3)-t]~2+[(1/3)-2t]~2+[(1/3)-3t]~2 =1/9-(2/3)t+t~2+1/9-(4/3)t+4t~2+1/9+2t+9t~2 =1/3+14t~2≥1/3 (∵t为实数)。 当t=0时,即x=y=z=1/3时,上式等号成立。  相似文献   

13.
问题 设x∈(0,π/2),则函数y=225/4sin2x+2/cosx的最小值为_____. 此题是2007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湖北赛区预赛第10题,竞赛组委会给出的标准答案如下: 解:因为x∈(0,π/2),所以sinx>0,cosx>0,设k>0,y=225/4sin2x+ksin2x+1/cosx+1/cosx+kcos2x-k≥15(√)2kk+3(√)3k-k①.等号成立当且仅当{225/4sin2x=ksin2x 1/cosx=kcos2x<=>{sin2x=15/2(√)2k cos2x=1/(√)3k2,此时15/2(√)2k+1/(√)3k2=1,设1/k=t6,则2t4+15t3-2=0,而2t4+ 15t3-2=2t4-t3+16t3-2=t3(2t-1)+2(2t-1)(4t2+ 2t+1)=(2t-1)(t3 +8t2 +4t +2),故(2t-1)(t3+8t2+4t+2)=0.  相似文献   

14.
题目:甲、乙两同学分别从A地前往B地,甲在全程前一半时间内跑,后一半时间内走;乙在全程前一半路程内跑,后一半路内走,如果他们走、跑速度分别相同,则他们谁先到达B地?[一般解法]设两地距离为S,两人跑和走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甲、乙各自到达B地时间分别为t甲和t乙,依题意解题:对于甲来说,S=S跑+S走和S=vt,得S=v1t甲/2+v2t甲/2,则t甲=2S/(v1+v2);对于乙来说,t乙=t跑+t走=(S/2)/v1+(S/2)/v2=(S/2)×(1/v1+1/v2).再比较t甲和t乙的大小,来判断谁先到达B地,显然用常规方法,无论用差值法还是比值法比较大小过程都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容…  相似文献   

15.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竞赛中也常见到与此相关的问题。它们在解法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可以通过构造一个辅助的一元二次方程,借助方程的有关性质来解决。 利用根的定义构造方程 例1 设实数s,t分别满足19s~2+99s+1=0,t~2+99t+19=0,且st≠1,求(st+4s+1)/t的值。 (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 分析 由题设,知t≠0。故由t~2+99t+19=0,得19(1/t)~2+99(1/t)+1=0。于是由根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竞赛的一个重要内容 .巧妙地依据题目的特点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再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 ,在竞赛中有广泛的应用 ,常能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下面举例说明 .1 求值例 1 设实数 s,t分别满足 1 9s2 + 99s+1 =0 ,t2 + 99t+ 1 9=0 ,并且 st≠ 1 ,求st+ 4 s+ 1t 的值 .解 ∵s≠ 0 ,∴ 1 9s2 + 99s+ 1 =0可变形为 ( 1s) 2 + 99( 1s) + 1 9=0 ,又∵ t2 + 99t+ 1 9=0 ,st≠ 1 ,∴ 1s,t是方程 x2 + 99x+ 1 9=0的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 1s+ t=- 99,1s· t=1 9,即 st+ 1 =- 99s,t=1 9s.∴ st+ 4 s…  相似文献   

17.
设G是一个n阶2连通图,C_(max)表示G的一个最大圈,P∩C_(max)={u_0,V_0,…},u_0,V_0分C_(max)为两部分,P_1:u_0~+…V_0~-,P_2:V_0~+…U_0~-,记P_0=min{|P_1|,|P_2|},則G不是哈密尔顿的当且仅当存在PC_(max),这里,1<|P|≤|P_0|.  相似文献   

18.
有许多竞赛题,如果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往往会收到奇妙的效果.现举例说明. 例l 已知x1,x2是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且S1=x1 +x2,S2 =x12+x22,S3=x13 +x23,求aS3+bS2+cS1的值,(广东奥林匹克寒假集训试题) 解;因为x1,x2是方程ax2 +bx +c =0(a≠0)的两个根 所以:ax12+bx1+c=0 ax22+bx2+c=0 则:ax13 +bx12 +cx1 =0 ax23+bx22 +cx2 =0 所以:两式相加得:a(x13 +x23)+b(x12 +x22)+c(x1+x2)=0 即:aS3 +bS2 +cS1 =0.  相似文献   

19.
求函数 F(t)=dt+e/t~2+bt+c的最值,已有一些同志谈及,本文将用几何法讨论这个问题,它具有便捷、简单、直观的特点。在F(t)=dt+e/t~2+bt+c中,令y=dt+e…①x=t~2+bt+c…②于是求F(t)的最值,就是求y/x的最值。由①得t=y-e/d代入②则x=(y-e/2)~2+b·y-e/d+c 整理可得(y-2e-bd/2)~2=d~2(x-4c-b~2/4)…③它所表示的是以(1/4(4c-b~2),1/2(2c-bd)为顶点,y=1/2(2c-bd)为对称轴,开口向右的一条抛物线。由于y/x=y-0/x-0,y-0/x-0是坐标为(x,y)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于是求y/x的最值,就是求曲线③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斜率的最值。由切线的意义,显然我们有  相似文献   

20.
一、三角函数取值范围的方程求法我们知道在sin~2a+cos~2α=·1中,运用换元,令cosα=x,sinα=y,就是x~2+y2=1.这样就可把求t=F(cosα,sinα)的范围化为在方程组{x~2+y~2}=1F(x,y)=t},中求t的取值范围.例1已知sinαcosβ=1/2,求t=cosαsi的取值范围.解令cosα=x,sinα=y,cosβ=m,sinβ=n,得方程组(?)消去m,n,y(过程略)得4x~4-(4t~2+3)x~2+4t~2=0(0≤x~2≤1)⑤在⑤中解出t~2求值域或解出x~2求定义域或用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方法可得0≤t2≤1/4,所以一1/2≤t≤1/2.例2已知sinα+sinβ=1,求t=cosαt+cosβ的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