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功夫在文外     
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同样,我们通讯员写文章,功夫应在文外。 曾有作家告诫初学写作者:假如十天时间完成一部作品,用七天时间思考二一天时间动笔比用三天时间思考、七天时间动笔写出来的文章成功得多。 我在平时的写作中,一般是思考(打腹稿)的时间较长,动笔写的时间较短。当采访到一新闻事件后,首先要考虑到写什么体裁(消息、通讯、新闻小故事等)、采用什么样的角度(表现手法)?是现场短新闻形式还是一般叙述形式?等等。  相似文献   

2.
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说,一个作家的问题是当他献身于这种最为光荣的事业的时候,他还得养活自己。因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他得找点儿别的路子来养活自己。有运气成为职业作家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只能单纯靠写作收入生活的作家会发现,他们生活在真正的贫困里。所以更多作家即便成名也并没有为了写作放弃他们原来的工作。写了《荒原》的英国诗人艾略特不喜欢他在劳埃德银行的工作,但他更不喜欢缺吃少穿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写作,应该说是很辛苦的事情,但亦是享乐儿,作家贾平凹就说他五天不写作就要生病。那不是假设,也非虚谈。凡爱好写作的人,都有一种欲吐非吐不可吐而快之的体会。 但是,进入写作时候的情形却大相径庭。 俄国大作家契诃夫写东西时,抗干扰的能力特强,他说他的许多短篇,是在洗澡间写成的。这就让我有点儿感到奇,惊讶大作家“随遇而安”的写作能力。但大多数人却不是如此,写作非是要寂静的环境不可,而且是独处之最好。清代袁枚就写过他的写作体会:“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袁枚的写作心态,反映了大多数写作者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想象力与思维方式的选择坚持写作,特别是写文学作品,对搞好新闻报道,大有益处。我想,一些有创作愿望的记者,如能在跑马观花的同时,稍稍对生活深部细部,特别是对接触到的人和事,多加一些观察,同时能趁自己有创作愿望的时候,抽空尽快动笔,写不成小说的,写一些散  相似文献   

5.
诗的“色彩”近日接到一位中学生寄来的诗稿。除题目用蓝水钢笔书写外,其下三节诗,分别用红笔、黑笔、绿笔书写。据信上介绍,原来他看到某杂志上有一则作家轶事,介绍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写作时有一个习惯:当写到激情洋溢的段落,便用红笔;写到凄凉沉痛的段落,便用黑笔;写到田野,树木,便用绿笔……故深受启发! 他说:我用这种办法来增加诗的“色彩”,不知会不会使读者有所触动呢?  相似文献   

6.
美国名记者麦尔文·曼切个在他所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提出了消息写作十条原则: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以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采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相似文献   

7.
想好了再写     
我经常和通讯员打交道,发现有的通讯员采访回来,也不好好想一想,稿纸一铺就写将起来。写了上句,不知道下句是什么,写完了第一段,不知下一段要说什么,半天也没把文章写成。这是一些通讯员的通病。那么,采访之后,什么时候动笔合适呢? 首先要把主题确定下来,写个什么意思要弄清楚。用什么形式写也要弄清楚,写消息,写通讯,还是写故事,要选定一种。文章用个什么标题;写几层意思,每层意思写几段,每段都需要那些材料;文章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这些都想清楚了。才可以动笔。总之,动笔前,  相似文献   

8.
三、短文的写作 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研究一下短文如何写作。短文如何写?本来“将无常谋、水无常势,文无常法”的,全靠自己去感悟,去练习。鲁迅先生是写短文的高手、圣手,他也只写不讲。魏明伦先生这些年的短文写作很见功力,他的体会是,优秀的短文要有“三独精神、二民主义”。  相似文献   

9.
“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多少年前,河北山区的一个农村少年写在窗台上歪歪扭扭的三行诗,感动了当时的年轻作家铁凝。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与翻译的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是中国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他既是诗人、文学家,又是翻译家,所以我们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谈他。郭沫若写传记的时候写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说他自己通过传记想写一个自我的历史,所以我们说"自我"好像就是郭沫若思考的主线。由于他具有现代性的传记,郭沫若大概是第一个创造现代性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就在笔者要动笔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传来了作家阎连科荣获2014年度卡夫卡奖的消息。虽然是从2001年度才开始设立的一个文学奖,但卡夫卡奖在国际文学界权威性与公信力的逐渐确立,已然是一种无法被否认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2.
美国名记者麦尔文在他所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提出了消息写作的十条原则: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3.要表现,不要陈述;4.把精采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5.把精采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  相似文献   

13.
养气     
《养气》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二篇。养气就是培养体气,反对劳神苦思、呕尽心血来写作,这是同刘勰主张写作要自然的理论一致的。用心过度,写作过劳,都会损害体气,他都不赞成。他认为写作要从容宽舒,写不出不要硬写,文思来了,有话要说才写;文思不来,没话可说,就不写。这是一。写作有时和作家的才性有关,比方有的长于写得婉转曲折,有的长于写得慷慨激昂;有的长于写诗,有的长于作文,不妨各人保持各自的特长。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园地     
1.在你没有理解事情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说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彩的实例、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前再用副词; 8,尽量避免自己去做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消息中不要提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不少作家动笔之前都养成一定的习惯。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总结出一条写作经验;“作传奇者,不宜卒急拈毫。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写文章“向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复面卧,及寤,援笔成章,不易一字。”他的习惯是蒙被大睡,待一觉醒来,便能“援笔成章”。鲁迅写文章,也不是摊开纸张就写,更不要说  相似文献   

16.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讲了新闻写作的十条规则: 1、在你没有理解事情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说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相似文献   

17.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以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采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采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动词上再用副词。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相似文献   

18.
写作札记     
严肃的写作态度在文坛上有一句话,叫“严肃的写作态度”。这一般是说一个人写得比较少,或是一般不写。它是相对写作勤奋的入而言的,不叫懒惰。严肃的写作态度,这句话产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而且一般是专业作家圈子内。当了专业作家却不写作,怎么说呢?就说,他的写作态度很严肃;当了专业作家又勤于写作,于是就说他写得太不严肃了,言外之意是你拿了一份工资还要去多多地挣稿费——这样写作的人与不写的人,也许都找到了平衡。严肃的写作态度,离开那个养懒人的体制,就成了一个逻辑荒谬的例子:严肃的写作态度,就只是怀胎,不生子,…  相似文献   

19.
据文学评论家说,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曾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作家".海明威曾是堪萨斯城《星报》记者,他本人认为记者生涯使他在语言运用上得益非浅.他说,《星报》的写作手册上那些规定"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写作规则,我从未忘记它们.任何一个有才能的人,只要他遵循这些规则,就能把他想说的,与他真实感觉到的东西如实地表述出来".那些写作规则是什么呢?那就是"用短句子,开头段落须短.语言有力.行文力求流畅通顺.用肯定说法,避免用否定说法."美国新闻写作至今遵循这些规则而且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20.
老舍的信仰     
我不是天才,一心想勤能补拙(不过也没做到),所以格外仰慕努力型作家。比如阿西莫夫,每周写七天,每天写八小时,每小时写5000字。再比如斯蒂芬·金,他自称天天写,除7月4日国庆和生日之外。还有老舍,他也是:“除了星期天和闹肚子的时候,天天总动动笔,多少不拘,反正得写点儿。”我一直以为老舍的星期天不营业,和斯蒂芬·金的国庆一样,是一种噱头。闲来没事,翻他的年表,才知道,他23岁那一年,在基督教堂受了洗。立刻电光石火,反应过来他是守安息日。老舍是教徒?可是,为什么,从没听他提过。再细看,我又知道了,他是借教会的举荐,才得到了英国东方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