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媛媛 《报刊之友》2013,(3):129-131
跑口记者如何跑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跑口记者,不但要擅“跑”,更要善“刨”。文章从跑口记者找准自我定位、新闻是跑出来的、“刨”字上见真功夫三个方面论述,首先让跑口记者认清实行新闻跑口制度的好处,进而揭示如何经营自己跑口单位以及怎样才能最大可能的发现新闻线索、报道更多的新闻,最终实现整合所有资源,为跑口记者所用。  相似文献   

2.
邢弘昊 《青年记者》2007,(18):112-112
一个好编辑首先是一个好记者善写、能跑、观察力强,能够使编辑的眼界和思维开阔。善写、能跑是记者的基本功,但是编辑具备这些素质则有助于使编辑工作变得简单:对前期选题有充分的估计,对稿件质量有较好把握,对版面表现有个人理解,编辑风格自然就会从所编内容中体现出来,具有独到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全媒体时代跑线记者转型为专家型记者的重要性,及跑线记者将自己塑造成为专家型记者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记者的“跑”是采访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完成好报道任务,在“跑”的过程中还必须解决往哪里跑以及“跑与看”、“跑与想”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纷繁迷离的现实社会,记者究竟应该“跑”向何方呢?我在几十年的新闻实践中寻到的具体答案有二。一是跑到群众中去。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其前途也在群众。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采访到有意义的新闻。范长江谈到他的采访经验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记者应该在群众中生根,应该到处都有朋友。现在有些记者去访问,有点类似办官差,  相似文献   

5.
深入自己所跑的战线,是对所有跑线记者的起码要求。试想,一个跑线记者,对自己从事报道的战线所知甚少、朋友不多、线索来源枯竭,这个“线”还如何跑?  相似文献   

6.
“跑线记者”离不开所跑战线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有行业会议,战线中的一些日常或动态性工作等等,可如何跑好战线,让战线中的新政策,以及贴近百姓生活的工作“变成”新闻,相信所有媒体的“跑线记者”都会思考。我认为,要想把战线中的这些工作“变成”新闻,“跑线记者”必须要有理性的思维,要在跳出“事物性”报道的同时,从中找出不同点,然后再通过认真思考,才能在所跑战线中找出新闻来。一、行业会议是“跑线记者”寻找新闻的“起点”应该说,任何一名“跑线记者”因“跑线”年头不同,他们对事件的观察、思考和认识都会不一样,可是要想把战线…  相似文献   

7.
跑线记者是报社新闻源的主要力量,为新闻的张力提供引人入胜的细节。但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跑线记者已越来越难获得独家新闻,跑线记者从被采访单位获得的新闻资源,被采访单位一般也提供给其它新闻媒体,或者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发布,造成新闻报道中的“同题作文”。做独家新闻,是每一个新闻记者追求的目标,跑线记者虽然面临共享资源的困惑,但只要构思精、角度新,把原有话题做大做全,还是能在“同题作文”中做出独家新闻的。跑线记者要“工于心计”,精巧构思同题文章跑线记者做新闻一定要“工于心计”,有精巧的构思,多角度探询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目前不少媒体中“跑”新闻的记者多,“想”新闻的记者少,要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就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说:“年轻人是‘跑’新闻,成熟了就应该‘想’新闻。”“跑”新闻的记者只会“报告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想”新闻的记者“能够预见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怎样让它不发生。”前者是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观察家和预警者。记者由“跑”新闻型向“想”新闻型过渡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记者年轻时缺乏经验,大多数业务功底不厚,以“跑”新闻为主。要紧的是要早日养成在跑新闻中自觉地把“跑”与“想”有机…  相似文献   

9.
王华芬 《新闻前哨》2007,(7):117-117
为了不漏发新闻,媒体通常将各条战线分给记者跑。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新闻采访实践中,跑线记者很容易跑入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0.
加强舆论导向中的建设意识,对于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新闻界一些同仁尝试用建设意识引导舆论导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表明这种探索是有益的。一、报道的目的不在于能否引起轰动,而在于是否具有建设意义。新闻界近来有一句话颇为流行:“欲出名,跑批评”。以为名记者之名是建立在批评报道之上。诚然,不为人民鼓与呼的记者不是称职的记者,但把为人民利益鼓与呼狭隘地理解为跑批评同样也不是履行了职责的记者。至于图一时痛快,不顾社会效果的不负责任的批评,则是一名称职的记者所不愿为之的  相似文献   

11.
记者工作已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支持现在当记者已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跑财经口、跑宏观经济部门的记者。比如,央行公布升息或降息,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数据上升或下  相似文献   

12.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13.
记者工作已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支持 现在当记者。已经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了,尤其是跑财经口、跑宏观经济部门的记者,更是如此。比如,央行公布升息或降息,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数据上升或下降。股市大涨或大跌等等.跑口记者都要联系相关专家学者.请他们发表看法.解析这些数据为什么“上”或者“下”。至于经济政策、措施出台,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哪里来的?有新闻常识的人都知道,新闻是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所以记者在新闻单位也被称作是“跑新闻的”,可是现在新闻单位,有不少记者自己不出去跑新闻,却有不少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5.
市场是整个经济运转链条中最敏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环节,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一个经济记者要报道好经济就要改革传统的活动方式。现在,经济记者是按一轻、二轻、机械、冶金、计经委、经贸委等部门划分的。这种分工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分线把关、互不侵犯”。跑工的不跑商,跑商不跑工;管线的不跑综合部门,管综合部门的不跑线,至于社会其它部门更是隔线如隔山了。人为地按部门去切割,不仅限制了记者的活动范围,而且也  相似文献   

16.
在对美国媒体的考察中发现,美国日报一般不给记者规定按月或按周计算的发稿数量定额。报纸管理的重点是管编辑。他们认为,为所有记者制定一套统一的“干活”标准是很难的,例如跑警察局的记者可能会一天写3篇稿,而跑工业环境的记者可能  相似文献   

17.
除了跑会议、领导活动的时政记者外,多数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每天都在为缺乏新闻线索而犯愁。有的整天坐在办公室等电话.有的眼巴巴地等着主任分派任务.有的等着“捡漏”——时政记者跑不过来的动态活动.有的外报找观点本地找例子.有的一筹莫展……新闻线索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近来报上常有“娱记”一词出现。何谓“娱记”?大约是娱乐记者的简称。依此类推,跑工业的记者可简称“工记”,跑农业的当然应简称“田记”;男记者为“男记”,女记者则可称“女  相似文献   

19.
我觉得我们记者除了要跑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外,还应该到后进地区、后进单位去看看,这对记者开阔视野,研究问题,提高工作水平,搞好报道,大有好处。最近,我在一些省份跑了一些后进地区,那里很少有记者去,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很欢迎记者去。  相似文献   

20.
冲突:行业分割与报道分工 当记者的见面总少不了问一句:你是跑哪条线的?很多新闻单位都有一些记者,在某个行业泡了几年、十几年,对某一个行业情况了如指掌,从而成为资深“跑线”记者。 如今,新闻单位的部门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