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在由边缘向中心崛起、从隐学到显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眼界和学术版图不断拓展,作为中国女性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台湾女性文学,在海峡两岸文学的整体格局中也得以新的观照。如何更多地了解台湾的女性文学创作与文坛动态,进一步打开两岸女性文学彼此沟通、互为参照的视野,即是本刊开设"女性文学研究专栏"的宗旨。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在由边缘向中心崛起、从隐学到显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眼界和学术版图不断拓展,作为中国女性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台湾女性文学,在海峡两岸文学的整体格局中也得以新的观照。如何更多地了解台湾的女性文学创作与文坛动态,进一步打开两岸女性文学彼此沟通、互为参照的视野,即是本刊开设“女性文学研究专栏”的宗旨。  相似文献   

3.
陈若曦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她的作品从时间和内容上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时间段她书写了不同的文学题材,目光从台湾到大陆再到国外,但始终不离"政治"和"女性"的文学话语.1979年,移居美国的她把创作视野从中国转向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女性,长篇小说《纸婚》即代表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特色.从分析留美女性处境的视角剖析小说情节,大致可以窥见20世纪末中国女性在外留学生活的尴尬命运.  相似文献   

4.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自1980年代开始,台湾当代小说叙事所呈现的多样性和探索性成为台湾文学叙事演进的重要显现形态。其中,后设叙事以形成隐喻、诉说虚构的方式来实现叙事本身的自我意识,互文叙事在文本相互指涉的关系中形成了反悖和反思的叙事立场,迷宫叙事以"话语游戏"手法制造了独特的阅读感知和体验。在新叙事学的视阈里进行考察,后设叙事、互文叙事和迷宫叙事已成为台湾当代小说最为重要的三种叙事模式,同时它们所蕴含的个性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台湾当代文学的独特品格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6.
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在对结构主义语言观和精神分析学借鉴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其颇具特色的"记号语言"理论,试图在话语实践的层次上颠覆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二元对立逻辑.文章试从记号语言的革命性、"记号语言"理论与女性的紧密关系两方面来探索"记号语言"理论的得失.  相似文献   

7.
女性话语是女性文学的本质属性,将最终决定女性文学的定义和发展。只是长期以来,研究者习惯于把女性话语和女权运动纠缠起来,在政治的层面上来分析女性文学,而不是真正地回到文本中去,揭示出女性文学的本质。论文试图通过“时间”、“意象”和“成长”等几个大框架来具体阐述女性话语的这一属性。  相似文献   

8.
从女性文学到女性写作的嬗变不仅代表着一种理论表述上的集体更新,更意味着不断从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和整个后现代思潮发展中汲取营养的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在实践中"主体化"的操作动向。然而这次大规模话语转向的背后,是一次理论界庸常的名词更迭,抑或是在中国语境下成功完成的与当今西方女性主义前沿接轨的话语历险?本文对于从女性文学到女性写作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下的具体现象以及潜藏其中的一整套后现代话语内核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和剖析,并力图在廓清话语迷障的前提下给予女性文学和女性写作界定的可能以及尝试实践。  相似文献   

9.
肖敦交 《文教资料》2008,(32):38-40
西方叙事学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本分析方法.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作品<宠儿>中的"叙事话语",以结构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为参照.考察女性"叙事话语",以及所实现的"话语权威"."话语"层面在国外文学研究中较易被忽略,希望本文的探讨能为外国文学研究,特别是黑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学术话语进行了考证,首先指出了"文学"这一称名的不合理,其次分析了"自觉"的程度和局限性,再次对鲁迅提出这一话语的时代背景和主张进行分析,指出"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理论主张在中国语境中并没有得到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廖辉英始终坚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诠释女性问题并探寻女性文学的方向。她所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蕴含着对男权中心话语的强烈批判和对女性成长过程的深刻反思。旧式妇女的形象,写尽了封建传统重压下世代重演的女性悲剧;“窗口女人”的形象,揭示出台湾妇女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之间角色转换的难题;事业女性的形象,寄托了建构女性生存价值和重塑新女性的全部理想  相似文献   

12.
对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众多关于女作家创作的命名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放弃传统意义上对"女性文学"的简单理解,并尝试对"女作家的创作"、"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女性文学"四个命名做新的解释.认为这四个命名既是共同存在的同时也是递进发展的,而其中又以"女性文学"作为女作家创作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当代文学艺苑20世纪90年代亮丽登场的女性作家,努力探寻业已被社会传统的群体经验所压抑、遮蔽、篡改的真实的"私密空间",试图解析麻痹持久的性别与话语的权力结构及性别冲突;并重新哲理性地掌控人类的生存状态,从而始终张扬着女性文学"身体文本"叙事模式的生命情趣。  相似文献   

14.
台湾新文学以其鲜明的反帝爱国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在众多的新文学作品中,反殖民主义的"土地意识"异常浓厚,它不仅是台湾人民失去土地后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同时通过"土地"问题也表达了台湾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民族意识。因此,"土地"在台湾新文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深层的意蕴。  相似文献   

15.
台湾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生和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台湾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具有不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各自关注着不同的生活领域。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文学交流的扩大 ,台湾文学最终必将融入一个更大的中国文学的多元格局之中。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模糊语言学理论指导下,从主、客观两方面探讨"故事"与"话语"的两种声音来源含混不清的理据.对两者边界模糊原因的研究有助于廓清结构主义叙事学与解构主义者之间的分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体会、欣赏作者精心设计的"故事"与"话语"边界模糊的生花妙笔,提高他们文学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7.
话语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质化研究方法,文章使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一些"女性"话语进行初步分析,描述了"女性"话语的特点,并批判了基于这些"女性"话语而建构的传统女性观。"女性"话语的分析可以促进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并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新浪漫派"的个人性话语与其时代主导话语的区别和关系,力图在这两种话语系统的对照比较中,揭示"新浪漫"派文学的审美、文化特性,并将其纳入到"现代性"问题这一新的理论视野中估量徐讦、无名氏的创作所独具的反现代的"现代性"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42年以后,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在延安和解放区诞生,这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话语形式即"革命话语"的诞生.政治语汇的大量使用、语言的模式化,以及隐喻和象征的固定化则是革命话语在语言上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都市·异化"小说在女性演绎中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现都市生活中人性的异化是九十年代小说的一个热点.文章通过分析方方等三位女作家探索这题材领域的文本,发现其中共同的女性关怀是"异化"主题获得深化的重要原因.同时,"都市·异化"小说的女性演绎,在"异化"的文本深层结构中也产生了新的功能因素,即女性主义话语的书写.它揭示了"异化-救赎-异化"这样一个女性人生的怪圈,以女性的特殊异化解构了女性"自我救赎"的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