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鲁迅先生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历史教育之根在于回归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递。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接受了多年历史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大学阶段如何开展历史教育,学什么、怎么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笔者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已获得基本的历史常识基础上,高校历史教育要更具个性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历史教育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从中国传统商贾文化中汲取智慧与营养,是财经类大  相似文献   

2.
日据时期台湾历史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明在文化史上的发展延续性,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仅见的。从很早的时候起,中国就以其灿烂的悠久历史文化而著称于世。卷帙浩大的二十五史,对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确乎是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历史著作除了可以代表中国之传统文化外,更是后世教育之所本,因而历史内容记载之完备及史观、史论均足以影响历史的发展。在教育体系中,初等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而初等教育历史教科书中题材的选取,乃成为国民对认识国家及奠定国民精神最重要的关键点。一八九五年日本占领台湾后,在同化主义殖民政策的高压下,台湾总督府对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3.
高校应该切实贯彻"中国梦",向社会输出一大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使其成为"中国道路"的引领者、"中国精神"弘扬者、"中国力量"的代表者。面对新的社会历史格局,怎样能在大学生责任教育中充分体现"中国梦"的主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又一个关键突破点。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责任教育的意义和内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责任教育开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历史教育源远流长,从远古到晚清,大体经历了"讲古教育"、"史官教育"、"儒家教育"、"经史教育"、"鉴戒教育"、"实学教育"六个阶段,并形成了注重民族认同、政治资鉴、文化涵养、实证思维、人格教育等历史教育传统。农业文明对经验传承的注重,使历史的地位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小农经济对专制政体的依赖,又使历史的撰述偏向于政治与人事。结果,历史为教育而生,以撰述为特征的历史教育极为发达,影响巨大而深远。这与偏重宗教与文学色彩、地位一般的西方历史教育传统是迥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严把教师"入口关",保证优质师资力量的输入,教育部正在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定期注册制度和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依据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我国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的出台有其独特的历史之"源"和内在运行结构,在未来发展中会进一步彰显其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工具理性价值日趋严重的当下,地方高校要有特色的长足发展,需充分彰显其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既是地方高校特色彰显的灵魂,更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动力支柱。据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和而不同"的地方高校大学精神:一是从"失范"到"规范",完善大学章程以彰显大学精神;二是从"制器"到"育人",强化人文教育与社会引领以重塑大学精神;三是从"他方中心"到"双方合作",激活学校生机以坚守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育有其固有的教育效果和教育规律,当下高校普遍强调应用型教育,历史教学实践应该如何进行改革,以便在尊重历史学科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以世界史课堂教学为例,分析在历史教学改革中"应用"性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文明湖北"是湖北当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其目的是要把荆楚儿女造就成有修养的文明人。由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态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性试金石,中国社会已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群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所以"敬老风尚"可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敬老风尚"历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在"文明湖北"建设进程中,应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的孝文化传统,从思想、制度、法律、政策、机制、舆论、教育等多方面大力营建"敬老风尚",让和谐的文明之花在荆楚大地蓬勃开放。  相似文献   

9.
郭令霞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2):112-112,F0003
历史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但在当下,广阔的社会生活、紧张的学业安排以及丰富的电子讯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学生进行历史方面阅读的欲望和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注历史阅读在提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人格自信、完善精神建构、缓解中学生不良情绪方面的巨大作用,适时地关注和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阅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的历史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热衷于依赖外来理论,虽产生了合理的教育实践,但也出现不少问题。种种反常状态,超乎了借鉴的"度",不仅违反历史学科规律,也大不利于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我国的历史教育应当拥有自己的话语体系,相当层面上应当淡化乃至跳出洋理论的窠臼。我国几千年历史教育实践,提供了中国特色历史教育的话语土壤。"记功司过"的伦理教化功能、"寓论断于叙事"的表达方式、起承转合完备的历史教学技能、"无征不信"的治学原则、古代史家强调"史识""经世致用"的使命感,以及探研究诘的问题意识等史学遗产,是我们当代历史教育的宝贵源泉。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历史教育话语体系,推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历史教育实际有效地结合,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共党史渐成人文社科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而言,当前在若干研究领域内专门知识的生成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专门化均已取得了不小进步。不过,在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与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基层化等方面,该学科尚有待加强与突破。迄今为止,党史上的一些重大课题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并逐步呈现饱和化趋势。但基于翔实生动的地域性史料基础而展开的中共地方史研究,仍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空间,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对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作出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