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瑴"与"(瑴)"一笔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 "瑴"音jué,双玉谓之瑴.<说文解字·玨部>注曰:"瑴,玨或从(嗀)."<左传·庄公十八年>中云:"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瑴、马三匹,非礼也."晋杜预注日:"双玉为瑴."唐陆德明释文:"瑴音角.字又作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青云>云:"二玉相合曰瑴,此玉常合生故也."<国语·鲁语上>:"(僖)公悦,行玉二十瑴,乃免卫侯."三国吴韦昭注:"双玉曰瑴."  相似文献   

2.
"名噪一时",意思是名声在一个时期内广为流传(噪:众口传扬).例如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国师阅文偶误>:"犹忆戊子春,娄上王辰玉、松江董元宰入都,名噪一时."晚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科场>:"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母国政<海滩上的石子>:"参加演出的,都是北京各专业乐团里名噪一时的独唱演员."  相似文献   

3.
"无所不为"语出<论语·阳货>:"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何晏集解引汉·郑玄日:"无所不至者,言其邪媚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事不干的,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如<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儒林外史>四六回:"他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所以无所不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相似文献   

4.
"严阵以待"意思是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迎击来犯的敌人(严:严整,这里是"使严整"的意思).语出<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三年>:"赤眉馀众东向宜阳.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陈(同‘阵')以待之."例如<明史·成祖纪二>:"六月甲辰,阿鲁台伪降,命诸将严阵以待,果悉众来犯."吴伯箫<响堂铺>:"以一团埋伏在响堂铺迤东神头河南的西岸,封锁消息,严阵以待."李国文<月食>:"那股偷袭的匪徒,看到这支严阵以待的队伍,犹豫了一阵以后,别转马头跑了."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释"右"为"言不足以左,□手助之."俗字作"佑";释"左"为"手相左助也."俗字作"佐"[1].<易·泰>云:"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孔颖达疏:"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  相似文献   

6.
"方兴未艾"的意思是正在兴起,一时不会终止(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处在兴旺发达或蓬勃发展的阶段.宋·陆佃<陶山集·大学案问>:"大学之道,方兴未艾也,士之来学者,盖已千数."冰心<十亿人民的心愿>:"我们的友谊,源远流长;我们的事业,方兴未艾."郭沫若<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甲骨文字的研究,是方兴未艾的一种学问."也作"方昌未艾""方盛未艾"."兴""昌""盛"都是兴旺、昌盛的意思.这是一条褒义成语,不能用于贬义.  相似文献   

7.
"应运而生"语出唐·王勃<益州父子庙碑>:"大哉神圣,与时回薄,应运而生,继天而作."意思是顺应天命而降生.如<红楼梦>第二回:"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治世,劫生危世."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第一回:"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生,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今指顺应客观形势、时代潮流而产生或出现.  相似文献   

8.
"如丧考妣"的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 "如丧考妣"语出(<尚书·尧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汉·孔安国传>:"考妣,父母.盲百官感德思慕."后遂用来形容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例如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清·钱彩<说岳全传>六十三回:"朱仙镇上众百姓闻知岳元帅被害,哭声震野,如丧考妣一般."  相似文献   

9.
"石室金匮玉版"一语,主要见于下列文献资料: <尚书·金藤>:"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孔安国传:"为请命之书,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之."孔颖达疏:"武王有疾,周公作策书告神,请代死.  相似文献   

10.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以为然,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四:"宣和初,徽宗有意征辽,蔡元长、郑达夫不以为然."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我的发言]之后大哗,不以为然."这条成语并不难懂,也不难用,但是不少人却把它用错了.  相似文献   

11.
今年年初,胡舒立团队接手<新世纪周刊>,路透社随即发出题为"胡舒立再次创业,<新世纪周刊>成为中国媒体的风向标"的报道.华尔街日报网站如此评论:"胡舒立将<新世纪周刊>塑造为另一本<财经>很可能是个挑战."有乐观的分析者则预言,<新世纪周刊>"不仅将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器,更将成为一台‘质地优良的印钞机'."  相似文献   

12.
"汗牛充栋"语本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相似文献   

13.
"鬼斧神工"不能形容天然景物 "鬼斧神工"语出<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jù,一种像钟的乐器),鐻成,见者惊犹鬼神."成玄英疏:"雕削巧妙,不类人工,见者惊疑,谓鬼神所作也."后用"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制作技艺高超,构思巧妙,非人工所能达到.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五回:"以鬼斧神工之技,成天造地设之文."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一:"而其工程之大,成立之速,真所谓鬼斧神工不可思议者也."秦牧<艺海拾贝·酷肖>:"这个小故事我想不是无稽的,因为世间的确有许多'功参造化'、'鬼斧神工'的巧匠."  相似文献   

14.
"哀兵"不等于败军、弱旅 "哀兵必胜"语出<老子>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现在通行的王弼本"若"作"加",误,当据傅奕本、敦煌本及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德经>改.一说,"加"系"如"字之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酒的故乡,传说在神农、黄帝时便有了酒.据<太平御览>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的;<抱朴子>载:"黄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药";<素问>载:"黄帝命作汤液酒醴以为备."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6.
潜伏,即隐藏,埋伏. <逸周书·时训>:"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以大兵潜伏於阜陵俟之,凌觉而走." <北史·拓拔顺传>:"长子朗,时年十七,枕戈潜伏积年,乃手刃康奴,以首祭顺墓,然后诣阙请罪."  相似文献   

17.
"绘声绘色"语出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必使山情水性,因绘声绘色而曲得其真:务期天巧地灵,借人工人籁而毕传其妙."意思是摹写声音描绘色彩,形容叙述、描写极其生动逼真.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附录:"每次战胜,总是……绘声绘色的写出屠场惨景……向皇帝报功请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女报>2008年1月16日,在题为<善意有时也会伤着孩子>一文中写道:"在学习上下工夫请家教,孰不知,这很可能是情绪反应的结果." <检查日报>2008年1月10日,在<气定则心定>的文章中说:"孰不知,搞建筑工程,是要有资格证,许可证及相关手续的." <华声报>2008年1月8日在<误食毒蘑菇南非两华人严重中毒抢救无效死亡>的报道写道:"孰不知,他们当天采集的野蘑菇毒性非常强……"  相似文献   

19.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二十九简"律而士,角(幡)妇"应释为"著而士,角枕妇",其意义在于"<著而>(<齐风·著>)体现士的礼仪,<角枕>(<唐风·葛生>)彰显妇之贤德".这句话,体现了上博简<诗论>对婚姻关系中的礼仪、道德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笈"不同"籍"     
<三湘都市报>2006年3月10日A10版<传奇天门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鬼谷子还在天门山创立了闻名天下的‘鬼谷神功',并著有武林秘笈<天门三十六量天尺>."连小学生也会发现,句中的"笈"应是"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