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电场激活压力辅助燃烧合成技术(FAPAS)制备了功能梯度材料(TiB2-Ti )pNi/TiAl/Ti。界面微观分析表明:Ti粉和B4C粉原位合成了(TiB2-TiC)pNi复合陶瓷,Ti粉和Al粉反应生成了中间层TiAl,TiAl与其两侧的复合陶瓷和钛板均实现了良好连接;(TiB2-TiC)pNi复合陶瓷晶粒细小均匀,TiB2和TiC颗粒均匀地分布在Ni基体中。剪切实验表明:试样的剪切强度随施加电流和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剪切强度最大达到了85.78 MPa。对断裂界面的SEM分析表明,断裂裂纹发生在(TiC-TiB2)pNi复合陶瓷与TiAl的连接界面处。通过FAPAS方法合成梯度材料过程中,高温下增大电流可以有效促进界面间的扩散,从而提高界面的连接强度,而压力能够细化复合陶瓷的晶粒,使晶粒变细,对梯度材料强度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陶瓷的热压烧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由自蔓延高温还原技术合成的TiB2陶瓷粉料,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热压制取TiB2陶瓷材料,对该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TiB2陶瓷材料的相对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都呈现先快后慢的增加趋势,导电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3.
一道化学题     
化学习题将A mol KCLO_3,加热发生部分分解,分解率为a,在所得固体物质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并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KCLO_3 5KCL 3H_2SO_4 =3CL_2↑ 3K_2SO_4 3H_2O 两步反应生成的O_2和CL_2共B mol (1)计算当氯元素全部转化为CL_2时的a、B值。 (2)讨论a在不同范围內的B值,并确定上述反应B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固体超强酸S2O2-8/ZrO2-TiO2催化合成乙二酸二丁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8^2-/ZrO2-TiO2用于合成乙二酸二丁酯,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催化剂焙烧温度、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带水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S2O8^2-/ZrO2-TiO2是合成乙二酸二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在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乙二酸为0.2mol时,酸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130~135℃,反应时间为90min,催化剂用量为2.0g的优化条件下,乙二酸二丁酯的酯化率达95%.  相似文献   

5.
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属于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是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要点有如下几方面:一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主要包括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等;二是氧化剂和还原剂的量的关系及电子转移数目的求算;三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涉及到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的计算问题,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是运用电子守恒定律。例1(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A.SO2、H2O、N2、NH3B.N2、SO2、H2O、NH3C.N2、SO2、NH3、H2OD.H2O、NH3、SO2、N2解析根据题意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配平得:3(NH4)2SO43SO2↑+N2↑+4NH3↑+6H2O↑。故答案选C。例2某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4O6、Na2S2O3、Au2O、H2O。(1)请将Au2O3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如以下空格内。Au2O3++++(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还原剂是。(3)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填入下列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相似文献   

6.
一、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判断的考查例1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a 2H2O2NaOH H2↑B.Fe2O3 3CO高温2Fe 3CO2C.Cu 2AgNO3Cu(NO3)2 2AgD.2Cu(NO3)2△2CuO 4NO2↑ O2↑解析:四个反应均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所以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但A、C为置换  相似文献   

7.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多、易混淆,规律多、难理解,稍不留心就会出现错误。现将常见错误剖析如下,以求抛砖引玉。一、概念不清例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被氧化的物质是氧化剂B.氧化剂和还原剂不可能是同一物质C.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时,一定发生还原反应易错解A、D剖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故A错误。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可能是同一物质,例如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B错误。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解的过程,而电解过程中阴极和阳极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阳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游离态发生还原反应,而阴离子失去电子转化为游离态发生氧化反应,由于选项D未指明元素在化合态中的化合价,因此不能判断转化为游离态时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故D错误。答案C例2已知IBr的性质与卤素相似,CrO5的结构为,次氟酸的结构为H—O—F,则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IBr+H2O HIO+HBr;②Cr2O72-+4H2O2+2H+2CrO5+5H2O;...  相似文献   

8.
一、氮元素知识链二、氮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和理解1.两种氮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①归中反应实验室常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加热反应制取氮气硝酸工业常用碱液吸收氮的氧化物NO+NO2+2NaOH=2NaNO2+H2O 目前治理NO、NO2的一种新方法是在一定温度、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氨催化还原法  相似文献   

9.
1.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 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6 B.+1 C.+3 D.0 2.硫与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S、Na3SO3和H2O,此反应中被氧化的硫与被还原的硫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量比为1:2 B.质量比为1:1 C.物质的量比为2:1 D:密度比为2:1 3.在3BrF3+5H2O=HBrO3+Br2+9HF+O2↑中,若有5mol水做还原剂时,被水还原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1.能正确表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示意图是2.对于反应H-+N H3=H2+NH2-,正确的判断是A.是置换反应B.N H3是氧化剂C.H-被还原D.N H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3.在4Zn+10H N O3=4Zn(NO3)2+NH4N O3+3H2O的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分子个数比为A.1∶9B.9∶1C.4∶2D.2∶44.下列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 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炽热的碳与CO2反应D.甲烷(CH4)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6.R2O8n-在一定条件下可…  相似文献   

11.
从6个方面论述了动力学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反应机理、化学计量系数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配合物中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与配合物取代反应机理及反应级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专业的角度,用化学热、动力学的观点,对“△”的意义进行阐述,并指出符号“△”有改变反应方向和加快反应速度的双重含义,必须具体反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重氮化与偶合反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反应机理揭示了重氮化与偶合反应的本质,并从结构、温度、介质等方面分析讨论了影响这两类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钐(Ⅱ)在有机反应中的反应性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应用氯乙酸乙酯1和叠氮化钠的亲核取代反应产物α-叠氮基乙酸乙酯2与芳醛的缩合反应制取α-叠氮基芳亚甲基乙酸乙酯3,再与三苯基膦的Staudinger反应,来合成α-乙酯基芳亚甲基膦亚胺中间体4的方法,探讨了缩合反应和Staudinger反应进行的条件,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7.
象许多工程问题采用数学模型或模拟的方法解决一样,化学反应分析中的一些问题,也可用数学中的矩阵方法来确定其线性独立关键反应和线性无关的化学反应,由于向量间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概念,同样存在于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之中,所以在甲烷水蒸汽的转化合成气的分析中使用这一工具带来了许多方便。  相似文献   

18.
k k-=KC是反应速率常数与平衡常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现行教材对该公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缺乏必要的深入论述,甚至出现错误,致使教学上概念混乱,本文就一问题作较详细的讨论.并建议在教材中引入nk k-=KC这一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烯烃进行环加成反应,反应速率不同。根据Klopman方程,探讨了环加成反应速率的判定规律。初步在理论上定量解释了双烯体和亲双烯体的不同结构对环加成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讨论了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基本过程和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