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我们发现:辽宁省第一产业存在大量过剩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可以吸纳一部分劳动力;第三产业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辽宁省第三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尚需不断完善。由此带来的启示,一是第三产业仍将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二是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问题不仅在于经济的发展,更在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三是高校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四是学校要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安徽省1978-2015年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数据与三次产业的就业量比重数据,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出变动两层因素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影响的模型,结论表明:(1)安徽省第一产业内部存在隐性失业,而且二、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足;(2)总产值的增加对就业增长有正向效应,但在加入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后这种效应开始减弱;(3)产业结构的变动与产值增长的交叉作用对就业量有负向效应。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安徽省未来在产业调整上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做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任务;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吉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从相关度、结构偏离度分析、就业弹性三个方面对吉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吉林的"一、三、二"就业结构与"二、三、一"产业结构呈非对称状态,其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二产业依然是吉林经济发展的重心,第三产业将会成为吉林经济中就业增长最快、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的是芜湖市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通过大量的数据、图表,对芜湖市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对产业结构分析中发现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和贡献度最大,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对就业结构分析发现芜湖市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最大;并对两者进行协调性分析,发现芜湖市的第一、三产业人才过剩,而第二产业却供给不足。利用计量模型做了回归分析,提出政策建议,认为须加强第二产业的就业供给,同时要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率来吸纳就业。  相似文献   

5.
文章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珠三角9市1994-2009年就业的三次产业结构与居民收入分配间的长短期影响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表明在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中,一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能够带动收入差距向负向方向变动,与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效应相反.通过提高一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其产业工人的收入,是保证本区域收入差距缩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增加就业是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国强民富和包容性增长的内在要求。通过对内蒙古1980-2009年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分析,能够在产业结构视阈下揭示内蒙古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失衡的状况。第一产业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是造成失衡现象的主要原因,国有企业改革、其他类型企业发展缓慢也加剧了失衡。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第二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促进就业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等是解决失衡现象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行业结构从属于产业结构,是对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梳理和细化。为了实现新疆就业结构与行业结构的协调性,本文以新疆1978年至2013年十大重点行业就业人数为依据,对行业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及特征进行分析,剖析影响行业就业结构演变的因素,并对行业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预测,期望为进一步解决新疆的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产业结构变动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SSM分析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乌鲁木齐的产业结构变动。结果显示,乌鲁木齐的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只有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一、三产业都存在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就业结构的偏离度较大,且波动性很大,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不协调。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且产业竞争力较弱,产业结构效益低下,有待于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9.
泛长三角地区对于推动全国经济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产业与就业结构的匹配问题广受关注.通过对2000-2012年泛长三角地区苏、浙、皖、沪的GDP产业分布比重、劳动力产业分布比重进行变换处理,并结合组合预测模型对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分析和预测,表明泛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普遍为正,也就是说劳动力普遍充足;苏、浙、沪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存在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的稀缺问题;皖、苏两地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为负,也就是说该产业的劳动力较为短缺.  相似文献   

10.
产业的升级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台州地区2001-2012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数据分析,结合台州地方高校2009-2012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通过实证数据证明,产业升级后,第二产业的技术升级短期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效应最为明显。而从长远看,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夏明  谢一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2):105-108
从结构相似数看,贵州与上海的产业结构相似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与上海的就业结构相似程度极低;从就业弹性系数看,贵州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性很强,第二和第三产业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较大;从比较劳动生产率看,贵州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大于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12.
荣志远和王展祥两位博士对我的“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不同步探因”一文提出以下四大争鸣观点:产业结构变化有一般规律,无标准结构;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或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没有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第二、三产业吸纳劳动能力较弱导致了不同步升级和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是我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升级不同步的本质意义;就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提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此拟一一进行解答,即发达国家标准是用于判断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同步的最好参照物;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同步性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制度障碍、推力有限和拉力不足是就业结构升级滞后的主因;多渠道构建农业劳动力合理流动平台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工业化进程中,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1978年以前偏离了一般规律,1978年以后偏差得以迅速纠正,并沿着与一般规律相一致的方向发展,这种不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各个产业及其就业结构会呈现这样的趋势: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就业人数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在GDP中会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但就业比重不会有太大变化;第三产业将有很大发展,就业比重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4.
乌海市作为一座以煤炭而兴的工业城市,重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决定了我市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多,第三产业相对较少,就业结构不尽合理,就业问题复杂化、严重化。对此,笔者提出五方面对策, 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吸纳劳动力优势; 构建就业载体,打造社区亮点,发展公益性岗位就业,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广开门路,拓宽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之一,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过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动关系在全国重工业城市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沈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两者变化的非均衡性,计算1980年—2009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及沈阳市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为沈阳市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均衡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制约下青海就业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劳动力在产业各部门之间的转移进程。本在明确青海产业发展中“虚高度化”现象基础上,分析其就业不利的原因,并针对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作了进一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国1979-2012年三次产业GDP的数据进行规划分析,确定产业结构演化的一般趋势,即产业结构演化先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二产业为主导,最后是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然后通过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法和双对数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1990-2011年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三次产业产值进行回归分析,为这种演化趋势找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地区1997—2010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互动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法则。从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关系看:第一产业还有大量富裕劳动力急需转出,第二产业将来吸纳劳动力潜力较大,第三产业未来吸纳劳动力空间有限。将来要继续优化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努力挖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9.
《湘南学院学报》2017,(2):77-82
基于20052014年三大产业相关数据,通过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DI规模的扩大降低了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有利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FDI对第三产业的正向促进作用要大于对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FDI规模对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动影响程度较小.说明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0.
济南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分析济南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性、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等,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