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选入课本中的古代诗词,大都是大家名篇,流传数十载甚至于数百载。这些诗词意境优美,感情丰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进行诗词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呢?一、增加学生的古诗词积累"据今人所作的统计,存世的唐古诗就有55000首以上,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的课程标准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作为教学目标,突出了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3.
诗词与其他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体裁相比较,语言更加凝练,含义更加深刻,感情色彩也更加丰富,给初中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以趣入境知诗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初中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古诗词的学习之中。诗词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想提升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效果,就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A1):61-62
新形势下,古诗词属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璀璨明珠",中学阶段当中,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性素养,还可以针对怎么样教和怎么学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古诗词就像一杯陈酿的佳酿,滋润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像一枚磁铁,凝聚着民族的魂魄,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初中教材当中的古诗词都是经历了千锤百炼之后,才形成的基座。培养初中学生对语文古诗词的兴趣和敏感力,也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重视基于阅读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可以为诗词教学探究一个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5.
汪涛 《甘肃教育》2014,(12):88-88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古典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五册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增进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充实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过教师过于直白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学生缺乏对诗歌的感性认识,只得用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甚至有学生对古典诗词采取拒绝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诗词欣赏,不仅可以让初中生欣赏到许多优美的诗词,丰富其知识,更可以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的智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阐述初中语文诗词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古诗词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探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具体方法,以期提升语文诗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精髓,也是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更是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晶。古诗词教育,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培养和提升古文知识和诗词能力的重要渠道。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方法,更是关系到学生文学素养的长远发展。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着眼点,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改进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精髓,也是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更是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晶。古诗词教育,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培养和提升古文知识和诗词能力的重要渠道。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方法,更是关系到学生文学素养的长远发展。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着眼点,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改进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传统的古诗教学注重字句讲解、背诵和翻译这三部曲,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意境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难以理解。如何帮助学生领会古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古诗词,《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  相似文献   

11.
顾颖 《快乐阅读》2013,(30):110
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提高语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课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其在培养学生语感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文章将以《水调歌头》这一诗词为例,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诗词课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华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瑰宝——古典诗词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古代诗歌,要求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于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我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占据了很大比例,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古诗词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古典诗词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古典文化有详细的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对古典诗词的教学也要创新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诗词学习习惯,文章针对古典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在论述古诗词教学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探讨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意境;促进学生把握作者情感;解析诗词的审美风格;引入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旨;借助诵读指导,让学生感受诗词韵味。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前提,更是我们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阅读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一、挖掘课程资源,利用课内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教版的语文教科书最大的亮点是:"情真意切,文质兼美。"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现在流传下来并录入中学教材的古代诗词更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学习古代诗词不仅对于培养健康良好的审美能力、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对于文化继承的完整和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初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的教学不尽如人意。因此,要针对现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经久不衰,历久弥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成为新的教学目标,这使得原本就是重要考点的古诗词的地位更加突出,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重视。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成为语文考试中的丢分项,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不断下降。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分析高中语文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为高中古诗词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中阶段古诗词的阅读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重视古典诗词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贯彻课标要求,更高效地实施古典诗词教学,就成了我们亟待探讨的问题。一、抓好朗读,"读"占鳌头悟诗情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语言的精粹。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粹,代表了文学艺术的最高水平,是古典文学中最为精彩的一笔。因此,进行古诗词欣赏教学已成为必然。但初中学生阅历尚浅,正处于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时期,特别是古诗词与当今时代相去甚远,用典颇多,给作品的欣赏带来了障碍。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普遍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偏重于"识记",远没有达到"鉴赏"这一层面,无法学以致用。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